1984年春天,我到四川省凉山州去采风,那里是彝族人聚居的地方,期间去了美姑,岳西,布拖等地区,许多彝族人都住在山上,一个彝族妇女正在田间劳作。 速写,山上的彝族村落 村外有条河,河上有一座桥,是一座真正的铁索桥,几条粗大的铁索,上面铺着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板,从岸上看河并不算太宽,可一走到桥上,桥下面的河水却显得异常的湍急,看得眼晕,踩在晃晃悠悠的桥面上,两条腿发软,我空着手在上头走都吓得够呛,想起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军战士,他们还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踩着被拿掉木板的铁索冲锋,稍微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淹死,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彝族人住的房子大多是用土坯垒的,木制的房梁从墙上伸出墙外,再向上拐个直角支撑着屋顶,非常有特点。 牲畜是彝族人家里最看重的财产,所以,他们的房子里是人畜共住,进门左面并排着牛栏,猪栏,羊栏,还有鸡窝,房子没有窗户,也没有电灯,一进屋,漆黑一片,透过门缝照射进来的点点亮光,隐约看见屋里的人影和家具。 右面就是架着一口锅的火塘,平日一家人围坐在四周吃饭和起居,那时候,彝族人家里一般都没有床,晚上随便往地上一躺就睡了,他们也不用被子,披毡,他们叫察尔瓦,羊毛织就,人手一件,白天是大衣,晚上就是被子,披毡没有袖子,领口一系,只把头露在外头,俨然睡袋一样。 他们屋子里日常的器具,多是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十分粗犷,原始意味十足,有的外面带有彩绘,红,黄,黑色为主。别以为这个桶里的白色液体是泔水,这其实是他们自己酿的米酒,屋主人还盛了一碗,让我喝,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有点甜,倒是不难喝。那次我带了台相机,全手动的,那时候还不时兴彩色照片,有黑白胶卷就不错了,亏得带了闪光灯,在屋子里拍照,啥都看不见,只是对着那个方向,啪的闪一下子,拍的是啥,拍的怎么样,当时都不知道,得等到回家后冲洗出来才能看见。 几个孩子站在门外探头探脑的往屋里看,外面阳光灿烂,我一时都看不清他们的模样,那时相机都是手动的,光圈,速度和景深都要逐一调整,全凭经验,我手忙脚乱的把相机从闪光模式调整到逆光,拍下了这张照片,后来洗出照片,才看见孩子们的神态很自然,特别是前面这个背孩子的小女孩,那充满渴望的眼神,令人难忘。 我为一个彝族大爷画的肖像。 五个戴着红领巾的女孩,七八岁到十来岁的样子。 她们让我画了一张速写,我从左边第一位画起,其他人都一直老老实实站着,我有点过意不去,好在我画的不算慢,画了四个,纸不够了,又加了一张。<br> 画完她们每个人都把名字写在了画上,他们是,张金芳,牛牛莫,阿呷木,阿沙莫,沙各英。从那时至今,整整四十年了,她们现在应该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知她们现在怎么样了,祝福她们一生安好。 那时候的彝族地区经济还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比较贫困,许多人看起来都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其实彝族人民的传统服饰是非常漂亮和特色鲜明的,这个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小姑娘是我在岳西拍到的,健康而充满阳光,彝族传统的百褶裙,更是衬托出女孩的亭亭玉立。祝愿她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