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薯的神秘世界之一:红薯在世界及中国的传播

深海鱼

<p class="ql-block"><b>  一、红薯的丰功伟绩</b></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的植物中,红薯对人类的贡献意义非凡,它解决了人类吃饭问题的困扰,在粮食十分紧缺的人类繁衍生存进程中红薯扮演了为人类提供食物的重要角色,明清之后,作为引入中国的外来物种,红薯是最土气的“老外”,引发了清代的农业革命和人口革命……(解决了吃的问题),是饥荒时期“救命粮”,它,被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为“长寿食品”,文学家郭沫若赞其“功比神农”,乾隆皇帝封它为“土人参”……它,曾经改变了中国,拯救了无数人性命,它,从充饥主食摇身变成餐桌良品、保健佳品,成功走进了现代人生活的每一天,让每一个人爱不释怀,红薯始终与中国人的命运牵绊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  二、红薯的个性</b></p><p class="ql-block"> 红薯书面上规范的学名叫番薯,拉丁语为:Ipomoea batatas (L.) Lam.红薯在世界及中国的传播进程中产生了许多带有区域特点的叫法:山芋、红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红苕(多地方言)、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红皮番薯、萌番薯 等。从植物的分类上看,红薯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旋花科,常见的与红薯亲缘关系近的植物有牵牛花、空心菜等。我们吃的红薯是红薯植株的块根,由不定根膨大形成,红薯除了用薯块发芽繁植外,可以通过扦插方式繁植,只要将其藤条插入土中,便能生长结薯,且易种易管,土壤的适应性广,生命力强。</p> <p class="ql-block"><b>  三、红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历史</b></p><p class="ql-block"> 红薯的祖先在国外,属外来物种,</p><p class="ql-block"> 1、古印第安人用生命发现并培育出世界最早的红薯品种。</p><p class="ql-block"> 最早六倍体红薯就是现在红薯的先祖,属于一种野生的红薯,最初的野生红薯是不能吃的,它含有大量的毒素(龙葵碱)。生吃的话会死人的。</p><p class="ql-block"> 大约八千多年前,聪明而勇敢的古印第安人开始一次次冒着生命的危险试吃红薯,并经过无数次筛选及驯化改良,将这种野生有毒的物种逐步培育成能食用的地下块根作物。从此,红薯,这种神奇的农作物将古印第安人从森林带出来。为孕育伟大的玛雅文明作出了贡献。所以说,红薯是一种印第安人用生命研发出来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2、红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 </p><p class="ql-block"> 著名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先后于1492年、1493年、1498年、1502年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与斐迪南之命,从巴罗斯港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进行考察交流学习,当哥伦布将红薯和土豆作为异邦的礼物献给西班牙女王的时候,红薯并没有像土豆一样受到欧洲人的待见。而土豆却上了欧洲人的餐桌。而红薯被欧洲人称为“sweet potato”,翻译过来就是甜马铃薯。随着欧洲人的殖民脚步,红薯作为粮食被带入非洲西部沿海、并逐渐扩散到印度和中南半岛。又从菲律宾等地引入到中国,从中国引入琉球,再到日本和韩国。现在,红薯已经是世界第七大粮食产量品种,世界红薯总产量稳定在1.3亿吨,种植面积约940万公顷。其中,亚洲红薯产量占比80%,主要集中在中国。其次是非洲,占比8%左右,第三是美洲占比7%,其他地区5%。</p><p class="ql-block"> 在欧洲,红薯主要种植地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总产量比较小,每年还需要进口12.4万吨,英国、荷兰都是进口大国,其中荷兰是中转站。近年来,欧洲红薯的消费量在逐年攀升,特别是英国,红薯消费量递增了50%,美国是欧洲红薯消费的主要出口国,占总进口量的70%以上。</p><p class="ql-block"> 美洲红薯主要集中在美国、墨西哥及智利等地,其中美国产量最大,美国红薯种植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南部,北卡罗莱纳州的红薯产量占北美红薯产量的近70%。加州、路易斯安娜州也有种植。90%的美国红薯都是国内消费。美国红薯的出口产值大约在1.49亿美元。主要出口到欧洲。</p><p class="ql-block"> 非洲主要产地是埃及,中东是埃及红薯的主要出口地。</p><p class="ql-block"> 亚洲中国的红薯产量占90%以上,日本和韩国有少量种植,产量不大。但是,日本和韩国的红薯消费比较大,红薯的深加工水平很高。</p><p class="ql-block"> 日本把红薯产品做到产品生活中无处不在,消费十分方便。仅红薯蛋糕就有1000多种品种,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p> 韩国人对红薯的消费也非常高,韩国的特殊地理位置,红薯也最重要的主食。除了常见的烤红薯,韩国人也会把红薯做成像紫薯片、红薯饼干等这样的零食。 美国对红薯消费在己成常态,从鲜食到加工产品,他们充分利用红薯中比其他蔬菜更丰富的纤维膳食帮助活跃肠道功能,排毒通便、美容养颜,辅助控血糖(食用后消化分解速度慢,人体血糖含量升幅小);红薯产品尤其吸引有健康意识的消费者,这类人群希望减少谷物和加工食品摄入量。生产商也在汤品罐头、冷冻肉类和冰沙或者果汁饮料中添加红薯成分,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以此推动产品销售。 欧洲人吃红薯的习惯和美国人十分相似,除了红薯好吃以外更多是为了健康,他们认为红薯中维生素含量高、能有效抑制胆固醇,是种很好的主食。广东将向欧洲出口500吨红薯。 <p class="ql-block">  <b>四、红薯引入中国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 红薯不是中国的原始物种,而是从国外引进,刚进入中国时,因是海外“舶来品”取名“番薯”。番薯传入我国时间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传入的路线有三条。</p><p class="ql-block">  第一条路线:分别由陈益、林怀艺从越南传入广东的东莞、电白县。陈益在万历八年(1580)乘船至安南,得番薯种和铜鼓,于万历十年返家,将番薯栽植于花坞,“嗣是种播天南,佐粒食”(4)到了明末清初,东莞已经成为盛产番薯的乡村了,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普遍种植番薯。</p><p class="ql-block">  陈益由安南携番薯种归国,虽为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路线,但传播不广、影响不大。</p><p class="ql-block">  第二条路线:由“温陵(泉州之古称)洋舶”经南澳岛传入泉州。(见拙作《对甘薯的再认识》)泉州洋船引进番薯种虽比陈益迟两、三年,但广东的番薯有一部分是由福建传去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条路线:也就是《金薯录》中所记载的,由侨商陈振龙从菲律宾携种至福州,试栽成功。</p><p class="ql-block">  在这三条传入的路线中,《金薯录》中所记载的陈振龙等对番薯的引种传播要算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条。他们对祖国粮食生产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华夏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p><p class="ql-block">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之后,原产美洲的许多农作物被陆续带到世界各地。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统治吕宋(今菲律宾)时期,把番薯传播到吕宋。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心脆多汁,生熟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还常年闹饥荒,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可当时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止出境。陈振龙多次购买薯种,第一次,陈振龙把甘薯藏在箱子里,被发现后没收了。第二次,他又把甘薯藤编到了一个藤篮里面,没想到还是被查出来了,这一次他不但被打得鼻青脸肿,差点被投入大牢。陈振龙并不灰心,他又想了一个办法,他发现甘薯藤跟麻绳的颜色差不多,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于是他就将麻绳与甘薯藤混在一起,然后用泥巴覆盖伪装后,绑在货物上。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他躲过了海关的检查。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藤苗秘密带回国内。</p><p class="ql-block"> 陈振龙回家试种获得成功后,开始在自己的村子里推广,村里人都知道了这种神奇的农作物能充饥,由于甘薯来自域外,大家都把它称之称为“番薯”。到了第二年,福建地区遭遇了大旱,百姓收成大减,很多人开始饿肚子。这时候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上奏,告诉福建巡抚自己种植番薯的事情。而陈经纶刚好是福建巡抚金学曾的幕僚,当金学曾向幕僚征求赈灾办法时,陈经纶转述了其父种植番薯可以度荒的看法。一开始,巡抚半信半疑,但乡亲们都饿着肚子,于是他决定试试。陈振龙父子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方法传授下去,经过四个月的试种之后,果然收获了不少番薯,金学曾马上命令先在漳州、潮州一带插种推广,此后,福建全省推广,百姓取得了种植番薯的巨大效益,并解决了饥荒问题,为此,金学曾贡献极大,被称为番薯公,后世人设祠祭祀,番薯也被称作“金薯”。</p><p class="ql-block"> 1607至1610年间,徐光启(明代农艺师、天文学家、数学家)将番薯引种到家乡(今上海一带),后又引种到天津。到了清代,番薯传播范围扩大,因其对土壤、肥料、雨水要求不高得以广泛种植,充作粮食大量生产。而番薯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推广到北方地区,是清乾隆年间。这种推广既有在一地范围内的,如山东按察使陆耀写《甘薯录》刊发各府县;也有来自最高权力者的意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