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位著名清官,家乡人民在老城区内的兴化寺建了一座祠堂,那是包公祠的最早雏形。明代庐州太守的宋克明在此兴建“包公书院”,那时是包家后裔及城内一些有声望的大家子弟读书的场所,后改名为“包公祠”。</p> <p class="ql-block">包公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建,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修建了清风阁。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整合成为包公园,以“再现包公历史、品味大宋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宋代开衙仪式、包公断案、祭祀包公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初建于1066年,位于包河香花墩,其初为城南梵刹,是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公元1488年改建“包公书院”,1539年易名为“包孝肃公祠”,后遭损毁,现存祠堂为李鸿章1882年捐银修复,解放后又多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整个园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全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园内以最详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戏剧表演向世人展现,包拯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包青天的清正廉洁、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包孝肃公墓园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所葬之地,占地三公顷,国内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墓园大小结构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p> <p class="ql-block">整个墓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包公墓定位于“文物包公”,主墓为“覆斗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金丝楠木棺,棺木内敛包拯遗骨。</p> <p class="ql-block">清风阁清风阁东连包公墓,西邻包公祠,明五暗四共九层仿宋风格的塔式阁楼,从阁顶可俯瞰合肥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清风阁定位于“文化包公”,以高水准的壁画铺陈和雕刻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戏曲包公的主题。声像馆采用先进的科技和工艺手段,全面生动的诠释包公文化和包公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正门门楼粉墙青瓦,中间镶一匾额,上有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浮庄”二字。迎门是一座铜像,系包拯第28代嫡孙、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立像。</p> <p class="ql-block">岛内建筑博采苏、扬、徽派园林艺术的精华,依水就势而成,体现了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脚印塘脚印塘原指包河中小岛上的一个池塘,现在这岛也被称做脚印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p> <p class="ql-block">九狮广场位于包公园东北角,是合肥市景的标志。九只狮子昂首挺立,寓意着欣欣向荣的合肥正敞开胸怀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又象征着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有勇气、信心吸纳天地之精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