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志】(21)我想去桂林呀……

铁丁

<p class="ql-block">  2024-11-7-</p><p class="ql-block"> 巧了,去年立冬从北京到济南,今年立冬从北京到桂林。</p><p class="ql-block"> 大妹问去不去桂林。我给上班的妻子发微信说,你们坐飞机,我提前三天自驾去。妻子不同意。</p><p class="ql-block"> 我是真发怵坐飞机。去机场的路远不说,到机场安检、候机也很无聊,烟瘾大的身心不适,上厕所要排队,一米八以上的高个子坐在狭窄的座位上伸不开腿,只能左扭一会儿,右扭一会儿。一坐飞机就想起自驾来了。</p><p class="ql-block"> 早5点,打车,一个小时后到大兴国际机场。两个半小时后起飞,飞三个小时,然后跟着导游坐车向市区走。乍一听从北京到桂林才三小时,可从家出发到落地桂林整整七个小时过去了。累不累呀。</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有首很火的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现在有时间,也有点儿钱了,去桂林呀。</p><p class="ql-block"> 出机场去宾馆的路上,导游就说了住宿一般,要有心理准备。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觉得住的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几个年轻人不歇,迫不及待地去了“万象城”。我们几个歇一会儿,打车去了“桂林百货大楼”。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百货大楼”是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年轻时北京王府井的百货大楼,跟旅游景点一样,买不买东西都去逛一逛。四个人,为我挑选了一件T恤一件格子衫。</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走很远回到宾馆。在大厅的角落有一个格子像是书橱,过去看,大部分都是纸盒子,只有十几本是旧的真书。一本徐志摩的还能看,几张报纸可以浏览一下,和前台说拿到房间去看。刚转过弯儿,一个女服务员追过来,说你借了三本书,我们要登记。我说你看我就拿了一本书,几张报纸。我有点儿不高兴——一个大宾馆,真够“穷”的,只有十几本旧书,客人借一本还像防贼似的,至于嘛。聪明的宾馆服务员,是不是应该提供更好的服务,得到一个好评呢?这不比费劲巴拉地搞宣传效果好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8-</p><p class="ql-block"> 9点20到桂林码头,坐游轮四小时到阳朔。住在阳朔。</p><p class="ql-block"> 昨天那位出租车司机说,很久都是天晴了。从游轮上看,真的是,水位下降了不少,江更像是一条河了,有大片的沙滩裸露出来。有一处滩的低洼处,江水弯到这里来,远远地看到有个人站在水里弯着腰,估计是在摸贝类的东西。过一会儿滩上有停着的窄筏子,有女人的歌声传到船上来。</p><p class="ql-block"> 轮船缓缓地走着。我们在二楼休息仓,船前船尾,船顶观景台之间来回穿梭,歇一会儿拍一会儿。两小时以后,临近中午,大家都疲倦了。我到船顶上时,上面船头方向只有我两个妹妹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女孩。那女孩正在自拍,见我走过去就让我帮她拍照。她开的是录像,我缓缓移动,变换角度为她录制。她接过去看,说挺好的。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让我拍大腿以上部分。我问她为什么录像自己就停了?她看后说可能是时间到了。再拍,再看。她说等一下,等右前方的工程船开过去。她把手机掉过来,改为自拍模式。手机还是我拿着,我不用再盯着画面看了,只管举着手机一动不动地对着她,成了自拍杆了。无事可干,又不能只盯着这张离得很近的,眉飞色舞的脸,只能看岸上的山和树。我真想对她说,你知道吗你旁边的这两个是我的亲妹妹呀。我忍住了,没说。拍完这一段后她把手机拿过去看。我说快到阳朔了,就转身向楼梯口走去。</p><p class="ql-block"> 下船坐车到“银子岩”去,车上我跟大家讲了我的“遭遇”。我说,如果人家让我帮助拍照片,我当然要拍,可她拍的是录像啊,而且是一段一段地拍,还不断地给我提出改进建议——我不是你家老公啊。众人大笑。</p><p class="ql-block"> 银子岩是个钟乳石岩洞,那里面的湿热令人不适。我在北京看过与它类似的“石花洞”和“上方山云水洞”,所以不以为奇,因此无以为记。</p><p class="ql-block"> 晚饭邀导游和我们一起进餐,然后去看《印象•刘三姐》露天演出。</p><p class="ql-block"> 与昨天导游所说的,桂林住宿一般要有心理准备,正相反,我看演出的期望值太高了,对如此低的收获没有心理准备,所以观感低于预期。整个剧从头到尾碎片化,没有主题,时间又短。从剧目的标题可以看出是主打刘三姐,可刘三姐就只出现两次:一次是开头从远方的暗处坐船来,一次是中间她换上婚装被阿牛哥用船接走,再没了影子。中间齐秦齐豫的流行歌,和人数众多的民族舞蹈也不太搭。</p><p class="ql-block"> 电影《刘三姐》中,有这么一段唱词:“多谢了,多谢各位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喽哦,只有山歌敬亲人嘛敬亲人……”。这个是必须有的。但在剧中只在开头唱了几句,好像还是放的录音,不是扮演刘三姐的女演员唱的。如果结尾用刘三姐唱着歌和乡亲们告别,也可以凑合着算首尾呼应了;如果是刘三姐在船上唱着谢歌,船渐渐走远,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渔火中,我可能会落泪的。但这些都没有,只有四个小孩拉着刘三姐到观众前面鞠躬,就完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小插曲:演出开始前,大喇叭广播说,不要拍照不要大声喧哗。但演出开始,一艘渔船从远方而来,就有一多半人开始拍照、录像,黑暗中全是闪光,意境全被破坏了。我后排的几个二大妈,从开始到结束隔一会儿就会嚎叫着鼓掌。多好的音乐和舞蹈也会被她们扰乱掉。我实在忍不住了,没回头骂了一句特码的是不是有病啊。我媳妇用胳膊肘捣了我一下。</p><p class="ql-block"> 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9-</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坐车去遇龙河竹筏漂流。</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太过浪漫主义了。去之前想着在竹筏子上要不要赤脚,要不要在水缓处和撑船人说一声我试着撑一下,或坐在筏子前面的小凳子上静静地看着默默的流水,像《边城》或《那山那人那狗》里一样的水上画面……</p><p class="ql-block"> 当然是妄想。江面上不是一个竹筏子,有多少游客就发多少竹筏子,游客多水面上就是密密的了。竹筏子不是竹子的,竹筏子上没有小凳子,不能代撑船人撑筏子,甚至都不能离开座椅。每个筏子坐两人,筏子上的两个人紧挨着,只能呆呆地看前方,互相照相都不可能。即便照相也不好看,因为人人都穿着臃肿的黄色救生衣。</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有一段景色还真是不错的,水面的尽头是淡墨色的青山,山水融合成一体自然就是一幅画了。</p><p class="ql-block"> 返回的路上我不甘心,小声问撑船人我能不能坐到船头去。当然不能,规定是不能破的。安全二字是一种束缚。撑船人要生活,他不可能为了你激动一下而丢掉工作。他们撑船一次只能挣四十块钱,撑完一次排队等待,游客多时一天可能撑两次,游客少时一天只能撑一次。快到终点的时,几条筏子靠拢,撑船人之间说着话,游客也和他们说说话。有人和一个最年轻的撑船小伙开玩笑,到北京做上门女婿吧。大家的注意力都转向他,说他帅。我隔着两条筏子都看见他的脸红了。我旁边一个比他大一点的撑船人,说他是我们这群人中最小的。</p><p class="ql-block"> 去“世外桃源”。那里不古,成为景区因为一个美丽的故事。铁丁无法考察故事之真伪,姑信之。</p><p class="ql-block"> 坐船缘溪行,岸左有桃花。前有山弯,树林掩映处有茅舍,导游女称此乃原住民之居所。转过山弯,水面略阔,岸边有原住民二,歌之舞之。铁丁挥手并高声哦哦,对方回之以摆手哦哦。再转下一山弯,哦哦声渐远直到消失。铁丁的呆性又发了:或一人或二人,买舟向上,只有浆入水声和秋虫的低唱;举杯忽停,细听岸上慢歌哼唱和干枝被踩断的声音。慢慢就醉了,醉卧舟中,任树顶日光的斑驳在脸上衣上跳动。</p><p class="ql-block"> 这都没有。没有酒,也没有静。溪上一个紧跟一个的游船,前船的二大妈们一刻不停地喧闹着。在叽叽喳喳声中登岸。岸坡上有许多相连的木屋,不知是何去处。沿路而行,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随处可见五柳先生之诗文。谁都知道,五柳先生家在江西,虚幻的桃花源在武陵,这里竟然也沾了他的光。</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去古东景区,看瀑布。下山返回时双腿酸疼。返回桂林市区。晚饭打车去的万象城吃自助,返回时步行,到宾馆后就不想动了。</p> <p class="ql-block">  -11-10-</p><p class="ql-block"> 环桂皆山也。因此,桂林这座城市不可能无限扩充,像北京由最初的二环扩到了现在的六环那样。小而聚,大易散,所以桂林的景点大多离得不远。</p><p class="ql-block"> 今日晚起。去看“刘三姐大观园”。先看了旧寨子,不大,人们都住旁边的新楼房去了。买了一个银酒杯,我极喜欢,因银杯中段外面有一圈竹编,一下子就艺术起来。然后到一个剧院里看模仿电影《刘三姐》的演出片段。正看得兴致勃勃,忽然主持人开始介绍一个书法家,开始卖字画。没等演完我就起身出来了。去看斗鸡。斗鸡的演出要等剧场那边“刘三姐”的演出结束才开始,衔接得天衣无缝。四只鸡,两两相斗,要提前扫码押胜,押对有奖。前面预热二十分钟,斗鸡两三分钟,没等眨眼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去购当地土特产,然后去象鼻山。导游在讲解石雕大象的时候,讲得过于详细了,然后又把大家带进一个屋子讲祈愿牌牌。时间太紧了,我们只能脱离他们继续向前。看到象鼻山的时候,也就看到了大片的人。兴致全无,匆匆照了两张像回返。路上经过日月双塔,坐着照了一张手托铁搭像。有人要去“东西巷”。我的沙眼沙疼得厉害,就回了宾馆。晚上妻子从“东西巷”回来,带了快餐,还给我刻了一方鸡血石印章。</p><p class="ql-block"> 明日返京。</p> <p class="ql-block"> 附:</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画山绣水</b></p><p class="ql-block"> 杨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p><p class="ql-block">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p><p class="ql-block"> 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p><p class="ql-block"> 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p><p class="ql-block"> 这以后,横竖是下水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 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悬崖上不见近似人的形象,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p><p class="ql-block"> 船家轻轻摇着橹,会告诉你说:古时候有父子二人,姓龙,手艺巧,最会造船,造的船装得多,走起来跟箭一样快。不料叫圩子上一个万员外看中了,死逼着龙家父子连夜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把当地粮米都搜括起来,到合浦去换珠子,好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运空了,岂不要闹饥荒,饿死人么?龙家父子不肯干,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到如今大家还记得他们的义气……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婆桥了,也有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究竟从哪年哪代传下来这么多故事,谁也说不清。反正都说早年有这样个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种地打草鞋,一辈子积攒几个钱。她见来往行人从江边过,山路险,艰难得很,便拿出钱,请人贴着江边修一座桥。修着修着,一发山水,冲垮了,几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刘三姐路过这儿,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砌桥,一面唱歌,唱得人们忘记疲乏,一鼓气把桥修起来。刘三姐展开歌扇,扇了几扇,那桥一眨眼变成石头的,永久也不坏,</p><p class="ql-block"> 前边那不就是寡婆桥?你看临江拱起一道石岩,下头排着几个岩洞,乍一看,真像桥呢。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飒飒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p><p class="ql-block"> 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顶那块石头,简直是个妙手雕成的石人,穿着长袍,正在侧着头往北嘹望。下边有个妇人,背着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问,船家又该对你说了:早年闹灾荒,有一对夫妇带着小孩,背着点米,往桂林逃荒。逃到这里,米完了,孩子饿得哭,哭得夫妇心里像刀绞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顶,想嘹望嘹望桂林还有多远,妻子又从下边望着丈夫。刚巧在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头:这是个神话,却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假如你听见船家谈起媳妇娘岩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妇娘岩是阳朔境内风景绝妙的一处,杂乱的岩石当中藏着个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p><p class="ql-block"> 船家指点着山岩,往往叹息着说:“多可怜的媳妇娘啊!正当好年龄,长得又俊,已经把终身许给自己心爱的情郎了,谁料想一家大财主仗势欺人,强逼着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轿里,思前想后,赶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轿停下,要到岩石当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岩洞里了。”</p><p class="ql-block"> 到这儿,你兴许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现在生活变了样儿,山也应该改改名儿,别尽说这类阴惨惨的故事才好。”</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改名儿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吧,这是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崭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新的故事。你等着听吧。</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