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世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参观高铭暄学术馆小记

若竹

<p class="ql-block"> “学贯中西,桃李天下,一代宗师,享誉世界。”这是学界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是学生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学界的评价与学生的感受都对着一位学者,他叫高铭暄,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我国刑法学泰斗,原籍玉环市人。</p><p class="ql-block"> 11月8日上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高铭暄学术馆”。一踏进学术馆大厅,便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老</span>在eadi显示屏上,向前来参观的朋友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p> <p class="ql-block">  “欢迎大家来到高铭暄学术馆,我是高铭暄,自幼生长在玉环鲜迭,现在是大麦屿街道鲜叠社区。”高老亲切地说,1947年我离开了家乡,去外面上学。受多方条件的限制,直到1999年才再次踏上故土。家乡始终是我的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 早在2016年初,我就萌生了一个梦想,是不是在玉环建设一所学术馆,来反哺故乡。十分感谢我的家乡,特别是玉环市委市政府,在他们的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使得学术馆最终落成。学术馆内大约有2300多本书,其中有120多本是我的个人著作和主编的书。希望让每一位对刑法感兴趣的人都能够近距离感受刑法学的学科魅力。</p><p class="ql-block"> 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够让大家对新中国刑法立法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感受我们党的正确、祖国的强大、法治的进步。希望通过参观交流,能够对青少年法治启蒙有所裨益,对广大学子有所启迪,对全民普法教育有所帮助。</p> <p class="ql-block">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高老收获了“人民教育家”的荣誉称号。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高铭暄教授授予“人民教育家”勋章。</p> <p class="ql-block"> 求学幸遇恩师</p><p class="ql-block"> 1928年5月,高铭暄出生于浙江玉环鲜迭(现鲜叠社区),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渔村。1941年1月,高铭暄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鲜迭小学毕业,考入温州瓯海公学(1942年改名为瓯海中学,现为温州市第四中学)。1944年春,高铭暄从瓯海中学毕业,考入温州中学。</p><p class="ql-block"> 1947年,高铭暄从温州中学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法学院学习,由于刑法教授还没有聘请到,院长李浩培去讲授刑法学。这次偶然的替课之举,让高铭暄对刑法学产生了很大兴趣,从此矢志以刑法学为终身事业。</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浙江大学法学院被撤销,经李浩培举荐,高铭暄转至北京大学法律系继续完成学业。本科毕业之后,他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刑法学研究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从此,他大半辈子的时光都在人大法律系度过。</p> <p class="ql-block">   倾情三尺讲台</p><p class="ql-block"> 高老经常说:“培养、指导学生们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和成就。〞他珍视三尺讲台,从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研究出一套“三三制〞课堂教学方法。他秉持“老师不能太过于拘束学生〞 的观点,一直鼓劢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才能解决更多的学术问题。</p><p class="ql-block"> 2021年,教育部决定组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高老被聘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总顾问。他说:“荣誉越高,责任越重。我是一名教师,捧着一颗爱心,站在三尺讲台,不求姹紫嫣红,且看学生成才,共铸中华美梦。”三尺讲台,从青丝到白发,他心如赤子,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高老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也是唯一全程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p><p class="ql-block"> 听了关于高老先后两次参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经历,无不令人感慨!</span>1954年,高铭暄开始参与我国刑法的起草工作,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共送申了22稿,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的命运因政治环境变化而变得多舛。一直到了1979年7月1日人民大会堂三楼传来表决通过刑法草案掌声的那一刻,高铭暄热泪盈眶。从1954到1979年,从青春年少的小伙子到两鬓填白的半百中年,他说,泱泱大国自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刑事法典,我们国家终于有法可依了。</p><p class="ql-block"> 此后40年间,无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25部单行刑法,还是刑事法典的“升級再造〞,每一次修改拟定的过程高铭暄都亲自参与。</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切萨雷-贝卡利亚奖”获得者</span></p><p class="ql-block"> 1999到2009年这跨越世纪的十年中,高老作为国际刑法学协会的个人会员,带领中国法学会以组织的名义加入,使我国在国际刑法学领域有了一席之地。2015年,他被授予“切萨雷-贝卡利亚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在答谢词中,他说道:“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祖国,属于中国刑法,〞</p><p class="ql-block"> 毫耋之时本该颐养天年,可他却以91岁高龄组织讲座、参加会议,一刻也不停歇,把自己当成“空中飞人〞。他在法学舞台上倾注了全部热情与心血,留下了坚定的脚步和温暖的力量。正是这种 “为国家奋斗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让他成为入选 “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法学界唯一代表,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他还在奋斗,他的心还年轻!</p> <p class="ql-block"> 论文著作等身</p><p class="ql-block"> 说高老著作等身一点也不夸张。他的学术研究主要围绕国家法治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研究方向涉及中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学科,建树和贡献颇多。他系统梳理了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发展繁荣的脉络和足迹,填补了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史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从教七十年来,高老著述颇丰。自1957年10月22日首次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刑法典》在建国后三五年内能颁布吗?”以来,数十年间笔耕不辍。截至2023年3月,出版个人著作12部,主编教材、合著、参著书籍百余种,发表论文、文章300余篇。</p> <p class="ql-block"> 挑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铭师高徒》的玻璃墙挂满高老的弟子照片,照片按硕士、博士、博士后顺序排列。大家驻足在玻璃墙前,点击一个个头像了解高老优秀弟子们的近况。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作为法学泰斗,高老是我国第一位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急需的刑法学人才。至今为止,一共培养了67位刑法学博士。</p> <p class="ql-block">  走出二楼展厅,准备下楼梯时发现走廊墙壁上挂着一幅格言:我只是有股韧劲而已,认准了刑法学就执著地追求,自始至终都没有动摇,既不想当官,也不想经商,就想做一名合格的教授。这是高老在《高铭暄自选集》中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所写的一段话。凝视着这字字句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引发我们诸多思考。</p><p class="ql-block"> 怎么做人、如何处事,高老无疑为世人竖起了一座丰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