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套娃产于俄罗斯,但俄罗斯没有套娃广场,满洲里套娃广场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到满洲里你不到此打卡,会是遗憾的。——题外话</b></p> 套娃广场简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套娃广场又叫套娃景区,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形象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景区,是以满洲里和俄罗斯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为理念,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俄罗斯特色风情园,景区由主题园区、主题娱乐、主题酒店三部分组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导览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中心,有一个高大的套娃,即主题套娃,绕其转圈,可发现有三个面:一位蒙古姑娘,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俄罗斯姑娘,寓意着蒙俄中三国和谐相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套娃广场总共有8个功能性套娃以及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另外还有30个俄罗斯复活节的小彩蛋呢。套娃广场也是满洲里的标志性景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俄罗斯食品超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套娃体验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套娃文创体验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儿童娱乐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球幕影院</span></p> 话套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俄罗斯套娃,是俄罗斯特产的木制玩具,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最普通的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作玛特罗什卡,这也成为这种娃娃的通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套娃最早出现在1890年,艺术家谢尔盖·马柳京在日本玩具“七福神玩偶”的启发下,提出了创作可拆分木偶的建议,并设计出第一个套娃 – 由工匠斯维多什金刻制,马柳京亲自彩绘,共有8个木偶,最外边是身穿绣花衬衫、萨拉凡裙子,系着围裙,戴着花头巾,手抓黑公鸡的圆脸乡村姑娘形象,往里依次是小伙子和姑娘,最后一个是婴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棉花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方面,俄罗斯与西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贵族阶层,人们讲法语、德语,看意大利歌剧、芭蕾,他们的文化故乡是英国、法国;但另一方面,俄罗斯和所谓的“西方”有所不同,他们曾受拜占庭文化和蒙古鞑靼文化的影响,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东方。因此,恰达耶夫(1794—1856)曾在《哲学书简》中写道:“我们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我们置身于时间之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欢乐地带</span></p> 套娃起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俄罗斯套娃并不是纯粹的俄罗斯本土产物,19世纪下半叶以前,俄罗斯大地上,从来都没有过套娃这个东西。直到19世纪末,沙皇帝国时期的著名企业家、艺术赞助人萨瓦·马蒙托夫的儿媳,从日本本州岛带回来了一组木头娃娃,也就是木芥子人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蒙托夫大受启发,为什么不设计一个俄国版的木头娃娃呢?但问题是:什么形象代表俄罗斯妇女?俄罗斯风格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的文化认同非常分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新的文化认同逐渐兴起,大批的知识分子、作家想要努力摆脱欧洲的文化阴影,重新发掘属于俄罗斯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企业家马蒙托夫自掏腰包,赞助艺术家们发展俄罗斯的民间艺术。在莫斯科东北部的小镇Abramtsevo,马蒙托夫建了几个工作坊,邀请艺术家们来制作传统艺术,其中包括陶瓷、家具以及各种工艺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90年,俄罗斯套娃“玛特廖娜”(Matryona)诞生了。回到我们开头说的故事,它的灵感正是“抄袭”自日本的木芥子人偶,只不过更改了民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玛特廖娜是一个俄罗斯常见的女性名字,其中的“Matr”在拉丁语中意为“母亲”,因此套娃就像妈妈一样,在肚子里藏着一个又一个的小宝宝。“玛特廖娜”的形象则源于俄罗斯乡村姑娘,她身体结实圆润,有着历经风吹日晒的红脸蛋,身着民族服饰萨拉凡碎花裙。因为需要劳作,她必须常年佩戴头巾,手里还会抱着一只母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和上流社会所偏好的高级色调划出界限,俄罗斯套娃使用农民最爱的俗艳色彩,高饱和度的红、黄、蓝、绿,一股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设计俄罗斯套娃的艺术家名为谢尔盖·马柳京 (Sergey Malyutin),是俄罗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希望将本土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00年,俄罗斯套娃被送往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并获得大会铜奖。欧洲人对这套“多子多福”的木娃娃感到好奇,它们符合了西欧人对俄国文化的想象——乡村的、质朴的、花里胡哨的。于是,套娃顺理成章地坐实了“俄罗斯文化代言人”的身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套娃的形象也发生了转变,它不再是单一的农妇形象,同时也可以代表社会各个阶层,比如革命者、知识分子、中产阶层。没变的是,俄罗斯套娃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里,成为俄罗斯最成功的文化输出。</b></p> 套娃传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他回到了家乡,将娃娃送给了表妹,后人模仿传承套娃,又叫吉祥娃娃。</b></p> 套娃制作工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俄罗斯套娃最早的创意就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于是故事里著名的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让人更觉有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俄罗斯套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单单木材的准备就颇费时日。莱姆树、桦树是制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树木中富含汁液的时候,就把树砍倒,剥去树皮,只剩少数几环树皮以防止木材开裂,然后暴露于空气中通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那么要晾干两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么每个娃娃的内壁要做得很薄,对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干5至6年。经过楦空、烫花、镶金等工序制成。每个娃娃要经过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测量,而是艺术家们凭感觉和经验而定,他们独特的手工设计使套娃们变得与众不同,普遍受到大家的喜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随着俄罗斯套娃的种类增多,素材也丰富了起来,现在很多的历史名人,动漫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精致有有艺术气息的套娃,按照物体的不同,套娃的数量也不同,最多的有15套,最少的也有5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卡套娃酒店</span></p> 游后感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漫步在套娃广场场,那浓郁的俄罗斯风情扑面而来。五彩斑斓的套娃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每一个套娃都栩栩如生,它们或是憨态可掬的儿童,或是风情万种的少女,让人忍不住想要与它们亲密接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套娃广场中漫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里既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情,又有中原文化的细腻。套娃作为俄罗斯的传统手工艺品,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它们不仅仅是玩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连接着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满洲里之行已三个月了,每每想起来,都难忘套娃广场,忍不住做此篇以作纪念。祝朋友们冬安吉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