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奇迹

玉竹

<p class="ql-block">在致良田,我与一束谷子相遇</p><p class="ql-block">作者 万治友</p><p class="ql-block">在致良田,我与一束谷子相遇</p><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时,谷子已经熟了</p><p class="ql-block">正如四周的沙漠,金黄色铺了一地</p><p class="ql-block">夕阳斜斜地照了进来,被谷子染的金黄</p><p class="ql-block">在致良田,是我又一次来到了沙漠</p><p class="ql-block">来到沙漠的臂弯,那里有一片开垦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我是跟着那一丛杨树来到这里的</p><p class="ql-block">也跟着一个与杨树为伍的汉子的脚步</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一直以为这里只是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那个关于城市与乡村的浪漫爱情</p><p class="ql-block">关于大学生与沙漠的邂逅,梦想照见现实的童话</p><p class="ql-block">所以,当我走在那条土路上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也在读一篇故事,那些散落在路旁的西瓜</p><p class="ql-block">那些老树上的沙枣,那些从头顶飞过的鸟</p><p class="ql-block">只是,我没见着你</p><p class="ql-block">不过</p><p class="ql-block">从那些金黄的谷子上,我看到了你的影子</p><p class="ql-block">它们低着头,沉思默想,起起伏伏里</p><p class="ql-block">一步一步地走过了四季,走过了无数次的轮回</p><p class="ql-block">金秋的时节,沐一抹夕阳</p> <p class="ql-block">马彦伟,1979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现定居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曾就职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香港乐施会。</p> <p class="ql-block">注:转自:梓盟 社会生态农业CSA网络</p><p class="ql-block">荒漠奇迹</p><p class="ql-block">生态圈不乏有情怀有理想之人,入坑得多,能坚持下来的却少,马彦伟是其中一个。这位顶着北师大生态学硕士学历的新农民,在2015年创办了阿拉善“致良田生态农场”试图用有机农业遏制土地荒漠化。这一干已是第十年。</p><p class="ql-block">阿拉善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其境内贯穿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一整年的降雨量有时还比不上北京的一场雨。</p><p class="ql-block">马彦伟在阿拉善的农场 离腾格尔沙漠只有6公里,看起来就像沙漠的一个堰塞湖一样。</p><p class="ql-block">“致良田”这个名字源自王阳明的“致良知”,“致”是实现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004年,还在读研究生的马彦伟以环保组织志愿者身份 第一次来到阿拉善,在腾格尔沙漠待了一个月。那时阿拉善的天空比现在还蓝,沙丘连绵不绝,曲线、弧度浑然天成,风里都带着自由。</p><p class="ql-block">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沙漠里有很多绿洲,与他想象中自然该有的样子无比接近。毕业后带着对自由的向往,马彦伟正式进入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工作,此后便深入走进这片沙漠,做着防沙、治沙的一线工作。那些年从梭梭林的保护到推广节水农业,从荒漠化治理到生物多样性,马彦伟和阿拉善的关系越来越近,甚至将东北户口迁到了阿拉善,从此定居于此。但随着他从执行者变为管理者,待在田间地头的时间越来越少,离土地反而越来越远。他开始怀念土地带来的最原始的愉悦感和亲近感。</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岁时,他曾梦想40岁以后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农场。当找到一条既可以实现自己的农场梦,又可以探索一个缓解阿拉善荒漠化问题的方案时,他决定辞职回归土地做一名生态人。</p><p class="ql-block">2015年,马彦伟的农场梦提前实现,他和两位朋友在腾格尔</p><p class="ql-block">沙漠边缘租了40亩地。土质算不上好,40%都是沙土,剩下的土地全是板结的,有机质含量很低。正如硬币有正反面一样,这里虽然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严重,但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反而能让作物更容易积累糖分和营养物质,口感和味道都会更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下来,</p><p class="ql-block">农场土质疏松了不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提高了,40亩试验田变成了260亩耕地,农场面积已经达到1000亩。这期间马彦伟还带动周边10余户农牧民一起参与,在累计800亩的土地上,节约地下水使用24万立方米,相当于4000户城市家庭</p><p class="ql-block">一整年的用水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去年8月中旬,由胡歌、刘涛、陈龙三位演员发起的环保纪实节目《一路前行》去到农场拍摄。那期节目主题是“修复”,主要了解当地的人们如何应对荒漠化问题。马彦伟和胡哥等人同行了一天,期间他抽空做了一场直播,观看的人寥寥无几,最终卖出8箱蜜瓜。</p><p class="ql-block">后来他才知道,基本都是胡哥他们买的。刘涛后来在采访中直言很心疼,但似乎也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让这里的地下水更可持续</p><p class="ql-block">才是我们要关心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维持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很难,</p><p class="ql-block">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马彦伟用生命中最宝贵的10年证明了两件事:</p><p class="ql-block">第一是有机农业是可以实现沙漠化的治理,</p><p class="ql-block">第二是提升农民的收入和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产品,</p><p class="ql-block">两者可以同时解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典型的帕累托实践</p><p class="ql-block">(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借用马彦伟老师朋友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