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福建有一座宫庙的山门就有这样的一副对联:“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出此“豪言”的就是福州地区著名的“民间道教旅游圣地”——位于福州市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的中心地带闽侯青圃灵济宫。灵济宫位于国道324线与福厦高速公路从青圃村,距福州市区仅20多公里,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 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在金鳌峰下,祀南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皆南唐主知浩弟也。后晋天福开运三年(946年)建祠,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里人方珏定庙于芝屿,祥符元年(1008年)又定庙于横溪,政和七年(1117年)迁今址。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奉旨而新之,春秋致祭。又京师亦立庙。加封金阙真君、玉阙真君。正统成化间累加封号,遗官致祭御碑亭,由宰相解缙书,竖于庙左。”</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灵济宫主祀徐知证与徐知谔,均系历史真人真事,后晋开运三年,闽王内讧,朱文进叛乱,株连灭杀王族裔亲几十余人,自称闽主,王氏遂向南唐求援。后晋天福九年(公元944年),南唐派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挥军南下,接连攻下当时的建州(今福建南平)、福州,当两位将军正要继续南下平定漳州等地时,路过闽侯青圃,有一位胡姓乡民拦住了二徐的马头,告诉两位将军,附近的鳌峰山上有兵匪经常下山洗劫,残害百姓,请他们为民除害。二徐于是率兵攻打鳌峰山,杀其头目,余众纷纷投降。</p> <p class="ql-block"> 二徐的大军驻扎在青圃期间,他们的部队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体恤黎庶,热心为民治病,闽人感德。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建生柯于金鳌峰下,图像供奉祀“二徐”。二王逝世后,发展为庙,其事迹在民间传为佳话。大军离开青圃时,乡人依依不舍,并在鳌峰龙湫之北立生祠祀二徐,称“大王庙”,这便是灵济宫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五代末至北宋初,二徐真人被百姓称为“护境感应王”,后又被称为“金阙真人”与“玉阙真人”。 二徐真人的信仰在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在明代时达到鼎盛,到清代时开始衰落,近年来又开始走向兴盛,闽侯青圃灵济宫也随其主人而荣枯不定。 宋代时,二徐真人被当地百姓奉为地方守护神,具有灭火、治病、生子、祈雨、治水、灭蝗等多方面的功能。南宋时二徐真人庙获得朝廷赐予的“灵济”庙额,并先后三次扩建。</p> <p class="ql-block"> 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成祖朱棣出征,因疲惫劳累,身患疑难痼疾,虽经“用药百计,罔底无效”,病情不见好转。当年青圃青草医曾神孙因为永乐皇帝治好疑难重症“背袱毒疮”,推言医术妙方为南唐徐知证、徐知谔“两王”神授拨请,永乐帝痊愈后,朱棣便派人前往青圃查看,得知灵济宫及二徐事迹后,为表彰“二王”救命之功,赐令重建青圃大王庙,建成之时御手其额“灵济宫”,井赐御碑一座。</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灵济宫,沿金鳌山山势而走,坐东朝西,依山势叠建。重建后有三重门,六宫殿、以及法堂、道房、钟鼓楼、御碑亭、牌坊、客舍等大小建筑200余间。整座建筑仿帝王宫殿而成,占地约394亩。</p> <p class="ql-block"> 据《明实录》记述:凿石碑与龟跃当年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船队奉旨护送而来,这只象征吉样的庞然大物,足有万斤之重。连同巨碑,上盖为亭,为全国罕见之文物。相传某日,他梦见“二王”(徐知证、徐知谔)施济妙药,于是寻方敷服,身体痊愈。永乐十五年,成祖为“答神鸿庥”,诏令一批宫匠抵闽,大规模重建二王庙宇,并亲笔御书“灵济”宫名,御制巨碑。 </p> <p class="ql-block"> 灵济宫御碑亭高7米有余,由十六根木柱子支架而起,柱子的底座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石雕莲花瓣,亭上盖着青色小瓦,亭子的四角雕饰着蚩吻兽头。亭子是为亭内的龟趺而建,龟趺为石灰岩质,座高1.9米,长4米,宽2.5米。御碑通高6.2米,宽2.1米,厚0.65米,碑顶呈半圆形,盘纹青龙图案框边,碑座雄卧石雕龟趺,雕刻精美,造型栩栩如生,雄伟壮观,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灵济宫系明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历经清康熙和民国两次重修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是由碑与亭两部分构成,亭为保护碑而建造。它保留明代北方宫廷建筑风格,又渗入南方建筑文化内蕴,极为罕见。碑竖立在龟座上,以整石凿成,厚实硕大,雕刻精致。碑文为明成祖所撰,碑文为楷书字体,约有720字,内阁首辅明成祖时丞相解缙书丹。落款“永乐十五年五月初一日”。此碑可与明史相印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传说此龟为龙子其为民间高人协此处的青圃村人用石碑封印于此。而后,灵济宫连同御碑亭,在1989年与1991年分别被列为闽侯县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此后历经六百余年,灵济宫逐渐式微,虽经多次重修,规模仍不断缩小,现存建筑面积约2460平方米,其中大殿占地面积1972平方米。围墙内有前、后、正、偏殿堂、宫厅、宫苑,有可容纳千人的石铺廊埕、御碑亭、钟鼓楼、金鳌门牌坊、法堂、客舍等。明代,凡官员莅临此处,一律要在宫前下马、下轿躬行。随后又经清康熙、民国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几次修葺,使灵济宫以其建筑风格独特与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皇朝的重视,令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繁华是在朝代更迭中落幕的。随着清人入关,清朝廷不再将灵济宫这座前朝的遗物供奉在案几之上。天灾人祸中,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渐渐消殒……</p><p class="ql-block"> 如今,跨过金鳌门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已经是焕然一新的灵济宫,多是重建于民国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庙堂长达一百二十多米,宽约六十多米。前厅设戏台、阁楼式看台及神殿,厅内有众多粗细大小大抵一致的柱子支撑,隐隐可窥见灵济宫昔日恢宏。</p> <p class="ql-block"> 与前厅紧紧相连的后殿,由“御封洪恩上帝”碑额下的正殿及两侧的永安宫与注生堂构成。正殿供奉身着明代帝王装的“金阙洪恩真君”和“玉阙洪恩真君”二徐真人。左侧的永安宫供奉着二徐的父母,右侧的注生堂则供奉着二徐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 灵济宫为所在地青圃村所有,并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所组成管委会进行日常的宫务管理工作。它不仅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青圃村在历史上人文鼎盛,民国著名报人林白水就是闽侯青圃人,现村内有林白水先生纪念堂。青圃村在1981年农村包产到户时,该村因人口过多(在1978年前为中国农村第二大生产大队,有人口一万五千人),被分解为九个行政村,其中平原地区六个,山区三个。</p> <p class="ql-block"> 由于人口密集,平原村基本相连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灵济宫正好位于村中央。现虽划为九个行政村,但各村的村民仍称自己是青圃村人,平时联系紧密。现青圃村人口约近二万,居民多聚族而居,共有31姓,以林姓人口为最多,约占村人口一半以上,所有林姓人口都属于同一个宗族,而且大都集中在平原地区,其它人口较多的姓氏有方、郑、庄、程等姓。林姓在村内还有一座建筑面积达800多平方米的“九牧林氏”西井宗祠。</p> <p class="ql-block"> “升平人瑞”坊清咸丰十年(1860)建,系由礼部题请为青圃林氏十九世裔孙林聿淇享寿一百零三岁奉旨而建。坊为石构仿木构建筑,四柱三门五楼,歇山顶。整个牌坊雕刻艺术工致细腻,古朴豪放,堪称福州地区石作牌坊之佳构,清代石雕艺术之珍品。1996年,经县文管委批准,青圃灵济宫管委会筹款,聘请莆田资深石匠,把“升平人瑞”牌坊从接官亭道头移到灵济宫。2003年,“升平人瑞”牌坊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升平人瑞”原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坊兜,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牌坊为石构二层牌楼式,四方柱,三门,歇山式楼顶,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均衡严谨。坊通高5.8米,宽5.2米。坊正中额题:“升平人瑞”,旁刻:“咸丰十年礼部题请奉旨建坊为”,“闽县寿民林聿淇年百有三岁立”。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横梁、额枋、构件以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混合手法刻有“姜太公钓鱼”、“郭子仪拜寿”、“王母跨凤”、“老子骑牛”等人物故事和“松鹤延年”、“梅鹊争春”、“鹿竹平安”、“双燕衔泥”、“双狮戏球”、“丹凤朝阳”、“福禄寿喜”等花卉图案。</p> <p class="ql-block"> 四根坊柱两面分别镌刻有四幅楹联:“圣化沦肤食德,身跻无量寿;家人绕膝承欢,笑指日期年。”“天子重引年,时承赐膳;老人躬捧诏,快睹旌闾。”“生际郅隆,杖履常游仁寿寓;年臻大耋,晨昏闲话太平时。”“椿帙经四朝,童颜不改;榆年冠七濑,古貌堪钦。”都是恭祝寿诞褒扬词句,寓意隽永,书法端庄严谨。</p><p class="ql-block"> 牌坊青石构件,浮雕或透雕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雕刻艺术精致细腻,古朴豪放,堪称福州地区石作牌坊之佳作、清代石雕艺术之珍品。</p> <p class="ql-block"> 青口镇,为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下辖镇,地处闽侯县东南端,东邻长乐区玉田镇,南接福清市阳下街道,西接南通镇,北与祥谦镇、尚干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27.00平方千米。宋代时期,为闽县崇善东乡的还珠南里、还珠北里、荣绣里、方岳里、赞贤乡的积善里。元代时期,并还珠南里、还珠北里为还珠里,荣绣里改为西集里,曾与尚干、祥谦镇和闽江乡合称闽县七里。</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青口镇辖区常住人口8万多人;流动人口3.5万人。2011年末,青口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9.5%。青口镇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家汽车整车厂(东南、奔驰)的乡镇,同时镇域内还有135家汽车配套厂,汽车产业链完善。同时,青口镇也是福州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六个城”的中国东南汽车城的主战场。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一流的汽车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转化活力区、园区标准化建设标杆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区、人产城高度融合的都市型园区。</p> <p class="ql-block">交通:自驾直达或乘公交31路前阳站下转708支路公交青秀站下车步行537米水泥路即可。</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全年08:00-17:00</p><p class="ql-block">门票价:无门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