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采菊花一一63公里

沙澧看客

<p class="ql-block">香气扑鼻的野菊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前三次西去采野菊花,第一次在龙城镇(十五里店)幸福渠路边发现了孤零零的一颗,来回跑了5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又去西城区沿长江路西头绕澧河堤西去,在戴庄西边公路旁发现了一颗在路基陡坡上,摘了几个花朵回来。</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欲去裴城坡刘,走到吴拐村东电动车已行驶28公里。离目的地约4公里,因怕电车没电,无功而返。</p><p class="ql-block">两三次的外出采回野菊花约一大把,但深秋外出不仅仅是采菊花,而是趁着天暖日丽,观赏秋天的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7日(周四),是立冬节气。气温9一21度。</p><p class="ql-block">深秋凉意渐浓,想起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佳句:</p><p class="ql-block">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p><p class="ql-block">晓来谁染霜林醉,</p><p class="ql-block">总是离人泪。(应改为:何来离人泪。)</p><p class="ql-block">如今没有离人之泪,总想趁着暮年稍能活动的短暂时光,外出欣赏大自然的馈赠美景。</p><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秋风劲,</p><p class="ql-block">不似春光,胜似春光,</p><p class="ql-block">寥廓江天万里霜。</p> <p class="ql-block">三次西去没有采到野菊花,心里总有一絲不甘心……</p><p class="ql-block">立冬节气已到,天气转寒就不能远足了。看暖阳高照,把车充足电,再次西去坡刘村。因不知道何处有野菊花,无目的的漫游寻找也是浪费时日,况且听说裴城附近有不少古遗迹,我还没有造访过,又驾车西去直奔裴城镇坡刘村。</p> <p class="ql-block">顺淞江路过老107国道前行就是武广高铁。</p> <p class="ql-block">大路上卡车太多,转入幸福渠边道。</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是乡村游的线路,笔直平坦无大货车。</p> <p class="ql-block">路的一边是人工幸福渠,一边是厂房和果蔬地。</p> <p class="ql-block">路边还有做生意的摊贩。</p> <p class="ql-block">空气清新,视线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头乐(电动车)让我这个七旬老叟说走就走,来去自如。否则,我只能依杖长叹了!</p> <p class="ql-block">龙城镇(十五里店)北有座变电站</p> <p class="ql-block">说起龙城镇,原名是十五里店,在郾城县城西15华里。相传与孔子在化身台上讲学有关。</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颠沛流离中他们在郾城受到热情接待,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91年,孔子在从蔡至陈的途中,突然听到楚国不再重用自己的消息。左右为难中发现郾城西8公里处的一所私塾办的不错。他对这座私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向当地人打听,原来办私塾的地方叫化身台。</p><p class="ql-block">一向推崇礼教的孔子被化身的节妇的精神所感动,毅然决定留下来传道讲学。而一向淳朴尚学的郾城名士听说孔子及几位高徒到了这里,也纷纷热情邀请他们到私塾里讲学。</p><p class="ql-block">孔子的许多“学而”、“为政”的名句和做人的道理都是在这里讲授的。由于他讲的道理深入浅出,既有治国的策略又有治学的方法,所以,方圆百余里的读书人都争相来听他讲学,以至于把到县城15里之内的客店都住满了,因此,私塾东面的村子后来便改名为十五里店村,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孔子在这里讲学走后,有几个姓孔的学生不忍离开,就在私塾里整理孔子讲过的知识,同时教授学生,后来他们便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这就是现在化身台寺南1公里的孔庄。</p><p class="ql-block">再说这座私塾,由于孔圣人在此讲过学,当地人便把孔子的牌位供奉在此。</p><p class="ql-block">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在我国最为兴盛。到了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又开始推崇道教,抑制佛教发展,他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元元年,当地政府却出资在化身台上建造了兴国寺(有现存明嘉靖二十四年所立石碑为证)。</p><p class="ql-block">原来,一向精通音律、善诗词书法的唐玄宗对孔子是很尊崇的,当他听说化身台寺是为纪念孔子而建的,便特批准于在化身台建造兴国寺,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1140年,金帅兀术率大军进犯中原,岳飞把部队驻扎在郾城,为防止附近的化身台寺遭金兵破坏,他专门派一员副将保护化身台寺。</p><p class="ql-block">后来的200多年间,战火不断,化身台寺曾一度被毁。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当地政府又出资对化身台寺进行了重修,这些在现存万历四十二年所立的石碑上有记载。</p><p class="ql-block">千余年来,化身台寺名声远播,规模越来越大,最鼎盛时占地达到100余亩。虽然屡经战火,但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整修。</p><p class="ql-block">1970年,有人还曾经在寺院下挖出过孔子讲学时用过的陶鼎和陶壶。</p> <p class="ql-block">途经化身台寺。</p><p class="ql-block">这是座历史久远的古寺。遥想30年前,我曾骑摩托车到此一游。当时无院墙,无楼阁,仅记得寺中有一近千年银杏树,几位老尼姑在破旧的房子里侍奉香火。如今,绿树红楼,经阁大殿,茂林修竹,烟火盛大。</p> <p class="ql-block">化身台兴国寺,坐落在河南省郾城县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的龙山文化遗址上,台高8.3米,东至西宽180米,南北长130米,占地面积约为23400平方米。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八方正对,五行气和,四野平展,形状独特,既非圆形,亦非方形,显得威严而庄重,犹如灵鹫峰般充满灵秀之气。</p><p class="ql-block">据古碑记载,化身台的由来与一段动人的传说有关:妻子每日登台望夫,思念之情日积月累,最终化为石身,因此得名。台顶的兴国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明永乐初年有僧人发现台槽上的刻文,记载着“大唐开元元年兴国寺造”,表明此地曾是唐代繁荣的见证。化身台历经沧桑,明正德九年(1506年)僧人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嘉靖二十六年(1614年)更是由当地居民集资重修,并种植了一棵白果树,至今已高达四丈,需三人合抱。那时的兴国寺规模宏大,伽蓝殿、堂斋等设施齐全,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胜境。然而,战火无情,寺宇毁于一旦,文物被盗,历史资料散失。</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1959年化身台兴国寺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9年起在政府和广大信众僧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千年古刹得以重建。1997年,它正式对外开放,现有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和大雄宝殿等六座正偏殿,以及客房、堂斋等二十七间设施,总面积1667平方米。寺内佛像雕塑40尊,彩绘装饰600平方米,围墙430米,重现了往日辉煌,成为重要的佛事活动场所,再次闪耀在世人眼前。</p><p class="ql-block">扩展资料</p><p class="ql-block">化身台位于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的化身台寺,是漯河市一处有名的佛教胜地,虽几经战火,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因为孔圣人曾经在此讲学而留下了灵气。</p> <p class="ql-block">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有一对年青人,结婚不满三日,丈夫就应征去边关服役,从此便杳无音信,其妻思夫心切,每日抱石垫于脚下,以望夫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垫脚的石头垒成了高台,而她也从青丝少女变成了白发老妪,丈夫仍然没有回来,思念、痛苦的她最终绝望而死,从此这里就叫望夫台,也叫化身台。</p> <p class="ql-block">化身台寺西去十里是郾城区大新店镇,我们从镇北边向右转弯前行。</p> <p class="ql-block">路边超市喇叭广告,白菜一元三斤,红萝卜…双汇肉9元9一斤,假一赔十…</p> <p class="ql-block">途经春庄村</p> <p class="ql-block">农户家门前的菊花含苞欲放,灿烂耀阳。</p> <p class="ql-block">柿子红了!如火如炬,事事顺心,事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孟庙至平顶山的铁路现在可直达湖北宜昌,还通向陇海线。驾车至此恰遇西行客车路过,我们从涵洞下穿过。</p> <p class="ql-block">台王村是新店镇最北边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台王村凌云台遗址</p><p class="ql-block">魏文帝凌云宫即指凌云台遗址,位于郾城区西北17公里处的新店镇台王村。高出周围地面约7米、平面呈方形的高台地,南北长125米,东西宽12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该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因其文化层堆积厚3米,其四周断壁陡峭,可明显看到灰坑、红烧土层、石器、陶器残片及人骨、兽骨。出土有完整的石锛、石凿、石斧等,陶器有鬲、豆、尊、瓮、罐等;陶器多为灰陶为主,红陶次之,黑陶少量;纹饰多为绳纹,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弦纹等;骨器有骨锥、蚌镰、骨镰等。</p><p class="ql-block">凌云台内部原有一条地道,以前曾在地道中发现有远古时代的石器和箭镞等遗物。综上分析,凌云台遗址是淮河流域沙河水系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址,它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生产生活及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荆三林曾对凌云台进行专题研究,并著有《河南郾城台王遗址调查附论殷商来源》等学术著作。</p><p class="ql-block">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魏黄初二年)12月,曹丕东巡,是岁修筑凌云台。据《郾城县记》载:“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12月,建筑凌云台,为魏文帝曹丕次年至许昌宫巡幸而筑的行宫之一”。《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又载:“西晋咸平四(278年)晋武帝司马炎巡幸至凌云台宴会百官。尚书令卫佯醉卧床者以此”。由此证明,三国时期凌云台原是一处皇家经常光顾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操在东都洛阳病逝,曹丕继承王位半年,由于他重视农业生产,体恤百姓,关爱功臣老将,赢得朝野及百姓的一致拥护。有一次曹丕南巡路上,得知大将军夏侯崞病死,便即可返回朝中,身披孝服,亲自送殡,以隆重的葬礼办理丧事。满朝文武赞颂不己。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首先提出“魏王布德四方,万国归顺,百官群僚所向,魏当代汉”。当时许都周围,以凌云台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出现了诸多惊人的现象:野蚕结满树,累累欲坠;桃李压枝头,势如垒卵;麦穗五个头,籽饱开怀;鹿群伴人生,似若训犬;枯树流蜂蜜,平地凤凰起等异象。后来《受禅表》上载:“甘露零于木曹,野蚕茧于茂树,嘉禾之降,末有若今之盛者也”!</p><p class="ql-block">现今临颍县受禅台与凌云台仍遥遥相望,受禅台的碑文上详实记载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东汉延康元年冬十月二十九日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今漯河所辖临颍县繁城镇)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建立魏朝,为魏文帝受禅大典的圣况。相传,当时繁阳城五彩旌旗如林迎风招展,受禅台上黄罗覆伞遮天蔽日,台前台后三军持戈严整列阵,受禅台上大小官员400多人,御林军30多万,匈奴、单于以及藩王使臣等数百人。吉时一到军号齐鸣,在礼炮声中汉献帝刘协请魏王曹丕等台受禅。汉献帝亲捧玉玺献于曹丕,台下文武百官、大小三军跪听读册。曹丕接受众人八拜大礼,登上皇帝宝座,并宣谕改元黄初,国号大魏。当时突然有一只凤凰从台后凌空而起,打了个旋便翩然南翔,落在距受禅台30里一个浅井里。众人见此异常的吉兆,就派人跟踪寻迹。后来凤凰不见了,井口却出现了一块四方形裂青石。凤凰再次起飞时,竟把平地隆起了一高台,它没能挣脱被压在地下,但是它隆起凌云台的雄姿,却留在人间。曹丕见此异常吉兆,万分激动,视此台为他帝业发祥地,便下令建造行宫。凌云台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史载唐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因俗袭父职未遂,纵兵作乱,焚掠舞阳、叶县等地,并割据蔡州,直接威胁东都洛阳,裴度向唐宪宗请兵讨伐。期间,吴元济为抗拒裴度东伐,曾驻军在此,并筑大栅与台上,后在裴度征讨下,吴元济弃栅逃到蔡州。故这里又称“凌云栅”。宋代名将岳飞抗金时,也在此驻兵抗击金兀术。此后由于行宫功能被遗弃,凌云台上建造了庙宇。《河南通志》载“凌云台西有国党寺”。此寺与凌云台称为两大鬼神相聚处,凌云台以道观性质,祀玉皇大帝、牛王、火神等。国党寺是佛教性质,祀佛、菩萨、金刚力士等。到了清代末年,郾城地面为避匪患筑寨之风盛行,附近乡绅和村民在凌云台上修建了凌云寨。凌云寨现在保存有门楼和大门,其大门为凌云寨的南寨门,仍保留着原有的风貌,木大门约三四寸厚,门上全部在盖钉固定后,又用厚铁皮紧锯,现今为台王小学校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该遗址1959年被郾城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凌云台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来源:郾城区文化旅游局</p><p class="ql-block">撰稿:付二红</p> <p class="ql-block">凌云台上的凌云台小学。</p><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的大洪水,方圆附近的村庄房倒屋塌,凌云台上曾聚集了数万名避水的群众。</p> <p class="ql-block">凌云台近照</p> <p class="ql-block">台王村因凌云台而名,分为台西村和台东村。我开车从台东村和台西村中间穿过。</p> <p class="ql-block">台西村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台西村卫生室门上贴着广告:</p><p class="ql-block">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医生每周二到此坐诊。</p> <p class="ql-block">台王村西向北有条九女路,横跨东西走向的尧河。</p><p class="ql-block">尧河北面有个飘着红旗的建筑,即是九美城。</p> <p class="ql-block">郾城九女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郾城九女冢为郾城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壮观九女冢:九女冢,俗称九女城,九美城。位于郾城县城西北45里的新店镇台王村。九座墓冢大小无异,分东西两排,东排五、西排四。南北长195米,东西80米,占地三亩余。长期以来,对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四说:其一,金代九女避乱,遇贼不肯受辱同死其处,遂为九女冢;其二,九女与近族兄弟争其父遗产继承权,被县官错判含冤九泉。其三,九女因避风雨,不幸遇难身亡;其四,九天玄女葬此。四说殊异,无证可考。在此仅选传说一二,供读者品味。</p><p class="ql-block">据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都咸阳。他即位后传下圣旨,要在普天底下挑选美女供其享乐。他派使臣在中国东部挑选了九个美女,在送往咸阳的路上经过这里。这九个良家女想到家中父母兄妹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想到将要遭遇的蹂躏和不幸,悲伤交加,痛不欲生。他们共同发誓:宁死不入宫。于是碰头而亡,都死在这里了。后人为了纪念九女的贞烈,修建了九女冢。</p> <p class="ql-block">又据传说,从前这里有个庄主,有大片家业,且有几样稀世珍宝。但是身边无子,却有九个女儿。老人死后,九个女儿为争家业财宝,争着摔老盆。庄主还有个瘸子侄儿,也要争当继承人。围绕着这个继承权问题,他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竟打起官司来。告到县里,知县是个糊涂官,他收到了瘸子送来的贿赂银钱,就替瘸子出了个点子。县官说:“你们都回去,每人挖一个墓坑,改日套上牛车,拉住棺材,牛车停在谁挖的墓坑边谁就是继承人。”听了县官的话,九个女儿挖的在一起,东边一排四个,西边一排三个,中间一排两个,呈南北走向。瘸子挖的墓坑在西边二里远,叫“单冢”。两天后,县官带着衙役们前呼后拥,来了很多人。他命人套上牛车,拉着棺材,朝墓地走去。走到九个女儿挖的墓坑边时,衙役们打着牛一步也不停,绕墓坑转一圈就被打走了。九个墓坑转完了,牛车仍旧没有停,继续被打者往前走。等走到瘸子侄子挖的墓坑边时,牛也走累了,衙役们又在一车轮下使了绊子,牛车被迫停下了。就这样,瘸子靠行贿赂买通了狗县官,骗得继承权,霸占了全部家业。九个女儿看到这情景,愤恨不已,跌跌撞撞,相继都碰死在自己挖的墓坑里。</p> <p class="ql-block">另据《后汉书-皇后妃》载:“延平元年(106年),皇女利封临颍长公主,适即墨侯侍中贾建。这位公主的地位是长公主,仪服同藩王。其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元初元年(114年),长公主刘利又兼食颍、阴(许昌县县志)、许(故城许昌县西南),共三县数万户。此时,邓太后临朝,光宠最盛。公主死后,大都葬于她的封地。尤其她的子孙是袭封,当时在封地有他们的坟茔。台王当时为许县地,又临近临颍,正在临颍古城西南。九女冢与这位长公主有关。其墓西的大冢,汉末有帝王女封为舞阳公主的,可能与这位公主有关。《郾城县志》载:郑州大学教授荆三林认为墓主可能是和帝女,临颍长公主刘利。</p><p class="ql-block">新店镇:新店镇位于漯河市城区以西15公里,曾以“水旱码头”、“二郾城”著称。该镇东临长春沟、四支渠,与龙城镇毗邻;西接北干渠,与裴城镇接壤;南依沙河,与源汇区阴阳赵乡、舞阳县莲花镇隔河相望;北靠尧河、蜈蚣渠,与商桥镇相连。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西南偏高、东北稍低;漯界公路、孟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幸福河干渠及一、二、三支流也在此流通。</p> <p class="ql-block">从台王村西右转向北是九女路。</p><p class="ql-block">当地人有个重男轻女的传说:九女不如瘸子姪。</p><p class="ql-block">相传有户人家,生有九女但无儿子。临终,九个女儿和瘸子姪子都想把老人埋到自己家的地里。争执不下时达成共识,各挖墓坑,让牛拉棺,走到谁家就埋谁挖的墓坑里。最终牛拉车到其姪子的地里。</p><p class="ql-block">此后,当地人广传:九个闺女不如一个瘸子侄儿。计划生育年代生女儿再多,挖地窖躲起来也要生个男孩儿。</p><p class="ql-block">这是坡刘村的鸽子亲口给我讲的。</p><p class="ql-block">她说,上世纪70年代,早上站在村头向东望,九女城高大如同小山且云蒸霞蔚,地气蒸腾;夕阳傍晚,九女城辉煌灿烂,有时在夜里能看到墓冢上空螢光闪闪。附近农人赶夜路绕道不经过这里。</p><p class="ql-block">包产到户后,农民扩大耕地把墓冢削切得越来越小,还有人因扒土而使墓上砌砖掉下砸伤而亡。如今九美城低了许多,附近民经常来此烧香许愿。我远远看到九美城红色的房屋,红旗高耸。</p> <p class="ql-block">尧河桥的西边。</p> <p class="ql-block">九女路属于新店镇不太长,约1.5公里后左转向西就是裴城镇的地界,野菊花在路边灿烂耀阳,俯拾皆是,一直到坡刘村头,路两边野菊花连绵延伸约三里地长。</p> <p class="ql-block">鸽子是当地人,也是这次出行的向导,她欢快地下车采菊去了。</p> <p class="ql-block">我以4公里的时速,边走边拍摄记录下路边金灿灿的小精灵。</p> <p class="ql-block">我不能长距离步行,也不能弯腰采菊,便驻车举目观望着周围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野菊花也很妖娆。</p> <p class="ql-block">下车揪了一撮菊花,坐在车里拍摄。</p> <p class="ql-block">野地黄花分外香。</p> <p class="ql-block">野菊花如同夜晚天上的繁星,点缀在草丛里。</p> <p class="ql-block">从春天萌芽,经历过烈日炙烤,还有风吹雨淋,她在路边茁壮生长,待到重阳过后,她放出光彩。</p> <p class="ql-block">野菊花没有树的庞大粗壮,没有草的铺天盖地,春天和夏天,人们几乎看不见她的身姿,她的纤细和卑微让人觉察不到。但她又是生命力极强地在竟争中成长着。</p> <p class="ql-block">在路旁杂草丛中的野菊,茎叶散发着强烈的香味,驱赶着向她袭来的虫子。所以我们看不到残缺烂叶的菊花。</p> <p class="ql-block">野菊花的茎很细,如同杨树的叶柄那么细,但很长。过了立秋,过了霜降,树叶落了,草枯了,一派萎缩,野菊花挺拔着,或在枯草丛里昂首绽开。</p> <p class="ql-block">野菊花的颜色是金黄的,花很朴素!但仔细看,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妩媚,她的花瓣呈放射状地向周边舒展,花芯里的绒毛,稍微泛红向上伸展;她的花朵有独开的,有并蒂的,还有一簇簇拥在一起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野菊花属于艾草的一种?我不精通于植物学,但我嗅出她同艾叶有同一种香味。这种香味能驱虫降蚊,让这些小玩意儿不能近前。</p><p class="ql-block">艾草是不开花的,但艾草能结籽。野菊花不结籽,花开后她就无影无踪了吧!</p> <p class="ql-block">俗语说,远怕水,近怕鬼。</p><p class="ql-block">坡刘村有个故事,让我听得心惊胆颤,头发直立。</p><p class="ql-block">凌云台和九美城在台王村的地界,属于新店镇。而相隔二三里地的坡刘村则属于裴城镇。站在坡刘村东头向东南看,一眼就可看到九美城。</p><p class="ql-block">但坡刘村的人赶集不向南去,而是向东北而去,经过马拉河向东有条干河,河沟上有座丈余宽的梢子桥。时间一长村上人就传说,去赶集起五更早了,天不亮走到梢子桥上,老是听到个声音:求求你!背背我吧!</p><p class="ql-block">村人说那里有个”背背鬼儿",之后人们赶集就结伴而行。</p><p class="ql-block">坡刘村有个叫彪子的大汉,长得五大三粗,成斤捧碗喝酒而不醉,拉架子车,车轱辘跑丢了,他照样拉着跑。他不信邪,有天起个早去赶集。</p><p class="ql-block">行至梢子桥上时天还漆黑,听到有个声音:“求你背背我吧!!”</p><p class="ql-block">彪子猛一激凌,弓下腰说:"来吧!我就背背你!”</p><p class="ql-block">他觉得背上猛压上一块东西,他没吭声,迈开大步向集上奔去。快到集上时,天越来越亮,背上的东西说:”放下我吧!”彪大汉没有理睬,继续阔步前行。又听到背上说:”求你放下我吧!"</p><p class="ql-block">彪子大汉说:“我要把你背到集上,让大家看看你这个背背鬼儿长得什么模样!”</p><p class="ql-block">背背鬼儿说:”你不放下我,我就咬你!"</p><p class="ql-block">接着彪子大汉感到脖梗上疼痛难忍,但他紧扣双手不放松,大步流星飞奔起来。赶到集上天亮了。彪子大声吆喝道:“老少爷们快看哪!我把“背背鬼儿”捉住了!…"</p><p class="ql-block">众人聚拢过来一看,是一根有点儿像人形样的木椽子,椽子头上有一根钉把彪子的脖梗弄出血了。</p><p class="ql-block">大家说,露头的椽子都朽成渣了,这个藏着头的椽子成精了!变成鬼了!</p><p class="ql-block">有人点火,有人浇油,把这个椽子精烧了起来。只见浓烟滚滚,气味刺鼻,火中冒油着了一个时辰才把它化为灰烬。</p><p class="ql-block">此后,坡刘村东北的桥上再没有背背鬼了。</p> <p class="ql-block">野菊花的生存环境很不好,但她能越冬到春萌,历经夏天的磨难,到秋天的傲霜绽开,从中演示出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她没有肥沃的根基土壤,便以瘦弱的茎维持生长,她以瘦长的叶子进行光和作用,吸收阳光雨露转为精华,孕育着花蕾,沉淀着根系,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农村的每个村庄都有口头传说的故事,五花八门的内容,有声有色描述,光怪陆离的构思,记录着农人的生活和希望。</p><p class="ql-block">蒲松岭的《聊斋志异》就是实录群众百姓的传说而成书的吧!</p> <p class="ql-block">奔跑了几十公里,仔细观看着沟渠道边,几天来没有发现成片的野菊花,唯独在这个地方,这条乡村道路约一公里长的路段内,长满了野菊花,连绵不绝!</p><p class="ql-block">我仔细察看、思索,找不出答案。</p><p class="ql-block">最后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块土地生一种物。暂切搪塞一下自己,有待慢慢思考吧!</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从没闻到过如此香味独特持久的菊花香味,我想制成茶饮肯定更香!</p> <p class="ql-block">菊花开后百花杀,</p><p class="ql-block">朵朵金黄赛春花,</p><p class="ql-block">香气阵阵袭人醉,</p><p class="ql-block">来年再采野菊花。</p> <p class="ql-block">返回路上,车上充满了野菊花香味,我开着车陶醉了,路上有美景满眼,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尧河西望,直达天际。</p> <p class="ql-block">农人在灌麦田。</p> <p class="ql-block">道路笔直</p> <p class="ql-block">柿子红得耀眼</p> <p class="ql-block">秋景五色斑澜胜过春光,给人以醉美的满足,让人豪迈。</p> <p class="ql-block">车轮带香</p> <p class="ql-block">采有2斤菊花,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散发着菊花独特的香味,让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这菊花在室内发出扑鼻的清香!沁人心脾,直达肺腑,</p><p class="ql-block">有种让人嗅过即醉的气味!</p> <p class="ql-block">一个一个分拣。</p> <p class="ql-block">从路边揪回的几枝菊花放在车上,回到家后垂头叶卷,待我用凉水一泡,稍倾昂首怒放;用一酒杯盛着,一个对时后仍旧生机焕然,可见野菊花的生命力有多顽强!</p> <p class="ql-block">拣出一小盆。</p> <p class="ql-block">分拣后的菊花,要用盐水淘洗干净,然后轻轻的蒸一下。满屋的气味随着蒸气飘荡开来。</p> <p class="ql-block">摊开晾着。</p> <p class="ql-block">把冒着热气和扑鼻香味的菊花摊开晾凉。</p> <p class="ql-block">晾晒干透即可贮存,来年盛夏酷暑冲上一杯,解渴祛火。</p> <p class="ql-block">出发时13100公里,回来13163公里。电动车续航里程达到63公里。</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格电。</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野菊花生命力这么顽強,从路边揪回后已经焉了,用水冲后放在酒杯里就昂首怒放。泡了10天,仍生机勃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