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娄山关

王旭东PPT美篇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制作:王旭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音乐:忆秦娥·娄山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11月7日</span></p> <p class="ql-block">到达遵义,我们的红色之旅就开始了。这一带正是当年红军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一路被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毛泽东走入领导核心,其军事才能逐渐被认可并开始掌握军事指挥权的时期。期间的长征故事可谓惊心动魄,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战斗是遵义会议及二渡赤水以后,中央红军在黔北大娄山主峰与黔军展开的一场激烈战斗,歼敌4个团,乘势再取遵义城。娄山关小尖山下耸立的红军战斗纪念碑的碑文写道:娄山关战斗“是遵义战役关键性的一仗,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战斗,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两次战役。</p> <p class="ql-block">1935年,毛泽东和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贵州遵义,红军先后于1月6日到1月22日,2月24日到28日两次打响娄山关之战,余战直至3月5日,总共29天时间。</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娄山关战斗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第二次娄山关战斗是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胜利实践,是四渡赤水关键之战,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转折。</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20日,红军中央机关从泗渡镇经娄山关进驻桐梓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第一次翻越娄山关;红五军团从泗渡站出发,经观坝、板桥、娄山关,进驻桐梓。</p> <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24日,中革军委命令第一、三军团袭取桐梓城,控制桐梓城西南地区,并以红三军十三团经桐梓以南第二次占领娄山关。</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位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关口周围悬崖绝壁,山峰高达1400~1600米,东西两侧为大小山峰锁峙南,北是高差为400米的峡谷,川黔公路在群山之中蜿蜒通过关口。</p> <p class="ql-block">关口,“娄山关”三个大字镌刻在关口岩壁上,字体为颜体行书,刚劲有力,字径2.3米。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老红军舒同于1984年题字。</p> <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28日晨,红军与敌中央军激战,歼灭吴奇伟五十九师、九十三师大部,将其赶到乌江以南。从二渡赤水到二占遵义,中央红军五天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以3万之众,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约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蒋介石不得不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发挥运动战优势,迂回曲折,穿插于敌军之中,红军一动,敌重摆阵势,处处挨打,疲于奔命。之后,毛泽东又领导了三渡赤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跳出了重重包围圈。</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p> <p class="ql-block">《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答《毛泽东诗词》英译作者问时回忆道:“遵义会议后,红军北上,准备过长江,但是遇到强大阻力。为了甩开敌军,出敌不意,结果第二次打下了娄山关,重占遵义。过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p> <p class="ql-block">俯瞰娄山关口。</p><p class="ql-block">那天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策马登上娄山关。当时,横尸遍野的战场还未清理,夕阳映红了山峦和天空。毛泽东触景生情,便有诗句涌现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雁鸣塔塔身为七层阁楼式塔,塔下有三层平台,总高30.42米。</p> <p class="ql-block">小尖山是当年娄山关战斗中红军战斗的主战场,红军在这山顶,用石头垒成工事,击溃了敌军的数次反扑。</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壕遗址</p> <p class="ql-block">钟赤兵(1914年-1975年)。1914年,钟赤兵将军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于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宣传员,连、团、师政治委员,军委后方梯队政治委员,陕北军事部部长,军委一局局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长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为摆脱川、滇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回师东进,再入贵州,二渡赤水,先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p><p class="ql-block">在二战娄山关中,红十二团团长谢嵩和政委钟赤兵率全团指战员从桐梓急赴娄山关,接替占领关口的红十三团。</p><p class="ql-block">钟赤兵率指战员多次打退敌人反扑,牢牢控制关口,并乘胜追击至黑神庙,因敌众我寡冲锋受阻,钟赤兵身负重伤,右小腿被子弹穿透,共穿九个洞,小腿腿骨断,简单包扎后仍拖着伤腿坚持指挥作战,直到流血过多昏迷过去。</p><p class="ql-block">红军再占遵义城后,钟赤兵被送到野战医院,在当时手术条件极其简陋,没有医疗器械、也没有麻药情况下,医生用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断成半截的木匠锯给他截肢。但因伤口感染,半个月内连做三次截肢手术,钟赤兵的整个右腿从股骨腰部截去。</p><p class="ql-block">凭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钟赤兵坚持跟着部队长征,拖着一条腿随中央直属部队行军,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最终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1955年,钟赤兵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连接小尖山和大尖山的长空桥</p> <p class="ql-block">长空桥,桥长一百米,宽5米, 离地面约60米,长空云扬,铁索连桥,桥上可纵观娄山全景。</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下沉式建筑风格,陈列馆里有革命英烈们的人物雕像和历史图片。</p> <p class="ql-block">大娄山脉,位于黔北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间重要地理分界线,自西南走向东北;北临四川盆地,南断乌江峡谷,东抵武陵山脉,西接滇东乌蒙山系。群山巍峨,万峰矗立,莽莽苍苍,雄浑磅礴。</p><p class="ql-block">娄山关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东西两侧群峰突起,最高峰笋子山与关口相对高度为500米左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是黔北著名的古战场,也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号称黔北锁钥。</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年间(1600年)播州土司杨应龙为了抵御蜀将刘綎入播平乱,在娄山关上“排栅挖坑”,构筑十三座木关,设险据守。《方舆纪要》里记载:“刘綎从间道攀藤毁栅入陷”,从而释险毁关,为平播之役奠定了基础。此关一度更名为“太平关”、“玉龙关”。</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贵州省主席周西成。</p><p class="ql-block">1926年,周西成在川黔公路开工典礼上,挥下了第一锄。</p><p class="ql-block">周西成主政贵州期间,于1929年在绵延横亘的千山万岭中,修筑了第一条贯穿川黔两省,通过娄山关的公路。抗战期间,为了打通国际通道,曾对大河至凉风垭公路进行改造。图为著名的凉风垭七十二道拐。</p> <p class="ql-block">1926年9月,川黔公路开工前,周西成从香港购买一辆福特牌七座汽车,通过水路运至三都,然后拆散用人抬马驮,辗转到贵阳重新组装。图为出现在贵州的第一辆汽车。</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辆史无前有的汽车,周西成下令铸造了以汽车为图案的银元。</p><p class="ql-block">娄山关关口</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长途邮车正在翻越娄山关关口。</p><p class="ql-block">竖向行书阴刻“娄山关”三字。碑上原有上款“遵桐分界处”,下款“古珍州邑人黄道彬书”。</p> <p class="ql-block">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娄山关真正彪炳史册,蜚声中外,成为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还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经这里鏖战之后。</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1976)</p><p class="ql-block">湖南湘潭人。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长征初期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遵义会议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26日,在前往土城途中,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察看地形,决心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地区围歼尾追的川军郭勋祺部。</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对追剿红军的国民党军训话。</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地区后,国民党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部署主力进行防堵。为保卫遵义会议顺利召开,中革军委当即命令前卫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继续北进,攻占娄山关,于桐梓、松坎一线进行驻防警戒。</p> <p class="ql-block">打开遵义以后,······我和刘伯承总参谋长步入这座城市时,看到二师的部队已经准备宿营了。这可不行,军委命令我们乘胜追击由北门逃跑的黔敌三个团,直到占领娄山关、桐梓,就是说任务还很重!······当刘伯承总参谋长给四团明确任务,要他们立即出发去占领娄山关和桐梓时,他们虽然满口答应,却可以看出面有难色。</p><p class="ql-block">《聂荣臻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团长朱水秋</span></p><p class="ql-block">率部智取遵义的红一军团二师六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政治委员王集成</span></p><p class="ql-block">率部智取遵义的红一军团二师六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营营长曾保堂</span></p><p class="ql-block">率部智取遵义的红一军团二师六团</p><p class="ql-block">朱水秋写的《智取遵义》。</p><p class="ql-block">王集成写的《智取遵义》。</p><p class="ql-block">曾保堂写的《智取遵义》。</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扎西川滇黔三省交界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住了一天,把博古换了下来,张闻天当总书记,我印象很深。</p><p class="ql-block">-1972年7月,周恩来的一次讲话。(摘录)</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象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p> <p class="ql-block">张宗逊(1908-1998),陕西渭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师长、第十团团长。</p><p class="ql-block">钟伟剑(1907-1935),湖南醴陵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初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参谋长、第十团参谋长,1935年2月27日在贵州遵义老鸦山战斗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1898-1974)</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湘潭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中任红三军团军团长。</p><p class="ql-block">林彪(1907~1971)</p><p class="ql-block">湖北黄冈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中任红一军团军团长。</p><p class="ql-block">杨尚昆(1907-1998)</p><p class="ql-block">四川省潼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中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聂荣臻(1899~1992)</p><p class="ql-block">四川江津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重占遵义城</p><p class="ql-block">我乃放弃北渡长江的意图,突然甩开敌人,挥戈东指,再渡赤水河,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消灭王家烈两个师。这时,敌周、吴纵队也已赶上,和我军展开激战。天下大雨,山路泞滑,我三军团与干部团和敌人反复争夺老鸦山制高点,一军团趁黑夜从西侧插入敌人大部队中,号声四起,山鸣谷应,敌人腹背受敌,顿时大乱,仓惶南逃。我军边追边打,直到乌江边,歼灭敌一个多师。残敌渡江南窜,怕我追击,把乌江浮桥拆掉,来不及过江的敌人也悉数被歼。这一战役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回顾长征》(节选)</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连连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p> <p class="ql-block">流散在遵义的红军伤病员</p><p class="ql-block">遵义战役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红三军团只有一个团能维持原编制,每连只有五六十人。军情紧急,相当一部分伤病员被安置在当地群众家中疗伤、隐蔽。在长期白色恐怖时期,许多红军伤病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但也有一部分同志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党能够领导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克服种种险阻,度过艰难的十多年时光,迎来了解放。</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上旬,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攻占遵义后,为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第一次攻打娄山关。2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挥红军回师黔北,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后,揭开了遵义战役序幕,这一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变被动为主动,从此,红军长征从胜利走向胜利。红四团和红三军团是两次攻打娄山关的主攻部队,具有光荣传统,战功显赫的部队。</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中旬,红4团作为右路纵队前卫团涉渡于都河,走出了战略转移的第一步,开始长征。图为于都河。</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初,红4团作为中路纵队的前卫部队,在江界河渡口强渡乌江,掩护中央纵队渡过乌江天险,向遵义地区前进。图为江界河渡口。</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方石岭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在方石岭战斗中,红三军军长黄</p><p class="ql-block">公略不幸中弹牺牲。</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中旬,红三军团在各路红军密切配合下,取得方石岭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p> <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在此形势下,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邓萍等毅然于1928年7月22日率部举行了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壮大了红军力量。</p> <p class="ql-block">红三军团团职以上领导表</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6日,红三军团第四师,第五师在桃子台渡口北渡乌江。</p> <p class="ql-block">我军就依靠皎平渡七只小船,经过七天七夜全部渡过江去。第二天,敌人的大队人马才赶到,而这时候,船只已经烧毁,红军早已远走高飞了。从此,我军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回顾长征》(节选)</p> <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31日,红三军团南渡乌江的渡口-梯子岩。</p> <p class="ql-block">参加娄山关战斗的红军指战员</p> <p class="ql-block">遵义战役一举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沉重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p> <p class="ql-block">这一胜利,是在遵义会议改换了中央军委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出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位于娄山关口西侧山垭的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了娄山关,站在红军当年鏖战急扼守的关口,耳边似乎响起了红军嘹亮的军号声和厮杀声,脑海中浮现出毛泽东诗词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悲壮一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