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岳阳</p><p class="ql-block"> 岳阳是这次旅行的第三站。这次旅游已经先后游览了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只剩下岳阳楼了,一定得去看看。为此十月二十日,早七点二十分从武昌坐火车去岳阳,九点半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岳阳市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湖南省辖地级市。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湖,江湖交汇。岳阳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因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全市下辖3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面积148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1.75万人。岳阳市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内第二大经济体。岳阳市是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岳阳市是湖南省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城陵矶港通江达海,设有城陵矶综合保税区。 岳阳市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20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和最具文化软实力之城,是全国唯一获取两项殊荣的地级市。</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p><p class="ql-block"> 二十日,我前往湖南省岳阳市,游览了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岳阳楼前身为东汉末年鲁肃所筑的阅军楼,魏晋南北朝称巴陵城楼,唐初称南楼,乾元二年(759)始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的著名诗篇,岳阳楼开始声名远播。宋代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自此楼名愈震。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古代屡加重修,现存楼宇为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岳阳楼为长方形体,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 观看名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站在岳阳楼三楼,远眺洞庭湖景色,“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如诗的湖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仙梅亭</p><p class="ql-block">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是一个纯木结构的小亭,与对面的三醉亭遥相呼应。明末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在楼基沙石中得到一块石板,上面显现出枯梅一枝,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仙迹,于是便修建了一座小亭,命名“仙梅堂”。到了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岳州知县熊懋奖复建其亭,同时改“仙梅堂”为“仙梅亭”。新中国成立后,此亭又经过多次修缮,一直保持了原来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一楼內景</p> <p class="ql-block"> 二楼內景</p> <p class="ql-block"> 三楼內景</p> <p class="ql-block"> 三醉亭</p><p class="ql-block">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故事而得名。在民间流传着它许多的故事。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初名望仙阁。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现在的三醉亭占地面积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歇山顶式仿宋建筑。亭内悬挂的是由著名书画大师殷本崇先生绘制的吕洞宾卧像,作者把吕仙飘逸的神态,饮酒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君山岛</p><p class="ql-block"> 二十日游览完岳阳楼,兴冲冲的又去了岳阳君山岛风景区。岳阳君山岛风景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君山故称湘山、洞庭山,面积约为0.96平方公里,被“道书”列为天下第九福地。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小岛的“奇”、“小”、“巧”、“幽”,或著文,或赋诗,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曾经使君山名声大噪。 这里有纪念忠贞爱情的虞帝二妃墓、湘妃祠;有唐代的柳毅井、传书亭;有宋代的洞庭庙、朗吟亭等等。这里演绎着一喜一悲的两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柳毅传书”和“湘妃泪洒斑竹”,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爱情岛”。在君山岛游览,寻找那些动听的传说,很有滋味。君山岛小巧玲珑,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它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风景如画,是个旅游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虞帝二妃之墓,在君山斑竹山西头。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践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是为零陵”。当时,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见夫久出未归,就四处寻找来到了洞庭君山,忽闻舜帝逝世的消息,不禁肝肠寸断,忧伤成疾,不治身亡,葬于君山。二妃墓历代屡建屡毁,197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p> <p class="ql-block"> 优美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故事源于唐代李朝威写的《柳毅传》其内容为:唐仪凤年间(公元676-679),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归经泾阳,偶遇满脸泪痕的牧羊女。柳毅上前询问得知,该女为洞庭龙女下嫁泾阳君,受其残暴虐待至此。他受龙女之托,送信至君山,找到桔井,在井边的桔树上敲击三下,守门的巡海神就将他接进了龙宫。见龙君,递上书信,又诉龙女苦。龙君小弟钱塘君暴怒,作百丈赤龙,径往泾阳,灭泾阳君,接回龙女,几经曲折招柳毅为婿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柳毅传书,改桔井为柳毅井,并在井旁建有柳毅传书亭。</p> <p class="ql-block"> 现挂在君山龙舌山中部一钢筋水泥预制亭上。一种传说是南宋杨幺起义军驻君山时,深受百姓爱戴,集资铸了这口大铁钟和一口大得出奇的长方形铁锅(万人锅),夜里悄悄运上君山。天亮时,义军发现大钟,以为是神仙相助,从天外飞来,故名。又说这口钟很灵,只要官兵稍有动静,便自鸣报警,钟声宏亮,声闻10里,使起义军能及时防备,所以又叫“报警飞来钟。”《巴陵县志》有飞来钟“自洞庭飞来,并能自鸣”记录。另外一个传说是相传一天夜晚,朝廷派兵前来偷袭驻扎在君山的杨幺寨,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口巨钟,钟声阵阵,催醒义军,奋起抗敌,因此叫飞来钟。总之这都是人们深切怀念杨幺起义军,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赞美之情。</p> <p class="ql-block"> 龙涎井,在君山龙舌山前沿,为君山五大名井之一。井口直径0.84米,口上围一环龙云纹石圈,外围砌环状,纹饰三层。井内赭黄色岩石形象龙舌,泉水从岩石上注入井内,一点一滴,好似涎水。距井口1米远的地方,立雕龙柱坊一对,高3米,门宽1.4米,门楣上镌刻“龙涎井”三个字。相传这里的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终年不涸,是龙舌上一点一点滴下来的涎水。清代万年淳在《君山茶歌》中这样赞美它:“试挹龙涎烹雀舌,烹来常似君山色。”</p> <p class="ql-block"> 汴河街</p><p class="ql-block"> 从君山岛景区出来,离坐火车回武昌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游览了岳阳楼南边的巴陵广场和汴河街,这里即是新景区,又是岳阳楼景区的延伸。</p><p class="ql-block"> 巴陵广场上有后羿斩巴蛇雕塑,雕塑高16米、重2000吨,用神话传说诠释了岳阳市“巴陵" 称呼的来历: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 穿过瞻岳门,来到汴河街,入口左侧有一块青色片石垒砌的矮墙,上刻三个大字“汴河街"。古时岳阳人习惯将临水称之为伴河,而岳方言“伴"读“便",故有“街河口"、“汴河沿"之地名。此地临湖伴水,筑城立市故俗称“便河街"。文人们却以为“便"字不雅,乃将“便"改为“汴",是与北宋汴京之汴同音,沾点荣华富贵之光。汴河街南北走向,全长300余米,总建筑面积18000 平方米。汴河街清一色敞轩结构,石板路两侧是客栈、酒家、茶社、戏台、楼阁皆为青砖黛瓦白墙、雕窗画栋飞檐,街中有景、景中有楼、古朴典雅。在美丽的洞庭湖畔,汴河街这条紧挨着举世闻名的岳阳楼的街道,是一条以岳阳楼文化、洞庭文化、巴陵文化为基础精心打造的特色仿古商业街,寄托着岳阳人的未来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制 作:老 杨</p><p class="ql-block"> 制作于:2024年11月 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