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驻 幸福夕阳(五)

宋禄惠(仙鹤)

<p class="ql-block">挺进大西南 驻防重庆市</p><p class="ql-block">——我部驻防重庆之概述</p><p class="ql-block">我部是一支攻必克、战必胜、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英雄部队。1945年10月创建于‌河北兹武地区,即一0二团。1946年初,被编入刘邓大军六纵队十六旅四十八团,后随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1949年11月30日,重庆市区宣告解放后,我团改建为重庆市公安部队,担负着城市、首脑机关警卫、重要设施守护、看押、防暴动等任务。</p><p class="ql-block">团部机关和特务连驻重庆市中区七星岗捍卫路11号,一营部驻上大田湾54号,二营部驻建设路52号,三营部驻沙坪坝区汉渝路86号。部队各连分散驻扎在营部周围,分别履行着各自的职责和任务。</p><p class="ql-block">在重庆市的重要设施、领导机关、银行、监狱、桥梁港口、军事重地等,都是我团守卫的阵地,到处都能看到我部广大官兵警卫的身影;在重庆市的繁华闹市、大街小巷,到处都留下了我部广大官兵巡逻执勤的脚印。</p><p class="ql-block">在此后的岁月中,我部番号、代号虽经多次变动,但整体建制基本未变。1966年8月,我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二十一团(代号7835)、1969年4月,我团调防到甘孜巴塘县驻营,列编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七团(代号0075),主要任务是平叛剿匪。1970年7月又奉命去西藏邦达执行新的战斗任务,为国防建设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作者:莫方亮(重庆市),百年庆筹委会顾问。</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莫方亮,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原籍重庆市大足区。</p><p class="ql-block">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64年11月应征入伍。先后在公安部队四川省总队重庆公安支队、成都军区步兵第二十一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七团、康定军分区干部科、四川省军区干部处、重庆警备区政治部、四川省军区第二干休所(重庆、正团级)任战士、班长、文书、排长、干事、副股长、副科长、副所长等职。在连队先后4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在重庆警备区连续5年受到嘉奖。1989年12月转业到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小龙坎支行任副主任、市分行宣教处干部。2005年9月退休。</p> <p class="ql-block">下图 我部从重庆经成都~康定~巴塘~西藏邦达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关于我部执行平叛剿匪任务之概述</p><p class="ql-block">六九年夏,我部奉命撤离重庆、与常年驻守在巴塘的某部换防。部队由原来的成都军区步兵二十一团(7835部队)改建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七团,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0075部队。</p><p class="ql-block">刚刚安营扎寨,就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立即展开对甘孜州义敦等四个县的平叛剿匪。从此,参与到剿匪前线的官兵们,不畏严寒,以苦为荣。钻山淌河,爬雪卧冰。深夜阻击,密林追踪。以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p><p class="ql-block">甘孜州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叛匪们常常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逃窜和藏匿。在这一过程中,我部官兵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剿匪的重要意义,赢得了藏族同胞们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不仅为我部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信息,还主动参加到巡查追剿工作中来,共同构筑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这种军民魚水情的关系,成为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p><p class="ql-block">仅用一年多的时间,我部与兄弟部队南北夹击,四面合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基本肃清了叛匪。还藏族同胞一个安宁的天下,给甘孜州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为了藏区老百姓安居乐业,还开展了“扶贫复社”等一系列工作和活动,为园满完成中央军委的命令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但就整个甘孜地区而言,清剿叛匪残余份子的工作一直延续到八一年才彻底结束。</p><p class="ql-block">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执行平叛剿匪任务中,我部有多名战友光荣牺牲,被安葬在巴塘烈士陵园,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百年庆筹委会顾问 宋禄惠(陕西岐山)</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宋禄惠,生于一九五一年农历腊月初二,原籍陕西岐山蔡家坡镇。六九年二月应征入伍,历任团首长警卫员,六连文书,二营部书记,团司令部军务参谋,作训参谋。七八年十月转业后历任电子工业部第七0二厂党委秘书,武装部长,生活服务中心经理。八五年国家全面推行利改税后调任蔡家坡税务检查所所长等职。曾被中共岐山县委评为优秀党员,被宝鸡市政府评为税收大检查先进个人,被陝西省税务局评为税收征管工作先进个人。二0一一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关于我部参加西藏邦达机场建设(8091工程)之概述</p><p class="ql-block">七O年夏,我部奉命调防西藏邦达。修建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军用机场。海拔4334米,跑道全长5500米。1977年9月完工,初为军用机场。1991年至1994年历经修复,于1995年4月28日正式作为军民两用投入使用。2015年至2019年机场飞行区和航站区相继进行改扩建,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p><p class="ql-block">邦达,位于西藏八宿县,是川藏南北线的交汇点,距离成都和拉萨都有1300多公里。但从战略眼光看,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战机从这里起飞,就可居高临下,将制空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p><p class="ql-block">邦达,七十年代之前荒无人烟。自从我部与工程兵305团、空军机械化营、地方上的各建设单位先后抵达这里,邦达机场才开始由一张张白纸绘成了一幅幅的画卷。</p><p class="ql-block">初来乍到,自然环境恶劣异常,空气稀薄、缺氧严重。冬春季节的气温通常都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百分之五十,风速每秒30米。地理位置偏远、物资运输极为困难。没有现成的房子可住,没有新鲜的蔬菜可吃,没有木炭烤火。面対种种困难和挑战,我部抽调兵力,去百公里外海拔较低的金河沟里开荒种菜,去洛隆、左贡的深山老林里伐木烧炭,各营连自己动手建造简易营房,还承担了整个工程重要设施的日常守护和巡逻执勤任务。</p><p class="ql-block">留在邦达草原上施工的部队,全部成一字形驻扎在玉曲河畔。主要任务就是为修建机场跑道筛沙运石,挖土填方。有多少个大大小小的石头,都是靠战士们手推肩扛。二百多万平方米的截洪沟和公路、几十多万方的沙土、碎石都是用铁锹,十字镐挖出来,用人力车这些原始工具一车车的填充到地基中去。人人手上都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个个军装上都露出来一处处的洞。最难熬的就是头痛、胸闷、恶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几乎是每个官兵都亲身经历过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七年多时间,不算长但也不算短。全团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硬是凭着那为国奉献,为建设强大国防的信念和力量,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毅力,才使邦达机场的建设速度一天一个样。直到一九七七年夏季,部队精简整编,邦达机场竣工,全团干战才先后撤离,奔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我本人由于协助司令部首长与各接收单位移交,1978年10月才告别巴塘留守处奔赴新的岗位。</p><p class="ql-block">邦达机场,它不仅是西藏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承接着连接内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邦达机场的成功通航创下了人类民用航空飞行史上的奇迹,成为了一代邦达人传承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邦达机场(8091工程),我们有很多的战友为之流过血,受过伤,甚至把生命奉献给了这个地方。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p><p class="ql-block">百年庆筹委会顾问宋禄惠(陕西岐山)</p> <p class="ql-block">《邦达机场施工概述》</p><p class="ql-block">奔赴邦达草原 </p><p class="ql-block">执行国防任务</p><p class="ql-block">一九七零年七月,我团在完成义敦剿匪任务之后,又奉命开赴西藏昌都邦达执行国防施工任务,修建世界上最高的军用机场。</p><p class="ql-block">邦达大草原,海拔4300多米。西边有七条山沟,沟口朝东,面向草原,中间有一条河流叫玉曲河,河水清澈见底,湍流不息。说起来是草原,但大平小不平。一到冬季,大雪封山,气温零下三十多度,气候恶劣,严重缺氧,人走起路来气喘吁吁。初到此地,大部分人头重脚轻,头昏脑胀;一到夜晚,不能安眠,胸口象压了块石头似的很不适应。</p><p class="ql-block">我团先后分三批进驻玉曲河的西岸,由北向南,分别依二营、团机关、一营、三营的次序搭建帐篷安营。</p><p class="ql-block">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部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筑窝。在无任何建筑材料的情况下,发动全团干部战士就地挖土,用背篓背土筑墙。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劳作,在入冬前的九月底,一幢幢整齐四合院式的简易营房排列有序,展现在玉曲河岸,部队陆续入住,安全过冬。</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五月春,邦达冰封的大地解冻,施工的号角吹响,我团立即投入了机场附属工程的施工,在二号沟至六号沟展开了修筑简易公路的战斗。开挖、砌筑了一号沟和三号沟区间1500米长的截洪沟,为后来五冶建筑公司和兄弟部队进沟施工奠定了基础。 </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二年五月,部队开始施工。主跑道土方挖填工程,在无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凭十字镐,铁锹,手推车投入了战斗。在施工中,全团干战士气高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天斗地,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施工进度和质量一直领先。截至1976年,机场主跑道基本成型。五个施工季,全团共完成士方挖填70多万方;筛沙,小碎石5万多方,为跑道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多次受到工程指挥部的表扬。</p><p class="ql-block">在机场建设中,我团始终担负着8091工程指挥部所有机关仓库、油库,发电场的警卫任务,负责当地民工施工的组织带领工作等。</p><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部队的生活问题,团里派出部队去洛隆、左贡深山伐木,保障施工和生活用材(柴)。一个连去昌都金河种菜,供应补充部队能吃上新鲜蔬菜。</p><p class="ql-block">用了七年多时间,我团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邦达机场的主跑道和附近的沟沟凹凹都流淌着我们七团干部战士的汗水,全团干战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了青春,有些付出了生命。现在,邦达机场作为民用机场,每天都有航班,为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繁荣注入了活力。邦达成为地方名片,我们这些建设者为之自豪。</p><p class="ql-block">(吴永忠2024、10、11)</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吴永忠 ,男 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高中文化。1969年2月应征入伍,在成都军区步兵21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七团六连、任战士、班长、文书,二营部书記员,团机关作训股参谋。</p><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转业,曾任贾村公社文书;1980年10月任宝鸡县县委组织部干事,为干部组组长;1984年任宝鸡县石油公司书记,2000年2月买断工龄退职。</p> <p class="ql-block">忠于军魂 不辱使命</p><p class="ql-block">——我团担负的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忠于职守卫山城</p><p class="ql-block">警备巡逻护百姓</p><p class="ql-block"> 我团1955年以来,逐渐担负起了中央首长、省市首长、外宾、专家来渝后的住地保卫工作;负责重庆市委、市人大机关、西南档案处、渝江学院、四川学院、大会堂等单位的警卫工作;肩负西南通讯枢纽、重庆市人民广播电台、白市驿机场、嘉陵江大桥、工厂、粮、油库等重要目标的保卫;守护监狱、看守所、新犯转运站、劳改农场、矿厂的安全等。摩托连、特务连还担负了城市和水上巡逻警备任务。除正常执勤外,完成护送押运货币、军用物资、押解、追捕罪犯、警卫集会、游行、城市纠察等任务。部队派人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三支两军”工作。在1973年12月底前,部队人员从地方单位全部撤回。</p><p class="ql-block"> ( 二)</p><p class="ql-block">自力更生扬传统</p><p class="ql-block">农副生产补供应</p><p class="ql-block"> 我团无论在城市还是山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努力搞好农副业生产。在重庆梅家沟开荒种地。1962年时,全团有耕地566、2亩,生产粮食和蔬菜,每年向国家上交粮食10多万斤。养猪养羊养鱼,有效的补充了部队供应。除自己给养外,还支援了市场供应。在巴塘,连队亦有生产班,养猪种菜,保证连队生活。在西藏邦达,试种小菜失败后,专门安排四连去金河种菜。开荒地55亩,自产蔬菜50多万斤。时年全团养猪650多头,大大改善了部队的伙食,扭转了干菜给养的不足。自给有余后,先后还支援国家13万斤余粮,曾向四川灾区支援了14万斤粮食。</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穿林卧雪不惧苦</p><p class="ql-block">平叛剿匪战果丰</p><p class="ql-block"> 1969年4月,我团奉命从重庆调防到四川甘孜巴塘县,任务由内卫执勤转入平叛剿匪。 </p><p class="ql-block"> 1969年11月8日,由赵天平团长、芮景一副参谋长、赵玉堂副主任、朱忠海副处长为首的组成团前指,携“八一台”一部、“七一台”三部,率一、四、五连进驻义敦县北区执行平叛剿匪任务。采取“军事打击、政治攻心”战略,实施多箭头、多方向侦察、搜捕、设伏、合围、追踪、堵口等战术,几个月时间,全歼股匪37人(俘虏10人、投降20人),收缴7•9步枪5支,手枪一支,子弹200发,鸣火枪27支,手榴弹6枚,马40匹等其它物资,取得了我无一伤亡的战果。仅在1969年12月9日至11日的白玉战斗中,伤敌4名,俘敌10名,缴鸣火枪1支,马15匹。截止1970年6月,全团解除平叛。</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战天斗地修机场</p><p class="ql-block">雪域高原铸精神</p><p class="ql-block"> 1970年7月,我团完成剿匪任务之后,又奉命开进西藏邦达,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在海拔4300多米的邦达,严重缺氧,走路气喘吁吁;一到冬天,气温零下四十多度,地冻天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部队克服艰难险阻,自己动手搭帐篷,修建营房,解决住的问题。团里安排,四连去金河种菜,解决吃菜难的问题;一连去左贡、洛隆伐木,解决工程用材和炊事、烤火用柴问题;六连守护机场的油库、仓库及其它重要目标。其余六个分队全力以赴投入到机场的施工。</p><p class="ql-block"> 施工中,掀起了劳动竞赛,工地上呈现出一派勇挑重担,抢干重活,推大车、装满车、跑快车、争先恐后的局面,轻伤不下工地,每个连队都超额完成了施工指标。在这七年时间里,共完成场道回填土方十三万二千多立方米,弃方六万一千多立方米,截洪沟五万九千四百多立方米,筛沙八万七千五百七十多立方米,备石料十三万一千九百多立方米,急流槽砌石体二百一十立方米,修公路土方三万七千立方米。伐圆木29100立方米,伐电杆960根。</p><p class="ql-block"> 部队到冬季,进行了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打坦克、战术技术等基础训练。进行政治、条令条例学习教育及队列训练等科目,使部队的思想、作风、军事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我团全体官兵最大的贡献,就是铸就了“邦达精神”,即缺氧不缺斗志,艰苦勇于吃苦;战天斗地英勇,艰难险阻冲锋。</p><p class="ql-block">(康禄祥根据团史整理)</p><p class="ql-block">康禄祥,陝西岐山县人。1969年2月入伍,2006年4月退休。曾在成都军区步兵二十一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七团、甘孜军分区、四川省军区后勤部、成都军区审计局、财务部、14集团军31师等单位工作过。大校军衔。两次被成都军区评为财务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被三总部评为全军审计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在省军区供应处负责期间,被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在《解放军报》、《军事经济研究》、《军队财务》、《军队审计》、《中国审计》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七十多篇,出版个人文集五本。</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因受篇幅及时长限制,很多文章、照片和视频无法添加,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2,本篇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0075部队司令部军务参谋、作训参谋宋禄惠编辑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