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县域中国万里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六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新疆 · 吐鲁番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离开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硕县,向东北行驶226公里3小时56分钟、我们来到吐鲁番市托克逊县。</b></p><p class="ql-block"><b> 吐鲁番,别名高昌、西州、交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地级行政区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东临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相接;地形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是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中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又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故有火洲、风库之称。市域面积6971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2万人,常住人口69.34万人,下辖1个市辖区、2个县,共计3个县级行政区域。吐鲁番市的地名由来可以追溯到蒙古语中的吐鲁意为政治,而番则是汉语中的藩,指领土分封治理的制度名称;吐鲁番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乌鲁木齐的门户、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连接南北、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区位和便捷交通优势;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证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文化体系和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汇点;吐鲁番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名城,著名文物景点高昌古城、交河故城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数量众多、风格独特的古代烽燧遗址、商队、美食和建筑,旅游资源景点众多且比较集中;吐鲁番自古就享有中国葡萄圣城、世界特色美酒产区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吐鲁番市入选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b></p><p class="ql-block"><b> 吐鲁番市地境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后称车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等;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姑师之地是开辟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的反复争夺;经过史称的五争车师,西汉在统一西域的同年(前60年)在西域设立都护府,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初元元年(前48年)汉朝在车师前国设置戊已校尉,驻交河城,掌管西域屯田事务;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王张骏攻占高昌,始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其后历隶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柔然、高昌王国、西魏、周、隋、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叛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灭高昌,高昌王国结束了180年的历史,设安西大都护府于交河城;其后吐蕃与回鹘争夺此地,最终回鹘控制了西州,建立以高昌为中心的高昌回鹘王国,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高昌回鹘先后臣属于辽、宋、西辽、蒙古;元末吐鲁番分为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吐鲁番地名第一次出现;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也密力火者称王,吐鲁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在现今的吐鲁番市形成,后属叶尔羌汗国;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格尔后吐鲁番属清王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县城)办事大臣及同知,隶甘肃布政司;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鲁番直隶厅成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后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先后隶属迪化行政区、迪化专区;1949年9月25日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和平解放;1950年至1957年三县历隶迪化专署、乌鲁木齐专署;1958年至1969年三县属自治区直辖县;1970年至1974年吐鲁番县、托克逊县隶属乌鲁木齐市,鄯善县隶属哈密地区;1975年7月吐鲁番地区成立,辖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1984年吐鲁番县改置为县级市;2015年4月撤销吐鲁番地区和县级吐鲁番市,设立地级吐鲁番市和吐鲁番市高昌区,吐鲁番市辖原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托克逊县和新设立的高昌区。</b></p><p class="ql-block"><b> 吐鲁番市有阿斯塔那古墓群、吐鲁番博物馆、沙山公园、火焰山景区、葡萄沟、高昌古城、交河故城、艾丁湖、吐鲁番郡王府、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峪沟、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库姆塔格沙漠、苏公塔、阿斯塔那古墓群、苏公塔礼拜寺、大漠土艺馆、雅尔湖千佛洞、神泉、盘吉尔怪石林、沙疗所、雅尔湖古墓群、伯什哈千佛洞、唐代护路烽燧、胜金口千佛洞、垂吉尔塔格山岩画、车师古道、库木塔格沙漠、苏公塔、郡王府、坎儿井乐园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托克逊拌面、葡萄干抓饭、盆盆肉、黄面凉皮烤肉、羊肉串、烤全羊、手抓羊肉、烤鱼、馕坑肉、大盘鸡、葡萄馕、烤包子、架子肉、抓饭、干煸炒面、辣子鸡、大盘斗鸡、清炖羊肉、羊蹄子、烤羊肉串、羊杂汤、丸子汤、酸奶冰淇淋、新疆葡萄干、新疆红枣、库尔勒香梨、哈密瓜、吐鲁番葡萄、阿克苏苹果、新疆巴旦木、新疆核桃、树上杏干、新疆杏干、无花果干、甜瓜、小白杏、伊犁酒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吐鲁番段、将从托克逊县开始,经吐鲁番市高昌区,在鄯善县结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托克逊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吐鲁番市段、就从托克逊县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托克逊县,吐鲁番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东与吐鲁番市高昌区为邻,南与巴州尉犁县相接,西与巴州的和硕、和静县相连,北与乌鲁木齐市毗邻;地处天山山脉的山间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县境三面山地环绕,西、北面高而东部低,盆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高低悬殊,县境北部及西北部为中高山区、中部为中低山区、南部为中山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县域面积1.66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42万人,常住人口11.65万人,下辖8个镇、1个乡。托克逊县名来源于开发之初的90户移民传说, 托克逊在汉语典籍中曾被译为托克三、托克辛等名称,最终在1935年正式建县时确定为托克逊;托克逊县位居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缘,地处南疆、北疆、东疆三疆交汇处,该地区历史悠久,唐朝时设天山县隶属于西周州,宋元明清各朝属火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驿站;托克逊县入选了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卫生乡镇命名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托克逊县地境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破姑师改称车师,博格达山以南称车师前国,今县境位于车师前国的西端;麴氏高昌王国时(501~640年)其国内设3郡5县22城,其中无半县、始昌县、笃进城在县境内;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后,设西州,下辖前庭、交河、天山、蒲昌等县,其中天山县县治在今县境内;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设置吐鲁番直隶厅,下辖东西南北4乡,今托克逊为西乡;民国十九年(1930年)西乡升格为托克逊设治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托克逊县,隶属焉耆行政区管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隶迪化行政区管辖;建国后1950年成立托克逊县人民政府,隶属中共迪化专员公署;1969年12月托克逊县划归乌鲁木齐市管辖;1975年1月改由吐鲁番地区管辖;2015年4月吐鲁番地区撤地设市,托克逊县隶属于吐鲁番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托克逊县有雅丹地貌、托克逊杏花园、红山水库、洄流、盘吉尔怪石林、巴依托海草场、克尔碱岩画、克尔碱旅游区、万佛宫、维吾尔古村、天山红河谷、黑山草原、原野云天草原景区、白杨河魔鬼城、吐尔逊民俗博物馆、垂吉尔塔格山岩、大墩烽燧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黑羊过油肉拌面、托克逊蒸羊羔肉、油炸馕、羊肉抓饭、拌面、馕、抓饭、手抓肉、烤包子、烤羊肉、煮杂碎、面肺子、米肠子、葱油拌饭、牛肉拌面、羊肉泡馍、烤羊肉串、薄皮包子、蒸羊头、托克逊黑羊肉、托克逊紫薯、托克逊杏、托克逊红枣、托克逊灰枣、哈密瓜、托克逊核桃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吐鲁番市高昌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托克逊县向东北行驶50公里50分钟,我们来到吐鲁番市高昌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高昌区,吐鲁番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是吐鲁番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连尉犁县,北界乌鲁木齐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地处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内中段内,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的内陆盆地,四面环山,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了一个长条形深陷洼地,北有天山,南有觉罗塔格山、库鲁克塔格山,中部有火焰山,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进,最低处艾丁湖区,低于海平面155米,火焰山东西横向把高昌区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区域面积1369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7.87万人,常住人口31.81万人,下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高昌区的名称来源于汉代的高昌垒,具体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后汉书•西域传》,班超曾在此屯垦高昌壁;而根据《北史•高昌传》的记载,高昌区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来源于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即地势较高且人口繁盛;高昌区入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高昌区地境汉时为汉车师国的一部分,汉与匈奴多次争夺车师;神爵二年(前60)车师境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汉将车师分为前、后国,汉于车师前国都城置戊己校尉主管屯田,驻高昌;王莽时西域复为匈奴所辖;东汉永平十七年(74)车师再次属汉;晋初车师王仍居交河,高昌为戊己校尉治所;柔然、高车均曾先后领有吐鲁番盆地;北魏及周隋时皆为高昌国;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置西州,领高昌、柳中县、交河县、天山、蒲昌县等五县,其中高昌、交河、天山三县的县治位于今市境内;唐宋之交,为高昌回鹘的主要活动区域;西辽时高昌回鹘附于西辽;成吉思汗兴起于漠北,高昌回鹘主动降附于蒙古汗国;元明之际属于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清初归属准噶尔部,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辟展办事大臣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光绪十二年(1886)设吐鲁番直隶厅管辖吐鲁番盆地全境;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置鄯善县,仍隶属吐鲁番厅;民国2年(1913年)改吐鲁番直隶厅为吐鲁番县;民国9年(1920)改隶焉耆道;民国25年(1936)设置托克逊县;民国28年(1939)又改隶于迪化行政区;建国后隶属于迪化行政公署、后改乌鲁木齐专区;1958年乌鲁木齐专区撤销,吐鲁番县由自治区直接管辖;1969年起隶属于乌鲁木齐市;1975年隶属吐鲁番地区;1984年吐鲁番撤县设市; 2015年撤销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原吐县级鲁番市改设为高昌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高昌区有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台藏塔遗址、坎儿井、伯西哈千佛洞、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交河故城、吐鲁番博物馆、火云谷、艾丁湖景区、神牛谷旅游景区、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大漠土艺馆、维吾尔古村、苏公塔、万佛宫、阿斯塔那古墓、台藏塔、交河古村、吐鲁番郡王府、吐鲁番沙疗旅游园、清真寺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高昌烤全羊、红柳烤肉串、秘制西瓜烤肉、高车架子肉、火焰山奇珍黄面烤肉、农家风味蒸土鸡、交河风羊肉盖饼、酱香凉皮缸子肉、月亮馕品烤包子、艾丁湖拌面、吐鲁番大盘斗鸡、薄皮包子、手抓羊肉、吐鲁番斗鸡、吐鲁番黑羊、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酒、吐鲁番葡萄干、火洲小西瓜、羊角蜜、甜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鄯善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吐鲁番市高昌区,向东行驶93公里1小时21分钟、就到了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吐鲁番市段的最后一站 —— </b><b>鄯善县。</b></p><p class="ql-block"><b> 鄯善县,别名辟展,吐鲁番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天山东部南麓的吐鲁番盆地东侧,北与木垒县、奇台县为邻,东经七克台镇连接哈密市七角井乡,西部吐峪沟苏巴什村与吐鲁番市胜金乡接壤,南部经南湖戈壁至觉罗塔格与若羌县、尉犁县为界;境内地形地貌特点鲜明,三面环山、一面临近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全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坡度缓平的倾斜面,北部因为搭界于天山,山高坡陡,南部为大漠戈壁和丘陵带,相对平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3954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2.14万人,常住人口24.05万人,下辖7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鄯善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马兰草之意,也有认为与唐代蒲昌一名有关;鄯善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乌鲁木齐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构成部分;鄯善县入选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鄯善县地境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狐胡国,东汉时狐胡被车师所灭;三国时属于车师前国;高昌王国建立后成为高昌国的一部分,并号称白棘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西州,州下辖5个县,其中柳中县、蒲昌县二县都在今鄯善县境内;宋朝鄯善属于高昌回鹘;元代鄯善改称为鲁克察克,元朝末年又改名柳城;明朝正统年间鄯善被吐鲁番兼并,成为吐鲁番的一部分;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设辟展办事大臣,辟展城即为鄯善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置县,改辟展为鄯善,隶属于吐鲁番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吐鲁番直隶厅改为吐鲁番县;建国后鄯善县先后隶属于迪化行政区、迪化专区和乌鲁木齐专区;1958年至1969年属自治区直辖;1970年-1974年属哈密地区管辖;1975年属吐鲁番行署领导;2015年4月吐鲁番地区撤地设市,鄯善县隶属于吐鲁番市。</b></p><p class="ql-block"><b> 来到鄯善县,在游览了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鲁克沁古镇、楼兰酒庄、鲁克沁镇三个桥村、鄯善影视文化旅游区、吐峪沟麻扎村、吐峪沟石窟、洋海墓群、柳中古城遗址、阿萨古城遗址、葡萄沟景区、鄯善县博物馆等旅游景区景点;品尝了干拌牛肉面、羊杂碎、米肠子、烤羊肉串、手抓饭、馕、抓饭、烤包子、大盘鸡、烤馕饼、砂锅、椒麻鸡、大漠奇香馕坑肉、朴劳、汤面、曲曲、恰玛古拌面、羊肉焖饼、豆豆面、烤苕皮、烤辣椒、烤大蒜、烤包子、胡辣羊蹄、哈密瓜、葡萄等美食小吃特产后,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就结束了在比吐鲁番市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线上神游,下一站将去往 —— 哈密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