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0下旬的深秋时节,我们来到大雾山国家公园观赏红叶,途中顺道来到了山地农场博物馆,这个带有岁月痕迹的地方,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到百年前的农家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地农场的大多数建筑与最基本的需求有关:保存食物。山地农场博物馆的历史建筑于1950年代初期从全国各地迁移到这里。这些建筑反映了每个山地农场家庭每天的生活状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此刻,只见农场的林间树叶已经染上浓烈的金黄和火红,在微凉的山风中轻轻飘落。沿着小径,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木质小屋、朴实无华的谷仓和肉屋、农具房、马厩等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被时间打磨得有些斑驳,却依旧坚韧,似乎向游客诉说着昔日农场生活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约翰·戴维斯在北卡罗来纳州迪普溪附近花了两年时间建造了这座房屋。该房屋约在1900年完工。木屋的墙壁是“匹配”的,戴维斯将栗木原木劈成两半,并将它们的两半以匹配的位置放置在相对的墙壁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戴维斯的房屋在其原始位置(左图)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迪普溪附近。约翰·E·戴维斯在当时与两个最年长的儿子一起建造了这所房子。儿子们为烟囱收集石头。其他三个孩子后来在这所房子里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栅栏结构在山地农场中很常见,它们主要用于圈地、保护牲畜或分隔田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带有一排排悬挂的葫芦鸟巢特别引人注目。这种设置通常用于吸引鸟类,如紫燕、燕子等,它们可以帮助控制农作物害虫。在美丽的秋叶映衬下,葫芦鸟巢营造出一种田园诗般的宁静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地农场的小河在秋天呈现出一片静谧而温暖的美景。河岸两边的树木渐次披上金黄与火红,层层叠叠的叶子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如同天然的画布。微风轻拂,落叶缓缓飘入水中,随波荡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水在青石和浅滩之间蜿蜒流淌,发出轻柔的潺潺声,为秋日的山地农场增添了一抹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老的山地农场依然喂养着许多鸡。院子里,公鸡昂首挺胸地走来走去,母鸡则悠闲的在草地和泥土中寻找虫子。它们自由地穿梭于老旧的木篱笆之间,带着农场一股悠然的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地农场现在还喂养着一些猪。猪圈的木栅栏因岁月的侵蚀已显得有些斑驳,为农场增添了一种古朴、浓厚的田园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的山地农场中最有价值的商品之一就是肉类。最常见的肉是猪肉,当时由于没有制冷设备,腌制和熏制是保存肉类、保护其免受昆虫和细菌侵害的最常用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屠宰通常在深秋进行。低温对于防止肉类在保存过程的初期阶段变质至关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谷仓一角放置着一些古老的农具,让人联想到农人们辛勤劳作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老马厩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它的外观由老旧的木梁构成,每个隔间都保持了当年的模样,木栏杆已经褪色,但仍然结实。令人不禁感慨这座马厩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与朴实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匆匆而来,还未等将这些被岁月染上色彩的农场恬淡与质朴深深收藏,又匆匆而去,希望下次再来时细细品味这些古老的农耕文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