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我对远古时代的人和事十分好奇。置身于随州烈山,除了十分的好奇,还有深深的崇敬,因为这里诞生了华夏民族的初祖——炎帝神农氏。</b></p><p class="ql-block"><b> 烈山,古时称厉山,位于九龙山南麗。山不高,山顶上的炎帝雕像却很高,高出了环抱的层林,也高出了连绵的浅山,远远便可望见。趋近仰望,炎帝手持五谷,遥望九州;超凡越圣,神勇威武。站在初祖的面前,一些从书本上得来的历史碎片纷纷集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冰冷的石雕立刻变得有血有肉,依稀可见远古刀耕火种、衔草治病的情景。思绪至此,便有一丝崇敬之情油然升起,不由自主的向着圣祖拜了三拜。</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炎帝的所在,烈山建筑返古,环境还野,已然成为一方拜谒的圣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以“诞辰颂祖,民族寻根”为主题的随州神农祭,已成为传统民俗活动,也录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这样的日子,普通人是无缘入园参与拜谒大礼的,海外归来的炎黄子孙太多了。于是乎,普通人要么在园外遥拜,要么择日再拜。我们游揽烈山的当日,便有一群虔诚的小学生在这里颂读祭文,跪拜先祖。</b></p> <p class="ql-block"><b> 炎帝(包括黄帝)的史料,见诸于文字的记载太少,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其中的许多传说还富于神话色彩。在烈山,炎帝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迹和遗物,唯有那个神秘的山洞,烈山人认定是神农的诞生地,世人也深信不疑,所以,后人加以了保护,并在洞旁立庙祭祀。除此之外,便是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随州知府刻立的“炎帝神农故里”石碑,可以实物佐证炎帝与烈山的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伟大的人物自带伟大的影响力。人们都希望伟人就在身边,这是一种荣耀、一种寄托,更是当代可供利用的一种资源。炎帝是湖北随州人,也有说是陕西宝鸡人、山西高平人、河南柘城人、湖南炎陵人……所有说法都应该是有据可依的,因为炎帝除了出生,还有离去,更有漫长的人生旅途。何况,炎帝不单指某个人,是对部落首领的尊称。炎帝历时500多年,神农之后,还有帝魁、帝承、帝明、帝直等八代炎帝。这么多的炎帝,历经这么长的岁月,不知道会在多少个地方留下故事和足迹。</b></p> <p class="ql-block"><b> 一个人能够称帝,一定不是平凡之人。第一代炎帝尝百草播五谷,人们感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神农”、“药王神”。又因他会用火,有火德,于是,干脆称之为炎帝。相传,炎帝就是采用刀耕火种的办法收获了五谷。炎帝最终也在遍尝百草时中毒身亡。</b></p><p class="ql-block"><b> 与炎帝相提并论的自然是黄帝。第一代黄帝因有土德之瑞,土色呈黄,便称黄帝。又因黄帝发明了车驾,所以奉为“轩辕”。之后相维传承颛顼、帝喾、尧、舜四代,合称上古“五帝”。</b></p><p class="ql-block"><b> 第一代炎帝神农氏和第一代黄帝轩辕氏都是伏羲之子少典所生。神农生在姜水,所以姓姜;轩辕生在姬水,因而姓姬。依此而论,炎黄子孙就是伏羲的后代。</b></p> <p class="ql-block"><b> 500多年后,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只是战争的双方辈份差异实在太大,一方为第八代炎帝榆罔,另一方则是第一代黄帝姬芒。如此算来,弟弟轩辕比哥哥神农足足小了500来岁,难道他们的父亲少典竟是一介神仙?</b></p><p class="ql-block"><b> 这便出现了另一种论断:少典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职位;神农与轩辕只是不同时期少典的儿子,并非同一父亲所出。</b></p><p class="ql-block"><b> 阪泉战争结束后,炎黄部落建立了攻守同盟,双方从此不再争斗,不断交流融合,最终成为一体,一个伟大的民族——华夏族初具雏形,中华文明史从此开启,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空前的大统一。</b></p><p class="ql-block"><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