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又名禾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坐落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西北边陲。它距离县城二十五公里,以其雄伟的身姿成为永新境内首屈一指的高峰,海拔高达一千三百九十一米。其山形错综复杂,连绵不绝,顶端七十一峰,仿若釜底朝天,汇聚成群。秋山自然景观独特非凡,鹰嘴岩、倚天湖、玉女亭、双童石、玉兔望月、神龟及曲径通幽的罗汉洞等景点美不胜收。更有落差高达五百二十米的瀑布,气势磅礴,极为壮观。此外,秋山四季景色各异,春至草木葱茏,夏临繁花似锦,秋来硕果累累,冬则白雪皑皑。<br><br>秋山不仅自然景观壮丽,人文底蕴也极为深厚。在历史的长河中,秋山与匡庐、青原齐名,声名远扬。唐代宰相姚崇年少时曾隐居于此,因而筑有姚相台,台下还有白石室,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古老的历史。秋山的瀑布悬流而下,积成深不可测的潭水,名为龙门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任吉州司马巡视永新时,在石崖上题下 “龙溪” 二字,寓意着这里曾有龙象之才孕育,是钟灵毓秀之所。秋山之麓的禾山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相传初唐姚崇、中唐牛僧孺、北宋刘沆三位宰相年少时曾在此攻读,后人立 “三相堂” 以祭拜,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br> 打卡秋山,遍访古迹,瞻仰盛景,一直是我心中的夙愿。我向来对山水风光怀有深厚的情愫,永新县内诸多具有历史底蕴的山水胜地,如七溪岭、尚山、摩溪岭、南华山、碧波崖等,我都曾涉足探究,用心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我也游览过域外的一些名山大川,领略过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然而,秋山之巅我却从未亲临观瞻,这份遗憾与牵挂时常萦绕在我的心间,如影随形。<br><br>据秋山周边的村民介绍,攀登秋山有三条路径。一条是从龙田沐江村上山,经半云庵登顶;另一条从龙门禾山寺上去,但无法抵达最高的赤面峰;第三条则是从台岭㳍淌村入山,可以直达最高处。这三条山道中,唯独㳍淌之道我未曾走过。<br> 我曾两次从禾山之道登上山顶,亲眼目睹了七十一峰如釜覆地的壮观景象,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与感慨。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宋代县令彭老 “颇爱似南岳,但恨一峰亏” 的心境。然而,此处与赤面峰属于不同山体,互不相通,因此我也无法到达赤面峰。而沐江之道,至今仍让我深感遗憾。有一次,我本想驱车至半云庵再步行,奈何我的车子并非四轮驱动的越野车,只得从山脚的沐江村开始登山。一路上,我尽情欣赏着沿途的美景,走走停停,花费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半云庵。此时的我,人已疲惫不堪。小歇之后,我继续上行,距离赤面峰仅一步之遥,却因小腿痉挛而不得不折返,留下了一大遗憾。总之,两次登山都未能让我领略到赤面峰 “一览众山小” 的胜景。<br><br>近闻,㳍淌之道已修筑游步道。我心中暗暗思忖,今年国庆假期,无论如何我都要去秋山的赤面峰看看。我担心再过几年,自己可能就爬不动了。于是,我相邀几个朋友,决定取道㳍淌而行。 从县城驱车西行二十五公里,一路通畅,我们顺利抵达㳍淌登山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尹挥如先生书写的 “永新第一高峰” 石刻,下方镌刻着曾绯龙先生的《秋山赋》雄文。无论是墨宝的笔力,还是文字的气势,皆堪称大作,与秋山的雄伟相得益彰。那巨大的文墨巨石矗立在山口,吸引着众多游客围观、拍照或直播,为秋山盛景增添了璀璨夺目的色彩。<br><br>说实话,㳍淌秋山游步道的建成,得感谢时任台岭乡领导曾建华先生。我曾与他交流,询问他修筑游步道的初衷。他说了两条理由,一是听闻不少登山爱好者因山路崎岖而受伤,深感不安;二是为永新的名山进行文旅推介,打响秋山的品牌。在他的倡议下,各路乡绅贤士纷纷响应,民间捐款三百多万元,用两年时间开辟出一条五千九百二十米的石径游步道。他还说,为保护原生态景观,修筑这条便道未使用任何机械,全用骡马驮料,人工修筑而成,完整地保存了山体的原汁原味。自游步道建成之后,县内县外的户外群、休闲群慕名而来,每天都有人前来登山,节假日更是人流如织。 今年国庆假期,秋山每天都迎来了众多登山者,他们蜂拥而至。有陪朋友观光的,有父母刻意历练孩子倾家出动的,有情侣寻求浪漫的,人数多达上千人。只能容纳百来辆车的山下停车场,迎来了二、三百多辆车子,挤不下的车子不得不排满公路两旁,形成了一条浩荡的车龙。在这偏僻的山坳里,凝成了一道充满时代气息的独特景观。<br><br>我们拾级而上,台阶较为平整,多为块石拼凑,步道一直向上延伸,通向密林深处。由于登山的人员众多,显得有些拥挤,大家一个挨着一个,犹如下雨前蚂蚁迁徙的队形。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到石径上,形成绚丽的彩斑。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丰富的氧离子令人神清气爽,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洗涤心灵。抬头远望,起伏的山体一片墨绿,像大海的波浪般漫溢开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刚开始进山时,几个朋友都比较兴奋,边走边聊,也不觉疲累。然而,一段路程之后,特别是上了几段陡坡,相互间便没了过多语言交流,只顾自地往前挪动,呼吸急促,如同拉风箱一般。这样的坡道不断重复,大家的体力已经明显不支,便停下休息。想想路程还远着呢,稍作停留又继续前行。其实,经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如果休息时间过长,人便会失去意志和耐力,往往更累,甚至会半途而废。我们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拐了几道弯,翻过两座山岭,终于来到一段稍微平缓的地带,也就是说穿出了茂密的森林。<br><br>根据地理常识,因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条件会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差异,从而导致植被的垂直分布。一般来说,从山脚到山顶可以分为几个植被带。在山麓,通常为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湿度也有所变化,植被类型就转变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风力强劲,植被变得稀疏矮小,就会出现高山草甸、灌丛或苔藓地衣等植被。 很明显,这里应该是植被的分水岭,眼前呈现的是稀疏低矮的灌木。我仔细打量了一下,以杜鹃、绣线菊、蒿草、羊茅居多。我想象着,如若恰逢仲夏,那便是满山杜鹃的火红花海,肯定非常绚烂壮观,如诗如画。<br><br>一路跋涉,历经四个多小时,我们如同灌了铅似的两腿终于站在了赤面峰上。山峰的小平地挤满了不断涌来的人群,嘈杂声一如菜市场似的,弥漫在毫无遮挡的碧蓝天宇间。游客兴奋地摆着各种姿势照相留影,以此证明自己艰辛付出而得到的成果。而我,也如同他们一样,用手机拍照来打卡我的成就。 我站在赤面峰之上,抬眼望去,天空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蔚蓝之色,纯粹得不带一丝云彩,就仿佛刚刚用水清洗冲刷过一般,澄澈而纯净。就在这一刻,一种奇妙无比的感觉瞬间涌上我的心头。我忽然觉得自己渐渐变得高大起来,宛如一座巍峨雄伟的山峰,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势。连绵不绝的群山就像是忠诚的臣民一般,纷纷跪拜在我的脚下,完完全全臣服于我的意志和威风。那层层叠叠、起伏不定的山峦,一直是我仰望的存在,然而在此刻,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威严。<br><br>整个天宇在我的面前变得无比宽阔,只要我的视线足够延伸,无论看向哪里,都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我的意象。在平日里,那些让我觉得高大伟岸的物体,在这一刻却变得那么的卑微和渺小。那些曾经让我心生敬畏的高大建筑,那些一直以来看似不可逾越的重重障碍,都如同精心制作的微缩模型一般,在我的广阔视野中变得微不足道。 一路攀登而来的劳累和疲惫,随着此刻心情的愉悦一扫而光。我顿感神情气爽,光彩十足。那 “一览众山小” 的心境,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足以慰藉我那容易满足的心态。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登高临远的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高处,我心态虽然有些膨胀,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然而,回想登临的无比艰辛,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正是这种渺小与伟大的对比,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我在赤面峰徘徊着,久久不愿离去,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壮美。<br><br>秋山,这座永新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向往它的人。攀登秋山的过程,虽充满艰辛,但每一次的攀登,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与历史的重逢。秋山,它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附诗一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山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永新秋岳韵无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禾岭巍峨映碧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十一峰如画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千丈瀑似霓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相台畔思贤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溪崖边忆墨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面登临心浩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川胜景意交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