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0日,今天的行程是从灵丘出发由飞狐陉转蒲阴陉,经紫荆关出太行,原定是要去涞源的辽代古寺阁院寺的,昨天电话询问,因故不开,只好径直前往易县,就是那个“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先在细雨蒙蒙中走过了著名的紫荆关。关于关隘的文字,最先可见于吕氏春秋,当时称为五阮关,是著名的天下九塞之一。经过秦汉,北魏和隋唐的名称演变直至成了后来的太行八陉之第七陉,蒲阴陉上的紫荆关。相传旧时关城内外遍布紫荆树,盛夏荆花绽开,香飘十里,这就是改称紫荆关的由来。由此,“荆关紫气”被誉为易州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紫荆关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此二关一起称为内三关。其险峻之山势被描述为,“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自明代以降经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有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畿辅通志》称:“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岖,易于戍守”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城东西南三侧外有墙,北墙下临拒马河,依山面水,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地。其北城门、北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建筑水平高超,为中国同类建筑中罕见。</p><p class="ql-block">一通石碑,是一九五六年的河北省重点文保碑,上刻“万里长城”四个大字,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时,公路早已开通,河道淤塞大半,早已没了天险的形势,北门上的明万历年的石刻遗存“紫荆关”和“河山带砺”,还历历在目,只是没了有色的描新,看上去不够醒目。</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的城墙在一片绿色荆棘丛中蜿蜒向上,彰显出先前在临水之低处设关的险要地势。</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就在城碟间走走,体会一下当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紫荆关,天气仍是阴沉沉的,一时没了再去看看诸如向荆轲墓等地方的兴致,径直去了清西陵。</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西永宁山下,是清朝皇室陵墓群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很大,各个景点之间需要用导航前往。也是因为天雨,有点煞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建于1730年至1736年,是清西陵之首陵,内葬雍正皇帝。</p><p class="ql-block">雍正皇帝,名胤禛,列康乾盛世的中期。雍正登基后,曾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选择陵址,后因风水和土质原因废掉,又另选址在今天的河北易县,并于雍正八年(1730年)开工建造泰陵,从而开辟了清西陵的修建史。</p><p class="ql-block">泰陵建筑以一条2500米长的神道为中轴,由南向北错落有序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等等。路太长了,我们是开车直接到了正常的参观线路,从陵墓的中部开始游览的。</p> <p class="ql-block">泰陵的丹陛石。</p> <p class="ql-block">崇陵位于清西陵的金龙峪,从泰陵到崇陵,需要开了导航才能驾车到达。</p> <p class="ql-block">参观崇陵,也是从半当中进入的,没有去有松林和石象生。</p> <p class="ql-block">崇陵的修建始于1909年,由于清朝末年财政困难,工程进展缓慢,直到1915年竣工。当时已经是民国了,由此可见,民国对于清朝,不是推翻,而是接受了清廷的逊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崇陵的丹陛石。</p> <p class="ql-block">崇陵是清西陵中唯一被盗的陵墓,所以,它的地宫是对公众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石门边上平躺着几方石条,这就是所谓“自来石”,用来从里面顶住石门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地上有一个相应的石臼,这是放置“自来石”的地坑。</p> <p class="ql-block">由于光绪皇帝的骨殖尚能利用,几十年前的研究,从光绪帝的骨殖中提取出了超出正常值几百倍的砷物质,所以,对于光绪为何在慈禧太后前仅一天去世的疑团给出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天空还在下着小雨,看过光绪的崇陵,结束了对清西陵的造访,继续后续的路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