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春如诗,曾在那片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绽放。那是生命中最绚烂的一笔,亦是最难忘的一抹色彩。在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青春与梦想交织,汗水与希望同在,共同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斑驳的黑白老照片述说着半个世纪前的故事,如同那清纯的青春一样,把岁月的时光点点滴滴留在衰老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我们这些初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因需要而提前毕业了。当时,沈阳市从市属各中学共抽出了正好一千人,进入了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现沈阳大学)学习。我们沈阳市第101中学从各班级选出19位同学(我那时担任排长,当时学校按部队称呼,班级为排)随来自各学校的同学一起进入了新的校园,被分配到机电专业学习。班主任秦长岭老师对我们很好,讲课也非常认真,使我们这些16、7岁的懵懂小青年初步掌握了一点专业基本知识,后来又下到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进行实习……</p><p class="ql-block">因当年“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的形势需要,冶金工业部在甘肃陇西的山沟建设的新厂急需开工。所以,我们本应学习两年的学业只能提前毕业,迅速地充实“大三线”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1970年10月27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我们1200名同学(兰州有抽选的二百名同届同学)乘坐上了从沈阳发出的零号专列,经过三天的行程,直达陇西冶金设备制造厂新厂区的专用线下车已是半夜了……</p><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出差在兰州东方红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全国各地汇集了干部、技术人才、各专业工人三千多人,尽管技术力量薄弱,但也迅速地投入到了生产之中,只能是边干边学了……</p><p class="ql-block">此照片为机动科电工段外线班郭庆春班长与我和张春荣、秦建昌在厂大门前小广场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和郭庆春、肖作栋到兰州出差合影</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为我和郭庆春、张春荣、齐长奎与厂军代表在厂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为我和王瑞新与我师傅(大学电器专业毕业的范国玺)合影。</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在厂门口拍照。</p> <p class="ql-block">和技术员李春畅到北京出差与孙运德师傅相遇,在故宫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12月,我们机动科外线班与张贵华师傅欢送张春荣入伍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为王瑞新、郭春庆、张春荣、肖作栋,后排左起为秦建昌、齐长奎、张维平、张贵华师傅)</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摄于变电所。</p> <p class="ql-block">比照片摄于厂门口办公楼前。</p> <p class="ql-block">比照片为外线班作业。</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摄于单身宿舍楼顶。</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应张忠礼同学之邀在照像馆所拍。</p> <p class="ql-block">1974年,厂里成立基干民兵班,我被抽到民兵班,在厂门口合影(左起挎冲锋枪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15岁参军,成为小八路。受家庭影响,我从小时就想当兵,但那个年代参军是人人都向往的事,因此能穿上军装太难了。厂里1971年、1973年招过两次兵,一次到青海15人,一次到西藏10人,数量太少,厂里年轻人有二千多,没竞争上……</p><p class="ql-block">1974年底的一天,我持枪在厂门口站岗,厂武装部刘部长陪同几位接兵首长走到厂门口时,他们盯着我议论着,然后问:“你想当兵不?”我说:“太想了,几年也没当上!”他们说:“我们看上你了,只要体检、政审合格就带你走。”然后又问了家庭和工作情况,当知道我是电工后高兴地说:“我们非常需要你这样的!”</p><p class="ql-block">这个机遇终于让我实现了从小的梦想,所以我非常感谢把我抽到民兵班,如果不当民兵,仅有限的5个征兵名额摊到我头上真是太难了!是当民兵的日子让我得到了机遇而改变了我的人生梦想……</p> <p class="ql-block">我们5位新兵于1974年11月30日在厂欢送下到县里集中,走进了陕西的空军军营……</p><p class="ql-block">此照片为厂党委书记朱瑜及厂长、武装部、保卫科和接兵的首长与我们5人合影。(左起岳斌、龚利华、张维平、张世伟、白金鹤)</p> <p class="ql-block">发表在《沈阳晚报》的纪念小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