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顺着哈尔滨中央大街一直向北,到了尽头处就是松花江边的斯大林公园,一座纪念塔巍然矗立在宽阔的广场上。它就是哈尔滨的地标式建筑之一,为了纪念哈尔滨市人民1956年、1957年连续两年战胜松花江特大洪水和1958年建成永久性防洪江堤而兴建的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紧邻松花江,经常有洪水泛滥,仅近一百年就多次遭受洪水侵袭。1932年,哈尔滨连续降雨27天,最高水位近120米,造成23万人受灾。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发生洪水灾害。</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米,超出市区地面约4米。在这种险情下,英勇的哈尔滨人民发扬大无畏的精神,与洪水顽强搏斗,终于取得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 为了哈尔滨人民免遭洪水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哈尔滨人民修筑了一条永久性百里长堤。长堤完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1958年修筑了防洪胜利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这座由中苏设计师共同设计的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由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身高22.5米,上窄下宽,由深绿色的花岗岩砌成,坚固而耐久。</p> <p class="ql-block"> 塔基前是一座喷泉,喷出的水柱较为细小,象征着人民已经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p> <p class="ql-block"> 塔座下部的水池分为两级: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是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这是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 纪念塔中部雕刻着浮雕,表现的是防洪大军战胜洪水的故事。他们运土打夯,奋斗在最前线,用自己大无畏的精神,保住了堤坝;胜利后他们欢喜鼓舞,聚在一起庆功。</p> <p class="ql-block"> 浮雕集中反映了在防洪斗争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塔顶是抗洪筑堤英雄的立体雕像,象征着哈尔滨人民永远是胜利者。</p> <p class="ql-block"> 围绕着纪念塔是一个罗马式回廊,这个回廊长达35米,由20根7米高的科林斯圆柱组成,每根圆柱的上端用环带相连接。由于每根圆柱之间都是空的,因此创造了一种空透、舒朗和自由的气氛,与纪念塔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科林斯圆柱的柱式与哈尔滨整体的俄罗斯古典建筑风采相协调,成功地体现了哈尔滨的特色,因此,纪念塔是哈尔滨众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同时,纪念塔也是一座丰碑,展现了英雄城市与英雄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哈尔滨的骄傲和象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