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因为想着拍展,虽然看到了“消失的法老” 这个展厅外播放的广告,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也没有时间去了解这个“展览广告”原来是个时长45分钟的片子。</p><p class="ql-block"> 做美篇查网时才得知,这是一部由法国Excurio制作的虚拟现实沉浸式探索体验项目,是首次引入亚洲并在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中特别呈现的,且票价高于展会。这场虚拟现实沉浸式探索体验动片,由哈佛大学埃及学教授Peter Der Manuelian担任学术顾问,以确保所有细节和描述符合建筑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发现,这就引人入胜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上博展厅外欣赏了一直在不间断地放映着的该片,所看见的画面内容的确十分唯美和震撼,可惜美篇不能在此文章中展示这个广告短视频,故只能以图片介绍之。我想,观看过“消失的法老”的观众一定会比只看展览的人更容易理解展厅里展示的内容吧!所以顺便在此一提。</p> <p class="ql-block">“消失的法老”图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艘放在展厅外的“太阳船”模型。真实的这艘太阳船于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脚下被发现,由1200多块另碎部件复原而成,直到2021年才在埃及博物馆展出。船长43.6米,现在,这艘船刚刚被挪到了离那不远的新建的大埃及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胡夫金字塔附近共发现了两艘“太阳船”,形状不一都很惊艳。另一艘发现时间是1987年。建造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约为古王国时期第4王朝期间。“太阳船”是古埃及文明中的重要文物,通常用于法老的葬礼,象征着法老死后能够升入天堂。</p><p class="ql-block"> 下面,请跟随我继续观展。</p> <p class="ql-block">彩绘太阳船模型</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太阳船与拉神密不可分。神话中,太阳神拉在白天驾太阳船航行于天空,照亮人间;晚上则进入冥界,击败混沌之蛇阿佩普,照亮冥界。太阳船模型通常作为随葬品放在国王和贵族墓中,以帮助死者穿过冥界,到达永恒的神之领域。</p> <p class="ql-block">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945年)</p><p class="ql-block">代尔·巴哈里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889年,考古学家达瑞西在代尔·巴哈里发现了名为巴博·噶苏斯(意为“祭司之门”)的窖藏墓,毗邻女主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p><p class="ql-block"> 该墓共出士153个有木乃伊的彩绘木棺,死者多为21王朝的阿蒙神庙祭司,阿蒙纽特纳赫特的木棺即是其中之一。他是阿罗神庙庄国?(这里没看清楚,有知道的请指正)的雕刻师,生活于21王朝中期,拥有“阿蒙神之父、众瓦布祭司的管理者,掌握阿蒙神的秘密之人“等头街。其木乃伊的亚麻裹尸布上写有国王阿蒙涅莫普和大祭司皮努杰姆二世的名字、木棺底板上描绘的是西方女神伊蒙奈特。</p><p class="ql-block"> 该木棺属于“黄底人形棺”,以埃及本土的西克莫无花果树制成,图案繁复,有光滑涂层,它是黄底棺中最特别的一类,突出特点是宽项圈覆盖了死者的胳膊,只露出其手部。 棺盖上部,阿蒙纽特纳赫神头戴黄,黑相间的条纹式样的尼美斯头巾,下颚有黑色假须,胸前佩戴七层宽项圈。在努特女神之上,象征初升太阳的圣甲虫居于正中,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手持权杖与连枷的奥赛里斯坐侍其旁。侧面是伊西斯和奈芙西斯两女神张开双翼,手持代表真理的玛阿特羽毛,拱卫太阳神两侧。在她们的翼间还有一尊以鹰身人首形态出现的荷鲁斯之眼像,其背后亦有一根玛阿特羽毛。在两位女神身后,还各有两只形象不一的荷鲁斯之眼,护死者,助其复活。</p><p class="ql-block"> 在上层画面和下层努特女神的交接处,是象征天空“pt”一词的象形文字符号,其下有数只花纹丰富的眼镜蛇。</p><p class="ql-block"> 棺盖的中下部分为左、中、右三栏,中部轴线由反复出现的圣甲虫构成,有些带翼并位于圣舟上,有些则被神符左右环侍,每只圣甲虫由几何状图纹隔开。</p><p class="ql-block"> 轴线两侧画面对称,共分为四层,第一层绘有坐着的奥赛里斯与站立的伊西斯;第二层则是以鹰形态出现的普塔神,女神奈芙西斯立于其旁。第三层是戴着冠冕的山羊形态的奥赛里斯,旁边为伊西斯女神,二者中间上方还有一个张开双冀、头顶日轮、手持生命符号的眼镜蛇形象。在最后一层中,朱鹭头的智慧之神图特端坐神座之上,身后是手持生命符号的奈美西斯。</p><p class="ql-block"> 在棺盖的底部,木乃伊样子的奥赛里斯手持权杖,面对着跪坐哀悼的伊西斯。棺盖侧面的头尾两处也有伊西斯的形象,双手高举,祈祷奥赛里斯的复活与再生。棺箱的外侧各有八个画面,分别描绘了图特、奥赛里斯、死者及荷鲁斯四子。</p><p class="ql-block"> 棺箱内部的图像较为简明、疏朗,除了内部底板上的西方女神,其头部上方还画有一尊鸟身带翼女神,双手各持一支玛阿特羽毛。棺箱内侧壁上,往后各有三组图像,左右对称。</p><p class="ql-block"> 第一组为头顶香膏的女祭司向带有蛇冠、翎毛配饰的圣柱熏香的场景,下方配有一只荷鲁斯之眼,位于西方女神伸出的圣翼上方。</p><p class="ql-block"> 第二组是死者向身披豹纹披肩的奥赛里斯祈祷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组图像则刻画了死者的木乃伊形象。</p> <p class="ql-block">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局部)</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945年)</p><p class="ql-block">代尔.巴哈里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局部)</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945年)</p><p class="ql-block">代尔.巴哈里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装饰华丽的木棺内部</p><p class="ql-block">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945年)</p><p class="ql-block">代尔.巴哈里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棺</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艾斯尤特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制作精美的木棺出土于艾斯尤特,棺椁主人名叫达格(Dag)。棺身四周写有象形文字铭文,记载了达格的身份、社会地位及其宗教信仰。</p><p class="ql-block"> 中王国时期,古埃及的艺术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被称为埃及的“古典时代”。这样的木棺不仅是对逝者肉身的保护,也是其信仰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木棺外侧描绘了一双荷鲁斯之眼。在神话中,荷鲁斯在与塞特争斗中眼睛失明,后来在月神帮助下复明,因此它具有保护、治愈和复活的象征含义,也是冥神奥赛里斯死而复生的关键。因而棺椁上的荷鲁斯之眼象征着神灵(尤其是荷鲁斯)在来世之旅中对死者的注视和保护。</p><p class="ql-block"> 中王国时期的木乃伊一般都是侧放在棺椁中,对着荷鲁斯之眼,面向东方,死者通过这双眼睛看见每天升起的旭日,观念与现实也由此得以连结。</p><p class="ql-block"> 棺身上的横向铭文带描写了死者向冥神奥赛里斯以及死者的保护神阿努比斯等神祗供奉和祈祷的过程。而竖列文字则分别提到了死者内脏的守护神(即荷鲁斯四子)以及赫利奥波里斯诸神(他们分别代表天空、大地、空气和潮湿等大自然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这些写在棺椁上的丧葬文献被称为《棺文》,既继承了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又是后来《亡灵书》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p><p class="ql-block">西克莫无花果木</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晚期,猖獗的盗墓活动改变了墓葬习俗,墓室装饰日益简化,棺木本身成为了来世信仰的载体,出现了以大量《亡灵书》咒语和神灵形象装饰的套棺。本次展出的佩德阿蒙套棺分为外棺、内棺和木乃伊盖板。采用这种层层嵌套式的棺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亡者的木乃伊,另一方面是利用棺木上的图像和咒语构成形象化的死后世界,使亡者的灵魂获得永生。</p><p class="ql-block"> 内棺的棺箱侧面以纵向铭文带分隔出多组装饰画面,刻画了掌管来世的神祇以及供奉他们的咒语。棺箱的一侧分别有鹰头的索卡尔神、朱鹭头的图特神、奥赛里斯神、拉-荷拉克提、由豺狼拖拽的太阳船、以及亡者跪拜生命之树女神和母牛形态的哈托尔女神的形象;另一侧与此相似,但太阳船的形象有所不同,船首为蹲坐在莲花上的玛阿特女神,太阳船后方刻画了一组人首鸟身的“巴”,这些神灵居住在东方地平线,在日出时迎接太阳神的到来。棺底以象征奥赛里斯的杰德柱和冥界诸神的形象作为装饰,这些神灵以木乃伊的姿态出现,佑护亡者顺利通过冥界的重重关卡,完成重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外棺的棺箱两侧同样以铭文带分隔成不同的画面。右侧刻画了复活仪式的画面,躺卧于丧葬床上的奥赛里斯抬起了上半身,表明他已经在诸神的帮助下完成了复活,被称为“生命之主”、“西方的至高者”,在棺箱左侧同样的位置,复活后的奥赛里斯端坐于王座上,在伊西斯的保护下接受供奉。棺箱两侧均有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人头的艾姆谢特、狒狒头的哈比、豺狼头的多姆泰夫,以及鹰头的克贝克塞努弗,他们负责守护亡者的内脏,确保复活仪式的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外棺盖、内棺盖和木乃伊盖板均以金黄色为底。中央的主轴上是象征太阳神的展翼圣甲虫,圣甲虫的身体和头顶的日轮采用了凸雕的技法,日轮上依稀可辨镀金的痕迹,这种装饰方式大大增加了棺木的精致程度。死者佩戴着由多层串珠和莲花组成、覆盖了整个前胸的宽项圈。棺盖中部是展开双翼的天空之神努特,她的双翼和圣甲虫主轴将棺盖的下半部分隔为多个叙事空间,在这些画面旁有纵向书写的供奉祷文,这种图文对照的展现方式也是古埃及墓室壁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外棺棺盖主轴两侧的主要装饰有奥赛里斯复活和亡者供奉奥赛里斯的画面。奥赛里斯为冥界的审判官,他身后站立着象征正义和秩序的玛阿特女神,亡者来到他们面前,献上供品并接受冥世审判,最后一组图案则刻画了亡者自己的巴。内棺的棺盖上除了刻画奥赛里斯和亡者的巴之外,也刻画了鹰头人身的索卡尔神。索卡尔是孟菲斯地区的冥神,在新王国时期,对他的信仰和奥赛里斯崇拜发生了融合,因此他的形象常与奥赛里斯一起出现。</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前繁盛的新王国时期,佩德阿蒙所在的第三中间期更为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埃及也失去了在西亚地区的大国地位,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开始热切地将一切物质资源投入宗教信仰和对来世的向往中,使用了大量原先在礼法上只能由国王使用的宗教文献,因此这一时期的棺木装饰反而比之前要繁复奢华得多,佩德阿蒙的套棺正是反映出当时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状况。</p> <p class="ql-block"> 在这组人形棺前,每时每刻都挤满了人,很难指望拍全整组人形棺椁。故在此放了两张图,一头一尾露出了全身。</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这组人形棺与之后你在“萨卡拉的秘密”展区中见到的其他人形棺是不同的,在“萨卡拉的秘密”展区中展示的人形棺都是彩绘的,而这几个人形棺身体上都是彩绘+浮雕,更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 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背面观,在中国,这就是盖棺定论吧!</p> <p class="ql-block">01带有鹰形挂坠的串珠项链</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前289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从尼罗河谷地到三角洲湿地,从人群聚居的城镇到荒凉的沙漠,处处可见鸟类繁衍生息,鹰隼是最受古埃及人崇拜的鸟类之一,王权之声荷鲁斯、太阳神拉、底比斯的战神孟图、孟菲斯的索卡尔神等都有鹰隼或鹰头人身的形象。</p><p class="ql-block">02带有甲虫挂坠的护身符</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片岩</p><p class="ql-block">第1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前2890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串珠项链</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3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串珠宽手镯</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3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01项链:红玉髓</p><p class="ql-block">02项链</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03串珠宽手镯</p><p class="ql-block">金、红玉髓、青金石、绿松石、玻璃</p><p class="ql-block">04串珠宽手镯</p><p class="ql-block">金、长石</p><p class="ql-block">05串珠宽手镯</p><p class="ql-block">金、红玉髓</p><p class="ql-block">皆为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项链:红玉髓</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 红玉髓是埃及本土一种常见的半宝石它因其色泽而象征鲜血与与生命并和太阳神的力量联系在一起。首饰在古埃及具有全民性的影响力从早王朝时期到希腊罗马时代无论在性别年龄和阶层古埃及人都乐于佩戴展示交换及陪葬首饰包括但不限于戒指耳环手镯胸饰项链冠冕腰带和护身符等在第一中间期的动荡结束之后中王国时期的首饰工艺出现了新的突破镂空雕花、凸纹镶嵌等工艺被大量应用。</p> <p class="ql-block">带有赛门凯特王名的石碑</p><p class="ql-block">第1王朝(约公元前3000-前2890年)</p><p class="ql-block"> 石碑出土于赛门凯特陵墓东侧,是陵墓入口处的一对石碑之一,碑上刻有赛门凯特的荷鲁斯名,意为”神的同伴“或“体贴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带有图特摩斯一世王名和神灵祷文的横梁</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横梁正中央是图特摩斯一世的上下埃及之王名“阿-凯普瑞-卡-拉,”意为“拉神之灵的伟大显现”,王名上方有象征上下埃及的秃鹫和眼镜蛇女神的形象。以王名为中心,横梁两侧的铭文对称展开,其内容为祈愿神明赐予国王生命、快乐、健康等福祉。</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一世是18王朝的第三位国王。他继位后不久就发动了对努比亚的征服战争,并远征西亚,一路抵达幼发拉底河畔。在埃及本土,图特摩斯开始了一系列的建设,其中包括扩建底比斯东岸的卡纳克神庙,他也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位埋葬在帝王谷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瓦赛赫项圈</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达舒尔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项圈属于公主努布霍泰普提-赫来德,被放置于公主木乃伊的脖颈处。出土时珠子已散落后由埃及学家复原。瓦赛赫(Wesekh)在古埃及语中意为“宽”,这一命名形象地体现了项圈的外形特征。由于项圈体积大、质量重,所以背后常有配套的门赫特(Menkhet)平衡坠作为配重。</p> <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前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1069年)</p><p class="ql-block">苏伊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头部受损,但仍能看出昔日的威严,豺狼形态的阿努比斯神蹲伏在圣龛之上,头颅高昂,以警惕的目光凝视前方。阿努比斯是墓地之神,掌管木乃伊防腐和开口仪式,游荡于沙漠边缘的豺狼有吞食尸首的习性,这可能是古埃及人把他们当作冥界“引路人”的原因,他最初负责守卫国王的陵墓,后来演变为所有亡者的接引者和守护神,在奥赛里斯崇拜兴起后,阿努比斯也被纳入到前者的信仰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墓地之神。</p> <p class="ql-block">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墓主人及其家人的雕像在古王国时期贵族阶层的墓葬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味着家庭成员在来世也依旧能够温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卡埃姆赫塞特与妻儿的彩绘石灰石组雕表现出了古王国时期此类雕像的关键特征:夫妻二人并肩而坐,身居高位的丈夫头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昵地用右臂揽住丈夫,表示对一家之主的支持和守护。</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同时,雕像体现出古埃及人对于不同性别的刻画:丈夫和儿子的肤色为红褐色,因为男性往往在户外劳作,晒得较黑、女性则应久居深宅、肤色白晰。肤色是男女不同社会角色的体现,这也是古埃及艺术的特点之一:用象征性的图像语言来传达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含义。</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石膏</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年-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捕鸟机关</p><p class="ql-block">木、纤维</p><p class="ql-block">罗马埃及时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h3> 古埃及底层劳动者的劳作雕像组</h3> <p class="ql-block">仆人烤面包与酿酒像</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古埃及的面包师创造了花样百出的面包品种。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埃及面包有20多种,壁画浮雕上常见的圆锥形面包通常被献给死者,活人吃的面包是蒸或烤出来的发酵饼。 </p> <p class="ql-block">仆人磨谷物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仆人酿啤酒像 </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模型展示了啤酒的酿造过程。放置在大桶口上的圆形板被用于过滤醪液,过滤后的啤酒从桶底附近的孔中流出,随后被储存在底座另一侧的罐子里。古埃及是最早掌握用酵母酿造啤酒的国度,考古分析表明他们在酿造中更多使用了小麦</p> <p class="ql-block">彩绘奥索尔孔三世献圣船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3王朝(公元前818-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房屋模型</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王国的墓葬中出现了这类随葬模型,其中多数是从事各类劳作的仆人形象,劳作的内容包括农事,制作食品、狩猎、捕鱼、造船、家务和宗教仪式等,展现了古埃及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绘有阿蒙和拉美西斯四世形象及铭文的石片</p><p class="ql-block">石灰石、颜料</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习惯使用随处可得的碎陶片或石灰岩片作为“草稿纸”使用,这些“草稿”的内容包括笔记、设计草图、书信、买卖清单乃至行政管理记录等。</p> <p class="ql-block">彩绘草图石片</p><p class="ql-block">石灰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习惯使用随处可得的碎陶片或石灰岩片作为“草稿纸”使用,这些“草稿”的内容包括笔记、设计草图、书信、买卖清单乃至行政管理记录等。</p> <p class="ql-block">僧侣体文字石片</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僧侣体文字是古埃及文字的一种,是书吏为了快速书写而使用的手写体,几乎与圣书体同样古老。僧侣体对世俗体埃及语、科普特字母、古努比亚语和早期希伯来语都有一定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多色调色盘</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卢克索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画面应为向往来世也能过上富裕生活而表达的对阿蒙神的崇拜、歌颂和寄托。</p> <h3>此图应为古埃及石碑拓片</h3> <p class="ql-block">包金朱鹭像</p><p class="ql-block">青铜、金、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守护国王的鹰神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36王朝(公元前389-前34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荷鲁斯拥有人、鹰隼以及鹰首人身的形态。通常头戴上埃及的白冠。这尊雕像刻画了鹰隼形态的荷鲁斯神,它的双爪之间是国王的形象。象征着王权之神对国王的庇护。</p> <p class="ql-block">双蛇狮鹫饰板</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岩板上刻有两条巨蛇和一只狮鹫。两条巨蛇可能是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奈赫贝特和瓦杰特,都与王权相关。狮鹫是神话生物,有狮子的身体和鹰的头颅与翅膀,是古代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最受欢迎的装饰图案之一。在古埃及,狮鹫往往与王权之神荷鲁斯相联系,因此浮雕可能代表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对国王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阿匹斯神牛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神话中,孟菲斯的创世神普塔使一头处子之身的母牛受孕,诞下了阿匹斯神牛,因此神牛在繁衍方面的力量也被视为普塔神力的显现。每一代阿匹斯神牛只有一头上一任神牛死去后,埃及祭司会根据特定的毛色选择继任者,将其豢养在普塔神庙南边的特定区域。神牛在活着时受到供养,为埃及人提供所求的神谕,在死后会葬入神牛墓“塞拉皮雍”巨大的石棺中。生下神牛的母牛也被认为具有神性,作为女神伊西斯的化身受到供奉。</p> <p class="ql-block">尼弗特姆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玻璃</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尼弗特姆是香气之神和疗愈之神,诞生于原初之水中浮现的莲花里。起初他可能是创世神阿图姆的一个化身,在每天日出时出生,在白天长大成熟,又在日落时进入死亡世界。他因孤独而落泪,其泪水创造了人类。</p> <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坐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丧葬神之一,在木乃伊开口仪式和末日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阿努比斯神的崇拜在中王国时期被吸纳进奥赛里斯崇拜体系,奥赛里斯被认为是阿努比斯之父,阿努比斯则将其尸体制成木乃伊,二者通过血缘关系的建构以及阿努比斯的防腐职能建立联系。</p> <p class="ql-block">塞赫迈特三神组铜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铜像以狮首女神塞赫迈特的神座为中心,香气之神尼弗特姆和魔法与医疗之神海卡分立两侧,如此组合的原因可能是后两者在神学体系中皆有神子的角色,并与塞赫迈特有所联系。神座前方是面朝三神跪拜祈祷的人物形象,或为铜像的供奉者和拥有者。</p> <p class="ql-block">哈珀克雷特斯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1893至1894年间由皮特里发现于科普托斯的神庙中</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哈珀克雷特斯”是“哈尔-帕-凯瑞德”、即“孩童荷鲁斯一词的希腊语译名,在多数神话中,他是奥赛里斯和伊西斯的孩子,其形象为一含着食指的裸体男童,这个姿势原本是象形文字中“孩子”一词的标准形象,但在希腊化时期被赋予了与神秘和魔法相关的含义,哈珀克雷特斯因此也时常和魔法之神贝斯一起出现。在罗马统治埃及期间,哈珀克雷特斯成为了一位受欢迎的家庭守护神,人们相信他能庇佑儿童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鹰头鳄鱼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泰尔·埃尔-法拉因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01哈托尔站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2哈珀克雷特斯站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03哈托尔坐像(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哈托尔女神的一种形态力牛首人身,她掌管音乐、舞蹈、饮酒、爱情,以及外邦的土地和珍希的物产。哈托尔也披赋予国王母亲或妻子的身份,有时与伊西斯等同。</span></p> <p class="ql-block">彩绘镀金奥赛里斯像</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伊西斯怀抱荷鲁斯的主题在后期埃及时期盛行,并延续至希腊罗马时期,可能是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这一主题的灵感来源。</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伊西斯不断吸纳古埃及其他女神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头饰的融合,如两侧牛角与太阳圆盘的造型来自哈托尔女神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阿蒙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阿蒙-拉与拉-荷拉克提雕像</p><p class="ql-block">杂砂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拉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金</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荷鲁斯与图特护身符阿蒙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男孩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石膏、颜料</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男性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石膏、颜料</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女孩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石膏、颜料</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男性木乃伊肖像03</p><p class="ql-block">木、蜡画</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及装饰配件</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女孩木乃伊肖像04</p><p class="ql-block">木、蜡画、金</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粘合材料</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搏物馆</p><p class="ql-block"> 木乃伊面具旨在保护木乃伊的头部和上部躯干,确保主人能恢复呼吸和进食等重要功能,最早出现于中王国时期。古埃及人认为灵魂能识别身体,所以面具也起到维持个人特征的作用。托勒密埃及时期,希腊文化艺术与埃及本土传统相融合,复合风格的木乃伊面具是对此时“双面社会”的具象体现。</p>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装饰布</p><p class="ql-block">亚麻布、粘合材料、金、颜料、灰泥</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装饰布以一种用多层亚麻布和纸草混合而成的粘合材料(Cartonnage)制成。图像为粗制灰泥模具上的镀金彩绘,在画布上加以剪裁后贴于木乃伊外部。装饰布被用于保护死者的身体,也寄托了关于死者在冥界通过各种考验从而获得永生、最终加入太阳每日循环的美好期望。</p> <p class="ql-block">霍伦赫布人形棺盖</p><p class="ql-block">玄武岩</p><p class="ql-block">第30王朝(公元前380-前34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石棺被古埃及人称为“生命的拥有者”。这件石棺表面刻画了头戴假发的死者形象。在古埃及,玄武岩是一种相对奢侈的石料,对于非王室成员来说,制作这样一件石棺需要耗费高昂的成本。</p> <p class="ql-block">特提祭庙的石膏面具</p><p class="ql-block">石膏</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男性站像</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像</p><p class="ql-block">长石</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串珠盖网01</p><p class="ql-block">玻璃</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希腊罗马统治时期,原先棺木上的精美装饰开始转移到木乃伊及其覆盖物上。这件盖网以华丽的玻璃珠编成寓意美好的图案,为葬礼过程增添美感,还传达了重生和死后生命延续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黄金手指套</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8王朝之后,木乃伊制作中开始使用手指套和脚趾套,目的是保护死者的遗体,防止脱水过程中手指和脚趾的脱落,有时也用它们来代替死者残缺的指头。这种做法源于奥赛里斯的神话一一奥赛里斯被弟弟塞特杀死分尸,妻子伊西斯拼凑起他的尸块,将他做成了第一具木乃伊并使其复活。古埃及人因此相信,完整的身体是成功进入来世的必备条件,手指套、脚趾套等“义肢”因而盛行一时。</p> <p class="ql-block">镀金面具</p><p class="ql-block">粘合材料、金、颜料、石</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彩绘萨布提匣</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萨布提人俑的主要功能是替代墓主人在来世劳作,为亡者免除耗费体力的苦役。随着墓葬中随葬萨布提数量增加,用于放置人俑的专门容器萨布提匣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阿尼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巴”小雕像</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形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锥最初是金字塔的塔尖石或方尖碑的顶石与神话中的原始山丘“奔奔石”相关,属于王室纪念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王国时期,国王们将陵寝隐藏进底比斯西岸的群山之中(即帝王谷),以自然起伏的山丘作为陵墓在地表上的“金字塔”纪念碑。金字塔锥则经历自上而下的变化,成为非王室的私人墓葬三层结构中的地上部分,也被一些学者称作金字塔型碑。</p> <p class="ql-block">11荷鲁斯之眼</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2荷鲁斯之眼</p><p class="ql-block">金属</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3荷鲁斯之眼</p><p class="ql-block">铅、金</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身体的完好保存是亡灵得以回归。继而达到永生的关键。古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尝试将死者制成木乃伊,这项技术在新王国时期趋于成熟。</p><p class="ql-block"> 制作过程由丧葬祭司执行,主要包括移除内脏和脑、用泡碱使尸体脱水、然后用亚麻布条包裹。木乃伊的制作也促进了古埃及人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以及外科技术的进步,当时的祭司也是医师,治疗往往混合使用了药物、手术和咒语。</p><p class="ql-block"> 古代中国的灵魂信仰同样表现出对不朽躯体的追求。玉珞、玉覆面、九窍塞玉等被认为能使尸体不朽,汉代皇室更以“金缕玉衣”追求精气长存,辽代契丹民族还有破腹涤洗内脏、刺破皮肤以沥膏血、用金属网络包裹身体并覆以金银面具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带翼圣甲虫</p><p class="ql-block">费昂斯、木 、金</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2圣甲虫</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3圣甲虫</p><p class="ql-block">片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4刻有图特摩斯三世王名的木制工具</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赛提尔伯尼的卡诺匹克罐(1组4只)</p><p class="ql-block">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会将特定的四个内脏取出,经过处理后分别放置在四个卡诺匹克罐里,以护体亡者的身体在来世完整无缺地复活。</p><p class="ql-block"> 卡诺匹克罐得名于言次出土之地的希腊名,而非古称。从第19王朝到新王国期,卡诺匹克罐的顶盖雕刻进一步精细化,并被赋予了明确的象征含义,这时的盖子被雕刻为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他们是肝脏的保护者、人头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狒狒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豺头的多姆泰夫,以及肠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神像费昂斯后期埃及(公元前664-332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神像</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彩绘船桨模型</p><p class="ql-block">02木、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丧葬船模型</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船的模型是常见的随葬品,因为它们与拉制的太阳船和引导死者前往永恒领域的“亡灵之船概念有关,二者都强调了生命超越死亡的连续性以及尘世与神圣领域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彩绘船桨模型</p><p class="ql-block">02木、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船桨模型表面描绘了莲花图案。在古埃及人的想象中,天空与冥世都与现实中的埃及一样,拥有一条类似尼罗河的大河,神明和亡着乘船在其中往来,船和船桨因此具有了接引亡者前往冥世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帕特里佩杰特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03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20王朝(公元前1186-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尼弗尔塔丽王后正在下塞尼特棋</p> <p class="ql-block"> 图上:04书吏卡的塞尼特棋盒与13颗棋子棋盒</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棋子</p><p class="ql-block">木、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下:05特殊形状的骰子</p><p class="ql-block">骨</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时期(公元395-64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6骰子</p><p class="ql-block">07、08</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时期(公元395-64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彩绘模型床</p><p class="ql-block">陶、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一位妇人闲适地躺在床上,她的侍女站在一旁——这一随葬模型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古埃及人的家居生活。现存的床几乎都来自国王与贵族墓葬,在墓中放置这类模型不仅体现出墓主生前的财富与地位,也带有死亡如同入睡、终将重新醒来的寓意。</p><p class="ql-block">05彩绘鸭形化妆盒</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只针尾鸭造型的化妆盒,翅膀部分是盒盖,可向外旋转,露出下面的储物空间。鸭子等水禽是古埃及人重要的食物来源,捕猎和圈养鸭子的画面是古埃及艺术中重要的装饰主题之一,因此鸭子形状的容器也象征着来世生活的丰裕和平安。</p><p class="ql-block">06牛犊形化妆盒</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7梳子残片角</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8铜镜</p><p class="ql-block">古埃及语中的“镜子一词与IMG_9854“生命”同音,因此很多镜子也被有意制作成生命符号”安卡”的形状,圆形的镜面也使人联想起日轮和太阳神的生命力,因此除去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镜子也是重要的随葬品和仪式用品。古埃及人自巴达里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前4500年)就开始制作镜子,材质包括透石膏、黑曜石,以及金、银、铜等金属,最早的铜镜则诞生于公元前2900年。</p><p class="ql-block">09人形化妆勺</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p><p class="ql-block">10彩绘妆勺</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1人形化妆勺</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03河马雕像</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7王朝(公元前1580-前1550年)</p><p class="ql-block">1860年于德拉·阿布·埃尔-那伽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河马的蓝色身体上绘有尼罗河两岸的动植物,费昂斯材质的独特蓝色意指尼罗河水的粼粼清波,动植物间的互动则体现了尼罗河充沛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在墓葬中放置河马小雕像,是希望这种凶猛的动物能在冥世之旅中帮助亡者抵御其他有危喜的生物,例如鳄鱼,从而顺利抵达来世的乐土。</p> <p class="ql-block">01、02头枕下方的女性形象双膝跪地,作托举状,或与天空女神努特托举太阳相关。</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信仰中,头枕与死亡和来世有关,因为死亡和睡眠相似,是暂时的无意识状态。随葬头枕寓意着死亡只是一场梦境,而死者终将醒来。</p> <p class="ql-block">抚琴陶俑(作为与古埃及文化的比较陈列)</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木盒与186个萨布提俑</p><p class="ql-block">木、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萨布提”的陪葬俑是古埃及人最重要的随葬品之一。这一习俗始于古王国时期,并一直沿用至后期埃及。这只木盒中装有186个费昂斯材质的萨布提俑,虽然数量众多,但做工粗糙,只有模糊的人形,而难辨其面目。</p> <p class="ql-block">厕所座圈</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