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3

大平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7日6时20分,迎来立冬节气。</p> <p class="ql-block">  “落叶逐秋去,人间又初冬”。</p> <p class="ql-block">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冬日,“藏”是万物的生存之道。冬藏的智慧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更是对生生不息的深刻诠释。</p><p class="ql-block">“冬藏”,藏的是什么?植物通过休眠减少能量消耗,蓄积防冻物质,如糖类和蛋白质,降低细胞液的冰点,防止细胞因结冰而受损,安全度过冬季。冬小麦、油菜、果树、茶树等越冬农作物,休眠潜伏,等候开春返青、生发芽叶。因此,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冬藏,有生机潜藏以待来春之意涵。</p> <p class="ql-block">  在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适当进补强身的同时,注意防寒防燥。为防秋冬燥邪可能引起的口鼻干燥、皮肤瘙痒等身体不适,可进食萝卜、白菜、甘蔗、柑橘、苹果、石榴、葡萄、大枣等应季蔬果。</p> <p class="ql-block">  王朝统治者也会在冬天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统治者要“不违农时”,只有在冬天农闲季节劝农修水利。从都江堰、郑国渠开始,几乎每一朝代都有大型水利工程,秦国的灵渠和江南运河,汉代的白渠、龙首渠,隋唐的大运河,元朝的通惠河……如非特别残暴的统治者,我们可以想见水利工地上万民劳动的场景都是在冬天,重视水利工程和修缮都江堰的诸葛亮曾经指出,“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p> <p class="ql-block">  在传统中国,立冬也意味着平时上不起学的孩子有了进“冬学堂”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需要为家里分忧,春耕秋收,都需要他帮忙,到农闲时节,孩子就可以进学堂认字,脱离“睁眼瞎”的苦海。从立冬开始,到腊月十五结束,三四个月的时间,就算是毕业了。跟秀才一类的读书人虽然有本质区别,但斗大的字能认一两箩筐,也就能够立身处世了。这一教育类似于今天的“扫盲班”。中国民间大雅大俗的文艺创作,多半就出自这些“冬学堂”的学员。</p> <p class="ql-block">  既然寒冷是不可避免的,但冬日里还有许多温暖的物事,比如火锅、热汤、烤红薯;比如暖暖的炉火,新晒的被子,爱人的牵手;比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结一个善念,带着对这些温暖的向往和期待,我们便可以欣然地对自己说:来吧,我已经准备好过冬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