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八步知青到信都镇祉洞村插队六十周年纪念(2024年10月17日)

玩不醉

<p class="ql-block">(贺县首批知青)祉洞村老知青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群年迈古稀的耄耋老人,其中有四人是由家人搀扶着,满怀喜悦的心情陆陆续续到贺州市八步区大前门食府,他(她)们是八步镇首批(1964年10月17日)到原贺县信都公社址洞大队插队的老知青相约在一起纪念插队60周年。</p><p class="ql-block"> 回首当年他(她)们118名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经历了风风雨,与当地村民战天斗地,结下了难以忘怀的情谊,知青中有当上生产队长、会计、记分员、拖拉机手、木工、水工,他(她)们帮村民们理发、裁缝衣服、给祉洞的村民带去一股清新的暖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址洞村民也把知青当作亲人一样,逢年过节都邀请他(她)们一起吃饭,而知青们回城后也经常回址洞村探望村民们,就象亲戚一样有来有往。知青李统绵还在村民的大力支持、部分知青的踊跃捐款下修建了知青亭,其中李统绵捐了3万元,韦邦铎、郑耀芳各3000元、孟士康捐了2000元,其他知青捐了近5万元共计8万多元,在址洞村建了一座美观实用、永久记载着祉洞知青曾经在这片土地挥酒汗水的知青亭,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批知青曾经奋斗在址洞村这一片热土。</p><p class="ql-block"> 八步镇知青到信都址洞村插队六十周年纪念日,原本计划与祉洞村村民一起庆贺的,址洞村委及村民们也提前在知青亭悬挂好庆典活动的横幅及其它准备工作,但由于知青们均已七、八十岁,最大的年龄83岁,最小的也已经77岁了,且大部分身患多种疾病,原来118人,已逝去57人,余下的只有约20多人以能够前往,无奈之下,知青们只好舍弃回乡的念头,改在城区大前门食府举办纪念活动,见此情景,址洞村民执意要见见当年的知青,他们在村支书、村主任、村民理事会等的带领下,一行50人分坐10辆小车,从离城区八十多公里的址洞村赶来参加活动。晚会上,村支书代表村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知青们当年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父母、离开城镇到信都祉洞这个偏远贫困的农村,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并作出应有的贡献,祉洞村村民永远不会忘记知青们,知青精神永放光芒!并希望知青们常回村看看。</p><p class="ql-block"> 李统绵一家从南宁回来 出资购置了一批保温杯,当场送给村民们,并代表知青感谢村民当年对知青们的关爱和帮助, 村民与知青之间充满了血浓于水的情谊,演绎了无数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同时还专门定制了为纪念信都址洞插队60周年纪念活动的保温杯给参加活动的战友们,还有一枚正面刻有“广西贺县八步知青到信都址洞插队60周年”背面刻有址洞知青亭的金属纪念章送给现场的知青。活动结束时,村民们紧紧拉住知青们的手不愿离去,这一画面感人至深,它将永远定格在现场人们的心中。 </p><p class="ql-block">广西知青文化研究会贺州联络处 </p><p class="ql-block">二0二四年十月二十日</p> <p class="ql-block">祉洞村知青合影视频</p> <p class="ql-block">贺州知青联络处副主任高永丽讲话</p> <p class="ql-block">六十周年纪念篇</p> <p class="ql-block">祉洞村知青李统绵讲话</p> <p class="ql-block">祉洞村支书柳世共讲话</p> <p class="ql-block">贺州知青联络处副主任罗玉辉讲话</p> <p class="ql-block">祉洞村回访篇</p> <p class="ql-block">寻找知青足迹(祉洞村)</p> <p class="ql-block">旧照片回忆篇</p> <p class="ql-block">活动策划:韦帮铎</p><p class="ql-block">摄 影:韦国强</p><p class="ql-block">录 像:黄永能 </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老知青李统绵先生对活动资金的赞助!</p><p class="ql-block">感谢祉洞村委村干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