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2024.11.7日,正好是立冬节气,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天坛公园游玩。</p> <p class="ql-block">进入天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颗银杏树,时值金秋,树叶金黄,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银杏叶黄了,将原本单调的秋色变得丰富多彩,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不朽之美。</p> <p class="ql-block">满树金黄的银杏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秋天的宝藏,让人心驰神往,想要立刻融入这美丽的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红墙绿瓦在金黄的银杏树的衬托下更加询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象征着天圆和蓝天。祈年殿的圆形设计象征着天圆,而蓝色的瓦片则象征着蓝天。这种设计受到了“天蓝地黄”传统观念的影响,体现了古人对天空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p><p class="ql-block">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名为“大祀殿”。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祈年殿被改为三重檐圆殿,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祈年殿的瓦顶由三色琉璃改为统一的蓝瓦金顶,正式定名为“祈年殿”。</p> <p class="ql-block">龙椅今犹在,皇帝哪儿去了?</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前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走出祈年殿,迎面而来的是一颗柏树</p> <p class="ql-block">九龙柏——北京最美十大树王之一</p> <p class="ql-block">回看祈年殿</p> <p class="ql-block">天坛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礼仪制度。天坛内的丹陛桥上有三条道,东边的是御道,供皇帝行走;西边的是王道,供王室宗亲和文武百官行走;而中间的神道则是专门为皇天上帝预留的,不供人行走。这种布局不仅展示了皇帝对天的敬畏,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p> <p class="ql-block">菊花展</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专心拍照</p> <p class="ql-block">走出祈年殿回看又是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圜丘是古时冬至帝王举行祭天的圆形高坛,又称圜丘台、祭天台、拜天台。北京天坛圜丘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庑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台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青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扩建,并改青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四周绕有两层联檐通脊覆蓝琉璃瓦矮墙,称壝。内壝圆形,外壝正方形,象征“天圆地方”</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游玩之后,在南门涮肉吃饭。</p> <p class="ql-block">聚会是短暂的,由衷的希望我们以后能多一些这样的聚会,时常联系,不让这份情谊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漠,让这份真情同学的友谊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