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0日上午来自唐山与成都两队人马在山西太原聚集在一起,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自驾山西之行。</p><p class="ql-block"> 当天我们参观了山西博物院和山西青铜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三晋文化的代表,山西博物院从建立至今共收藏了50余万件国家珍宝,其中尤以青铜、瓷器、石刻、壁画等颇具特色。行走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每一步都踏出了五千年历史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的土木华章展厅是《晋魂》系列展览之一,主要展示了山西古代建筑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绿釉三层庑殿顶禽鸟御人陶楼</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东大殿后檐柱头斗拱(1:1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西汉文字瓦当</p> <p class="ql-block">北魏石雕方形龛与空心砖</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展出的佛宫寺释迦塔模型<span style="font-size:18px;">(俗称应县木塔),</span>高度为48厘米,宽度为32厘米,是一个木质模型。这座模型展示了佛光寺释迦塔的外观和结构,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这座著名古建筑的细节,也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古建筑的魅力和先人们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三晋仿古镇国寺彩塑画</p> <p class="ql-block"> 崇福寺的弥陀殿模型是山西博物院的重要展品之一。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要建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弥陀殿的模型展示了其精美的结构和装饰,包括彩塑、根窗、壁龛、琉璃脊饰等“五绝”特色。</p> <p class="ql-block"> 净土寺大雄宝殿藻井</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历代修葺中保持了原貌。殿内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教故事,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殿内的藻井及天宫楼阁造型美观,构思繁复,结构玲珑,是研究金代建筑规制和造型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房脊上琉璃装饰</p> <p class="ql-block">力士琉璃脊饰</p> <p class="ql-block"> 进入玉韫华夏展厅被那些精美的玉石珠宝所震撼,美的无以伦比。件件珍品,巧夺天工,他们穿越时空几千年,展现在我们眼前仍然是那般光鲜艳丽。</p> <p class="ql-block"> 玉璧新石器时代沿用至清。早期玉璧无纹,形制不规整;春秋战国时期,器形规整,多以蚕纹、谷纹、蒲纹等雕饰。汉承前代风格,雕工精细。东汉以后玉璧少见,明清仿古玉璧盛行。</p> <p class="ql-block"> 玉璧</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院之宝侯马盟书。</p><p class="ql-block"> 1965年至1966年间在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共有5000余片。这些玉片上的文字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的订盟誓约,因此被称为“盟书”或“载书”。侯马盟书上的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5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玉猪</p> <p class="ql-block">玉蝉</p> <p class="ql-block"> 玛瑙环温润光泽使其看起来非常迷人。</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红玛瑙环尽管穿越了2500年的时光,上边已有几道裂痕,但怎么看也不落伍,依旧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 这件镇院之宝是晋侯和晋侯夫人的玉组佩,它精巧的做工与美丽惊艳到了我。</p> <p class="ql-block"> 西周玉螳螂晶莹剔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西周玉鹿为西周时期的玉器文物,在山西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战国龙形玉佩</p> <p class="ql-block">玉簪</p> <p class="ql-block">白玉镶宝石描金碗</p><p class="ql-block"> 清 乾隆(1736至1795年)</p> <p class="ql-block"> 明代青玉莲花纹杯、青玉螭耳杯、青玉乳钉纹双耳杯。</p> <p class="ql-block"> 清朝青玉螭耳杯、白玉荷叶杯、青玉镂雕花叶杯、青玉桃形杯。</p> <p class="ql-block">玉石动物</p> <p class="ql-block">白玉八仙人物</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青玉莲花洗</p> <p class="ql-block"> “方圆世界”是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艺术专题展览之一。展览依托山西博物院丰富的中国古代货币藏品,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 商朝铜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乡出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贝币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货币。</span></p><p class="ql-block"> 在商代晚期,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换地域不断扩大,导致海贝作为货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海贝的来源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品。最初,人们使用石贝、玉贝、骨贝等材料制作货币,但这些替代品仍然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最终,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青铜铸币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铜贝。</p><p class="ql-block">铜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金属铸币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战国小尖足布(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 “平匋”类方足布、“涂”类方是布、“大阴”类圆足布等等。</p> <p class="ql-block">西汉金饼(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金锭长9.4厘米,两端宽5.8厘米,腰宽3.8厘米,厚2.5厘米。重1946克。1972年太原市黄陵村出土。出于明晋王墓陵园内。锭面镌刻“潞州洪武二十三年折收秋粮赤金五十两五钱重……”字样。金锭的出土纠正了以往中国黄金无大锭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的瓷苑艺葩展厅是山西博物院的一个重要展厅,展示了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北朝至明清时期的瓷器精品。该展厅分为两个单元:质朴的北方窑瓷器和绚丽多姿的彩瓷。北方窑瓷器展示了从北朝、隋唐时期的青瓷和白瓷,到宋、辽、金时期的名窑佳作和民间精品。彩瓷单元则展示了元代以后的历代彩瓷精品,这些彩瓷缤纷绚丽,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青瓷壶</p> <p class="ql-block">青釉龙柄鸡首壶</p> <p class="ql-block">北齐瓷罐</p> <p class="ql-block">青瓷器</p> <p class="ql-block">青瓷贴莲瓣纹四系瓶</p> <p class="ql-block">定窑展品</p> <p class="ql-block">北宋耀州窑刻花之壶</p> <p class="ql-block">元(1271年~1378年)龙泉刻花瓜棱盖罐</p> <p class="ql-block">古瓷莲韵</p> <p class="ql-block">吉州窖展品。创烧于唐,盛于宋,衰于元末。</p> <p class="ql-block">元朝白瓷褐彩花卉纹玉壶春瓶</p> <p class="ql-block">宋白瓷镂空薰炉和宋白瓷折沿炉</p> <p class="ql-block">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p> <p class="ql-block">金代长治窖出产的三彩虎枕</p> <p class="ql-block"> 宋代磁州窑烧制的白瓷褐彩牡丹纹盒。</p> <p class="ql-block">明代万历年间,出自德化窑的何朝宗瓷塑。</p> <p class="ql-block"> 在瓷苑艺葩后一章《民族熔炉》展中我拍摄收藏了以下展品。</p><p class="ql-block">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石雕帐座</p> <p class="ql-block">北齐仪仗俑 武士俑</p> <p class="ql-block"> 虞弘墓石椁是1999年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处隋代古墓出土的汉白玉石椁,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誉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虞弘墓是中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同类的墓葬,全国仅发现三处。</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的三件国宝之一隋胡人吃饼骑驼俑</p><p class="ql-block"> 隋彩绘胡人吃饼骑驼俑的尺寸为高45.7厘米。这件彩绘骆驼俑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沙沟村斛律彻墓,年代为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彩绘骆驼俑的造型生动,骆驼体格健硕,神态生动,曲颈昂首,张口做嘶鸣状。骆驼背上满载货物,有一个胡人坐在货囊上。胡人头戴圆顶毡帽,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左手半握,原本应当手中拿着什么。右手拿一张饼,送向口边。这件陶俑生动地刻画了满载着货物的商人,嚼着随身携带的饼子,风尘仆仆地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隋彩绘骆驼俑展示了隋代的雕塑艺术,骆驼的形态栩栩如生,彩绘技术高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北齐(570年) 红陶牛</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1981年太原市王郭村的娄睿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件红陶牛高35厘米,体格雄健,牛头高昂,脖颈坚挺,犄角冲天,四肢有力地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神态威猛,生动写实。</p><p class="ql-block">红陶牛的造型卓越,不仅展现了匠师卓越的造型能力,还反映出他们对动物的细致观察。</p> <p class="ql-block"> 西周晋侯鸟尊,在二楼晋国霸业展厅展岀。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p> <p class="ql-block"> 西周晋侯鸟尊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其设计巧妙,以鸟为形,尊盖铸有凤鸟,整体形象似鸮。体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是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晋侯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凤尾下设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整体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凤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高贵,而象首则象征着稳定和力量。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晋候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p><p class="ql-block"> 晋侯鸟尊曾于1992年、1993年两次选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选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 佛风遗韵”是山西博物院的一个展厅,展示了上至北魏下至明清的佛教主题的石刻、造像、木雕、壁画、经书、水陆画等文物。这些展品不仅反映了佛教在山西的传播和发展,还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艺术的特点和风格。</p> <p class="ql-block"> 邓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县郝北镇邓峪村,高3.2米,塔身高1.77米。该石塔雕刻于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由底座、塔身、塔檐(带平座)、塔刹四部分组成。其雕刻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特别是对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北齐彩绘菩萨立像</p> <p class="ql-block"> 北齐(550年~577年)释迦七尊像</p><p class="ql-block"> 该石像高46厘米,释迦佛坐于仰莲座,全身贴金,施赭红彩。舟形背光周边浮雕宝塔、飞天,底座雕莲花化生手托博山炉供养。背面有彩绘佛像,体积不大但人物、内容丰富,实属精品。</p> <p class="ql-block">彩绘弥勒像龛</p> <p class="ql-block">唐代裴居俭造释伽佛像</p> <p class="ql-block">唐贴金彩绘菩萨立像</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大厅</p><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共有四层,设有12个展厅。这12个展厅分布在二至四层,包括历史文化专题展和艺术专题展。</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留影。</p><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院之一,珍贵藏品,涵盖了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此外,山西博物院的外观建筑也非常雄伟,是了解山西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当天我们还参观了山西青铜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山西青铜博物馆是山西博物院下设的分馆,目前是借用太原市博物馆场地展出。其展品中的相当一部分(约占1/3)是来自山西公安部门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中追缴回来的文物。山西省近年来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中追缴回来的文物大约有25000件之巨!</p> <p class="ql-block">爵的演变,觚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天鼋犬觥 盖为龙头形,宽流,腹壁微鼓,兽首形鋬,高圈足。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觥体四璧和圈足分别饰内卷角兽面和长冠凤鸟,均以雷纹衬地,盖内与器底均有“天鼋”2字铭文。</p> <p class="ql-block"> 刖人守囿车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闻喜县上郭墓地七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天鼋献斝</p><p class="ql-block"> 斝是用来盛酒和温酒的器皿,上面的柱子,一种说法认为可以放置滤网,用来过滤浊酒。</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策柄 兽面纹铃</p> <p class="ql-block"> 唐邑司卣 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前771年)</p><p class="ql-block"> 唐邑司卣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 晋叔家父方壶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 晋公盘</p><p class="ql-block"> “晋公盘”是晋文公时期特制的青铜礼器,国家一级文物。这座别出心裁的水上动物乐园,就是晋文公重耳送给爱女孟姬的出嫁礼物,即将与女儿离别的爸爸把他开不了口的嘱托和思念刻写在了青铜盘内,希望女儿每次看到随水流转动的鱼儿都可以一解离家的相思之苦。</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26日,山西省公安厅对外公布,山西警方从境外某国成功追回几年前被盗墓犯罪集团盗掘贩卖的“晋公盘”。</p> <p class="ql-block"> 晋侯pi壶 此器造型别致、雄浑,纹饰华美、流畅。可以说是西周青铜器礼器中,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为华丽的铜壶之一。</p> <p class="ql-block">此壶侧面</p> <p class="ql-block"> 晋仲韦父盉。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曲沃县曲村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西周兽面纹方彝</p> <p class="ql-block">商朝兽面纹簋</p> <p class="ql-block">凤鸟纹尊</p> <p class="ql-block"> 盘蛇形鼓座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 因参观时间匆促,没有提前做功课。回家看到这件古文物的照片时,竟不知怎样称呼它,也不知它怎么会出现在青铜文物中,请教同来的伙伴后得知它叫石编磬。是与铜编锺配合演奏的大型打击乐器。</p> <p class="ql-block"> 青铜器编钟</p><p class="ql-block"> 子犯编钟作为重要展品之一,不仅展示了春秋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情况。</p><p class="ql-block"> 子犯编钟共有两套,每套十六件,其中十二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四件由台北震荣堂收藏。这套编钟的铭文内容与《左传》《国语》《史记》等古典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相符,证明了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此外,子犯编钟的铭文内容和历史背景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铭文详细记录了狐偃辅佐晋文公去齐复国以及晋楚城濮之战、践土会盟等史实,反映了狐偃在晋文公称霸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这些铭文不仅与古典文献记载吻合,还纠正了历史记载中对狐偃的一些误解。</p><p class="ql-block">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子犯编钟是真正的古代文化艺术宝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镈钟 镈钟是一种大型单体打击乐器,通常单独悬挂在一个横梁上,形制较大。其特点是环钮、平口、椭圆形或合瓦形器身。镈钟主要用于提示节拍和分明乐句,不能单独演奏,但在古代也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车器銮铃 舆饰</p> <p class="ql-block">青铜兵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箭头与箭</p> <p class="ql-block"> 用了一天的时间,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了山西博物院和青铜博物馆,尽管只参观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确让我们对山西历史、文化和生活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感悟。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为我们与祖辈对话架起了一座桥梁,游览此地收获满满,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