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胜利饭店

GG

<p class="ql-block">海盐县沈荡镇的贲湖西路旁,工农桥北堍,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这是于余华长篇小《许三观卖血记》笔下许三观常去的胜利饭店。</p> <p class="ql-block">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代至70年代之间。余华老师对胜利饭店的描写,在小说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真实的情感。用细腻的笔触,将这座小镇的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刻画得淋漓尽致。饭店的门与窗连成一片,中间只隔了两根木条,许三观他们就是从这样的“窗户”走进去,坐在靠窗的桌子前,享受着那一刻的宁静与满足。窗外,是那条穿过城镇的小河,河面上漂过去的几片青菜叶子,仿佛是生活的点滴,平凡而又真实。如今小镇依然保留这些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胜利饭店,是许三观卖完血后必去的地方。每次卖血后,他都会来到这里,点上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用以滋补身体。那盘热气腾腾的炒猪肝,不仅是对他身体的一次慰藉,更是对他生活的一种肯定。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奢侈享受无疑是对许三观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而二两黄酒,则像是他心灵的一剂良药,让他在疲惫与困顿中找到一丝温暖与慰藉。</p> <p class="ql-block">许三观除了卖血后的必来之地,胜利饭店还是他们家庭团聚的场所。许三观有时候会带许玉兰以及孩子们来胜利饭店吃面条。这些温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许三观作为家庭支柱的责任感与担当,也体现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与相互扶持。在这里,他们分享着生活的点滴,品尝着简单的美食,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满足。胜利饭店见证了他从欢笑与泪水,也记录了他一生的艰辛与不易。</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点多,我走进胜利饭店,不大的饭店己经坐满了客人,我相信他们也和我一样来体验许三观当年的场景。在靠墙的边上正好有一个空位,我便坐了下来,环过四周饭店陈列着那个年代我熟悉的物品,饭店墙面有一块黑板,用粉笔写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号口式文案。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仿佛打开了那个年代闸门。</p> <p class="ql-block">我点了一盘炒猪,一个狮子头和一盘芹菜炒豆干。吃着吃着便回想起我小时候那个年代,我们家虽然不用卖血才能吃到这些荤素,但能吃到也确实不易,只有在父母发工资那天,父亲才让我去给他买8分钱二两半黄酒,陈家桥桥南新味馆买一个荤素带回家。他边品尝着黄酒,但菜总舍不得下筷,我们三兄妹瞬间把这碗饕餮美味瓜分的一干二净……。想到这些,情绪有些激动,再也吃不下去,眼眶湿润,胃也有些疼痛。感受到了许三观经历,在那个年代的无奈,责任和坚强。</p> <p class="ql-block">沈荡,胜利饭店,这两个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父辈及我们的心中,它与我们家的新味观同一时代的记忆。它们不仅代表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更承载着我们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这座小镇与这座饭店都将永远地留在那个年代每个人的记忆中,成为一段永恒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