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p> <p class="ql-block"> 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政权的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p> <p class="ql-block"> 梨花院俗称“莺莺院”,位于大佛殿与藏经阁之间。此院是《西厢记》中,老夫人、莺莺、红娘在普救寺寓居之所。北正房是老夫人居室,西厢房是莺莺与红娘居室。</p><p class="ql-block"> 《西厢记》中的“惊艳、“赖婚”、“邀宴”、“跳墙”、“考红”等情节都发生在此院中。</p> <p class="ql-block"> 莺莺与张生约会的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张生爬树翻墙进院的地方。过去那颗树枯萎了,这是后来新载的与原来的那颗树很相似。</p> <p class="ql-block"> 普救蛙声,我国四大回音建筑之首。莺莺塔史称中华一绝,就地击石,会发出阵阵蛙鸣,这一奇特效应,据传说建塔时有青蛙🐸从此路过,在塔下放了两个金蛤蟆。中外游客击石后连声称绝。</p> <p class="ql-block">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 莺莺塔原名舍利塔,是寺院内的瞻礼建筑。因张生与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后称“莺莺塔”。</p><p class="ql-block"> 莺莺塔是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击石,既听到清脆悦耳的“咕哇、咕哇”的蛙鸣声。</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是中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重庆潼南区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是《西厢记》里莺莺小姐烧香拜月之处。“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 。张生与崔莺莺当年在这里月夜隔墙酬诗,这里的定情桥、放生池、拜月台、秋千、张生与崔莺莺手印砖都是他们爱情见证。</p> <p class="ql-block">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p> <p class="ql-block">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西。是唐至明代古渡与故城遗址,蒲津渡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建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p> <p class="ql-block"> 蒲津渡为黄河古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的交通要道,金元之际,浮桥毁于战火,只剩下后因黄河改道西移,渡口废弃,铁牛被淤泥埋没。蒲州故城遗址在蒲津渡铁牛以东2千米处。遗址分东、西两城,占地面积约4.26平方千米。地表残存部分城墙及建筑。分为内、外城,内城为明代夯土包砖城,外城为唐代夯土城;内城存城墙、城门、敌台、瓮城、鼓楼及角楼遗址,外城存有东土门东北角及东南角的局部残垣。遗址的发掘为唐代以来黄河渡口的变化和黄河的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巨型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人民。古人讲究阴阳相对,在铸造铁牛的同时,也铸造了四个铁人、七星铁柱。七星柱则代表天(仿天上北斗七星布局),这样天、地全有(铁牛为土,亦即地),囊括宇宙。其实,七星铁柱不过是拴船的桩子,与铁牛融为一体充作舟桥索桩而已。伫立铁牛旁的铁人,也和铁牛一样扮演着索桩的角色。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赞铁牛、铁人说;“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