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此去无多日

虚室生白

<p class="ql-block">早起时看日历说是六点二十分进入立冬节气,开窗时冷风扑面,气温较前日骤然低了下来,冬季的种种习俗是以中原地区为模版的,年少时在东北、现下在东南沿海,物候皆有不同,不必勉强框入。这一段时间参加了不少关于养老话题的调研座谈和参访,岁尾迎来立冬,生气闭蓄,万物收藏,忽然想到人步入老年亦大致如此,以休养简出为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人把50岁作为人步入老年的关隘,提醒说由此开始,五脏六腑和阴阳气血逐渐衰颓,身体的相互调和逐渐紊乱,具体表现是多痰涎多淤堵,器官和内脏也开始因为劳损而退化。现代社会界定的老年节点大致是65岁,依据应该不单是健康状况,还有复杂的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的考虑因素。从个人的身体状况来看,我偏向古人的定义。中医经典给出的养老建议是:补肾健脾,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调畅情致。即:饮食营养搭配,运动均衡适度,重视疾病预防,关注心理健康,颇为全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养老这个概念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悠久且意义重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养”等是先贤先哲们对天下大同的深刻思考,如何做好养老工作,是在跨入老年社会之际,一项最急需探索的课题,一大市场化的养老中心和福利性的社区日间照料、物业居家养老等助餐、助医模式正在投入实践,获得了群众的关注,但营利性服务的价格高企和福利性供给能否持续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都需要逐一疏解突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这个说法用在健康和养老这两件事上完全正确,一是事关本人,责无旁贷,二是质量优劣,归于细节。在健康教育上,提倡从小开始,养成习惯,贯彻终生;在养老教育上,要未雨绸缪,尽早筹划,慢慢适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少数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常被诟病倚老卖老,行为缺少界限感、公德心,这足以警醒步入老年的我们要比前半生更保持修养、维护体面,不过度放大自身的感受,检点贪心贪占公共资源的心态和行为,多体谅陌生人中年幼者的弱小和年轻人的辛劳,与人为善,与世无争,成全他人,获得尊重,最终成全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年老体衰后,在日常生活中,必定将因精力体力不够,面临种种困境。这方面可以通过改变习惯得到一定的克服,比如:用计事本标注各种事情,避免遗忘疏漏;所需日用物什改选小包装小容量的,购买搬运时少量多次,避免力所不及、过度劳累;家居环境力求简洁实用,节省整理清扫的劳动量;减少种种劳作,尽量闲暇,不吃没必要的苦;清心寡欲,不妄生烦恼,不操无谓之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天塌了高个子顶着”;不攀比,有积蓄就过宽裕些,没有就清苦些,各有福气;看淡福、祸、生、死,听天由命,不畏不惧不纠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蜇虫休眠,风寒醒骨。气候陡变,最易引人遐思,看过西剧《权力的游戏》的人印象最深的肯定是Winter is coming(凛冬即至)这句台词,压迫感十足。年届退休,于立冬日谈论养老的话题并非悲观,冬季的严酷和衰败过后便是绵绵春风昂然生机,正因为有了年纪,才能消化人世悲喜,看透看淡,悠然怡然,古人“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即是此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