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巷人家》想到的——评读高晓春新书《在路上》

高邮财政徐之标

<p class="ql-block">高邮作协每年都要举行会员采风,这次大家深入高邮湖滨漫水公路旁的金色稻田,看收割机欢快地在广袤的稻海中奔跑,金黄色的稻穗饱满结实,挂满枝头,又是一个丰收年。</p> <p class="ql-block">11月7日立冬,下午,在高邮湖落日营地,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会悄然举行。高晓春,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作者,胸怀文学初心和梦想,辛勤耕耘十余载,至今已创作20余万字,选取精华结集发行,个人之幸,高邮作协之喜。</p> <p class="ql-block">  高老师现场赠我新书,我打开快速浏览了目录、前言及自述,选取了几篇文章认真阅读,其写作风格专注于日常,写家风,家长里短,风土人情,还有四方游记,其中《云南见闻》叙写寻访汪曾祺先生昆明求学的足迹,轮廓清晰,情景交融,有历史的厚重,更有文学的神往,让所有汪迷沉浸体验了一把西南联大穷困颠沛却泽被后学的非凡生活,语言也透澈洁净,入选《人民日报》副刊名副其实。《负喧的日子》被《解放日报》文学副刊采用,亦是佳作,为全书撑起闪光骨架,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我突然想到最近热播电视剧《小巷人家》,两家人,一个院子,从70年代末说起,讲述平凡而美好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产业工人、教师,小人物,生活中鸡零狗碎、杂七杂八的事情,呈现的也就是平常过日子的邻里关系,这样的题材和内容,从文学角度观之,老旧拖沓、平淡无奇,连片名《小巷人家》都给人以太直白、缺少文艺范和视觉冲击力的观感,对于当下热衷短视频的人们,没有猎奇、惊险、搞怪、噱头等刺激元素,会有人看吗?</p> <p class="ql-block">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人们内心期盼宁静,回归平淡、真情和温暖的生活,厌烦了职场勾心斗角、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道德沦丧、美丑颠倒、世风日下,以及贫富不均、巧取豪夺、贪污腐败,那么对人心向善、邻里和睦、文明礼貌、互帮互助等美好正能的生活就自然产生强烈的渴求。但是,电视剧对主要角色的塑造可以说是特色鲜明,许多实力派演员如李光洁、闫妮、郭晓东、蒋欣 、关晓彤等等,将每一个角色扮演得活灵活现,将在大时代变迁中的成长和变化展现得丰满透彻、准确到位。每一名演员对自己在剧中角色的定位、理解和发挥都十分出色,也带活了整部剧,多了烟火气,少了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尤其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在3个孩子身上,前期小演员一个赛一个的机灵可爱,围绕着分房、升学等展开情节,虽鸡飞狗跳,却活色生香。虽然没有《人世间》的恢弘大气,《小巷人家》亦是抚慰人心、励志催进的好剧。</p> <p class="ql-block">回到《在路上》,对于一个电工,将自己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付诸笔端,或随笔、征文、副刊投稿,经年累月,有20余万字的产量,委实是让人敬佩的。不容否认的是,这本书许多篇目的题目偏于直白,文学味道平淡,这可能是受到其电力系统《中国电力报》《江苏电力报》以及扬州、高邮本地纸媒的用稿偏好影响,也就是更喜欢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短小精悍,独立成篇,或者就是非虚构的纪实散文。这其实也是一种风格,或者叫“贴地飞行”,从自己最熟悉的、最能驾驭的身边人、事、风景写起,细心观察,捕捉喜怒哀乐人情冷暖,这是最保险的,也是一种创作常态。扬州作协主席周荣池散文新作《父恩》六易其稿,首发于2023年第5期《钟山》的“非虚构”栏目,以你下和平原上的村庄南角墩为原点,用平时恳切的叙述,塑造出一位农民父亲的形象,不刻意追求什么宏大叙事,却把自己对父亲的深情融进岁月的长河中,描绘一幅真实而复杂的乡土中国实景,引人怦然心动!其实,在和平年代,普通老百姓又能有多少惊世骇俗、大起大落的传奇故事?只要将凡人俗事写出“花”来,有特色,有创意,产生共情共鸣,就是好文章,这其实与汪老专注小人物的命运“人间送小温”一脉相承,不是照样独步天下,吸粉无数,而且缔造文学高地,流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在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份清醒,正如文联主席赵德清所言,无论是专业或业余作家,都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学的神圣使命,基层作者更要走出去,向外拓展,登高望远。因此,《在路上》凸显的现实性有余、文学性不足,需要有更多的内容和元素去充实、利用和融汇,正如莫言所言,人的阅历经历毕竟有限,所写的故事很快就会用完,将发生在别人的事情巧妙地变换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文学要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读起来轻松,但也可能过几天就会忘了”作为一名力作频发于文学大刊《钟山》《雨花》的实力派作家,高邮市作协副主席秦汝璧诚挚建议,要提高作品的张力,她写小说时也经常用到散文笔法,同样,我们写散文也可以将小说、诗词甚至方志和民间传说揉合进来,让散文力透纸背,震撼人心。高邮作协王玉清自谦,却一针见血指出许多篇名都太平淡,除了《负喧的日子》外,都似乎缺少诗化和文学性,一个好的标题就是吸引作者的“文眼”,才会一见钟情,明亮的好题目也就是成功了一半,他假装掀了自己“两耳光”,自谑“嘴欠”,却引来大家鼓掌叫好,所谓“良言苦口”,一片赞歌又有何益?!</p> <p class="ql-block">高邮作协长期致力于为本地作者提供交流探讨、共同提高的平台,本次新书《在路上》分享会,还特地请来高邮朗诵协会会长、《安瑶有约》主持人周扬,深情朗读了一篇作品,娓娓动听,令人陶醉。更有意思的是,还有本地时尚帅气的吉他歌手,浪漫而多才地弹奏老狼、李健的两首行板如歌的曲子,恰好高邮湖夕阳如通红的鸭蛋黄,余辉金光照到大家脸上、身上,有一种“人在圣境”的错觉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路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植本土,</span>观照文学世道人心,是动词、进行时,也是一种方向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作者:徐之标,江苏省散文协会会员,高邮作协理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