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之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

꧁༺浪迹天涯༻꧂

<p class="ql-block">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革命年代的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革命题材经典美术作品等红色文物60余件,以及100张新时代以国旗为主题的高清照片,并首次辅以裸眼3D动态展示国旗,展现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和新时代国旗飘扬在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场景。从"CCP"字样的早期党旗、福建平和农民暴动红旗,到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国旗方案的征集论证、开国大典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升旗过程,再到海岛民兵王继才夫妇驻守孤岛32年的两人升旗仪式、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上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红旗故事,如画卷般铺陈开来,书写着中华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展厅现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经典美术作品</b></p><p class="ql-block">井冈山会师</p><p class="ql-block">作者:林岗</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75年</p><p class="ql-block">规格:201cmx382cm</p><p class="ql-block">材质:油画</p><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毛泽东和朱德所率部队的会师,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p><p class="ql-block">林岗,山东宁津人,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留苏青年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狱中斗争》《峥嵘岁月》《群英会上的赵桂兰》等。林岗师承俄罗斯油画艺术传统,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在长期孜孜不倦的人生艺术探索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创作了一批讴歌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史诗画卷。《井冈山会师》创作于1975年。画面中毛泽东、朱德紧紧相握的手,既有"会师"的象征涵义,又起到了"画眼"的作用。画面中湛蓝的天空,高大的老松,以及迎风飘扬的红旗, 使得整体气氛热烈而欢快。作者充分运用色彩表现空间,利用色彩的微妙变化来体现远近、转折关系,以此形成"色彩的交响<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巧渡金沙江</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漾兮</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51年</p><p class="ql-block">规格:189cmx302cm </p><p class="ql-block">材质:油画</p><p class="ql-block">1935年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后,于3月下旬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诱出滇军来援。红军出其不意奔袭云南,直逼昆明。云南当局调集兵力固守昆明, 削弱了金沙江的防务。红军又突然掉头向北,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追堵拦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充分显示出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p><p class="ql-block">张漾兮,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人市》《送饭到田间》《西泠桥》等。张漾兮擅长木刻、兼作油画、水彩、水墨。早年受珂勒惠支影响,作品多宣传抗日救亡与反映旧时社会之黑暗痛苦。后期注重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与民间艺术,作品多以简练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新风貌,富于抒情意味和民族特色。其作品集中反映了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中国动荡变革的社会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过雪山</p><p class="ql-block">作者:吴作人</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51年</p><p class="ql-block">规格:281cmx201cm </p><p class="ql-block">材质:国画</p><p class="ql-block">1935 年 5 月,中央红军翻过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四川西部的夹金山。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了战略大转移,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p><p class="ql-block">吴作人,安徽泾县人,师从徐悲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齐白石像》《三门峡》等。吴作人早年专攻油画,技法精湛、具有传统油画特色,又有鲜明的中国艺术韵味和民族气派。晚年后致力于国画创作,立意自然含蓄、笔墨潇洒,善用比兴状物抒情。《过雪山》创作于 1951 年。画而构图稳定,人物造型生动鲜活。画中山峰高耸,道路险峻,更衬托出行进在风雪中的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夺取革命胜利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狼牙山五壮士</p><p class="ql-block">作者:詹建俊</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59年</p><p class="ql-block">规格:186cmx203cm </p><p class="ql-block">材质:油画</p><p class="ql-block">1941 年 8 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空前规模的大"扫荡"。9月25日,在冀西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为掩护全连转移,主动把日伪军吸引到自己身边,一步步退至悬崖据险抵抗,于弹尽粮绝之际毅然砸枪跳崖。葛振林、宋学义负伤被救,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p><p class="ql-block">詹建俊,辽宁盖县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又入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回望》《高原的歌》《潮》等。詹建俊的作品风格壮丽雄健、气势流畅、充盈昂扬而优美的情韵。《狼牙山五壮士》创作于 1959 年。作者抓住了五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前的瞬间,通过人与山的比拟造型和象征意义,将人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狼牙山峰的造型结合起来,用人物身影与山峰叠印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人物整体气势和神态逼真,表情传神,有巨型石刻般的力量。全幅色调为偏暖的绿色,既表现了战士服装的真实,又烘托出稳定沉着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转战陕北</p><p class="ql-block">作者:石鲁</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59年</p><p class="ql-block">规格:233cmx216cm </p><p class="ql-block">材质:国画</p><p class="ql-block">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西北野战军利用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寻机歼敌。到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p><p class="ql-block">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之一,先后在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陕北公学学习,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代表作品有《延河饮马》《东方欲晓》《家家都在花丛中》等。石鲁的作品形象亲切动人,生活气息浓郁,构思巧妙奇特,以传统山水画表现历史重大题材,使六十年代画坛面目一新,创作出一批风格独具的新国画。《转战陕北》创作于 1959 年。在这幅作品中,石鲁把现代山水画和人物画糅为一体,以热烈的气氛展现了大西北壮丽的山川和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革命伟人。</p> <p class="ql-block">夜渡黄河</p><p class="ql-block">作者:艾中信</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61年</p><p class="ql-block">规格:142cmx320cm</p><p class="ql-block">材质:油画</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部队首先在鲁西南地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接着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经过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在8月末挺进大别山。</p><p class="ql-block">艾中信,上海人,二十世纪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致力于推进中国现代油画写实主义的先驱,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等我国第一代油画大师,对徐悲鸿及其艺术研究较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通往乌鲁木齐》《红军过雪山》《东渡黄河》等。艾中信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革命题材美术作品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全景式风景"的样式,集人物、现场与风景为一体,壮阔宏大,气势逼人。《夜渡黄河》创作于 1961 年,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大场景的构图方式极具张力,人物生动传神。壮阔的空间感更是衬托出静中有动、神兵突现的势态。在处理历史性场面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这幅画显示出作者独到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东渡黄河</p><p class="ql-block">作者:钟涵</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78年</p><p class="ql-block">规格:165cmx380cm </p><p class="ql-block">材质:油画</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1日,为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形势,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自陕北米脂县杨家沟,23 日东渡黄河,与叶剑英、杨尚昆率领的中央后委会合,随后进驻晋察冀解放区阜平县西柏坡村。</p><p class="ql-block">钟涵,江西萍乡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河上炊烟》《密云》《暖冬》等。钟涵的作品多以人与自然的艰苦关系为主题,表现人类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坚强不屈的悲壮气概。《东渡黄河》创作于 1978年,为此,钟涵专门来到陕北吴堡川口村——东渡黄河实地及黄河两岸多次奔走,并找到当年的船工了解情况。画面中黄河翻涌、气势壮阔,主要人物屹立行进于波涛之中,使作品极富韵律感和崇高感。</p> <p class="ql-block">延河边上</p><p class="ql-block">作者:钟涵</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63年创作,1999年重画</p><p class="ql-block">规格:150cmx300cm</p><p class="ql-block">材质: 油画</p><p class="ql-block">延安在 1935 年至 1948 年间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钟涵于 1963 年创作了这幅《延河边上》,表达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群众血肉相连的革命情谊。作者选择了一片灿烂的阳光下毛泽东和农民亲切交谈的背影作为中心形象,令人仿佛置身画中,目送着领袖和老乡沿着河滩漫步远去。毛主席的那种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形象以及对人民的深情跃然纸上。背景中,远方的宝塔山以及中景正在交谈、散步的战士点明了延安作为革命中心的历史环境,老百姓的羊群烘托了军民鱼水之情。远处隐约正在行进的部队则强调了革命时期的战争气氛。</p> <p class="ql-block">北平解放</p><p class="ql-block">作者:叶浅予</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59年</p><p class="ql-block">规格:245cmx155cm</p><p class="ql-block">材质:国画</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15 日天津解放后,孤守北平的博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入绝境。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耐心工作以及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傅作义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1月31 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叶浅<span style="font-size:18px;">予</span>,浙江桐庐人,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莫基人,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大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中华漫画界救亡会负责人,曾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有《印度舞姿》《中华民族大团结》《夏河之秋》等。叶浅<span style="font-size:18px;">予</span>将传统的花鸟画法用于人物画,笔墨顿挫自如,形象生动传神,风格独具。《北平解放》创作于 1959 年,是叶浅予为数不多的大型历史通材中的重点作品。叶浅<span style="font-size:18px;">予</span>以工笔重彩的传统画法,吸收了民间年画的构图色彩处理,烘托出喜庆热烈的气氛。作者同时借用了传统山水画经典"以小见大"的空间把握方式。在画面上创造出中国画特有的"层次空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潮流</p><p class="ql-block">作者:全山石</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86年</p><p class="ql-block">规格:226cmx303cm</p><p class="ql-block">材质:油画</p><p class="ql-block">1949 年3 月23 日,毛泽尔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25 日下午,毛泽东等到西苑机场,同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黄炎培、马叙伦、傅作义等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及来自北平各界的1000余名代表见面,并且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在前往北平的路上,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将介石必定失败。"这就是历史的潮流。</p><p class="ql-block">金山石,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由国家选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系统地接受了苏派油画造型训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英勇不屈》《井冈山上》《娄山关》《血肉长城》等。全山石提倡从生活中发现美,注重写生、采风,又对西方油画技法有深入研究。其油画造型严谨,色彩丰富而变化微妙,用笔生动洒脱,极富韵律感和抒情味。创作题材广泛,兼擅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肖像画尤能见出其精湛技艺。《历史的潮流》创作于 1986 年,画面结构严谨,人物刻画传神,突破了中国油画常见的生硬感。人物与背景明暗对比强烈,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百万雄师下江南</p><p class="ql-block">作者:董希文</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59年</p><p class="ql-block">规格:200cmx421cm</p><p class="ql-block">村质:油画</p><p class="ql-block">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江,胜利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登上长江南岸。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空前壮举。</p><p class="ql-block">董希文,浙江绍兴人,曾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1946年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2-1953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牌浮雕起稿组组长。代表作品有《开国大典》《春到西藏》《哈萨克牧羊女》《千年土地翻了身》等。熊希文在油画艺术上开风气之先,明确提出了"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和理论方法,并在实践上进行了大胆而多样的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百万雄师下江南》创作于1959年。戴希文采用了百万大军乘风破浪即将登岸的一瞬间,以明快的色调,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感和胜利在望的兴奋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p><p class="ql-block">作者:董希文</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1953年</p><p class="ql-block">材质:油画</p><p class="ql-block">油画《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油画突出的主题是开国,画面上共绘出了11位开国时的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形象,他们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馆藏红色经典文物</b></p><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红色宫灯</p> <p class="ql-block">中央人民政府木牌(1949.10-1954.9)</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木牌曾悬挂在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内。</p> <p class="ql-block">福建平和农民暴动时的红旗</p><p class="ql-block">1928年3月8日,福建省平和县长乐乡及附近各乡农军在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一举攻占县城。这是平和农民暴动时使用的红旗,旗面不仅有"C.C.P."字样,还有五角星、镰刀、斧头等元素。</p> <p class="ql-block">福建龙岩儿童团第一大队第四中队第十小队队旗 </p><p class="ql-block">1930年12月,根据《儿童运动决议(草案)》,苏区儿童组织由原来的"劳动童子团"改为"共产儿童团",吸收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参加,主要担负站岗、放哨、送信等任务。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这些孩子们以稚嫩的双肩,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不仅是革命的后备军,更是革命理想的传承者和实践者。</p> <p class="ql-block">川陕省长赤县政治保卫局保卫队队旗</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时期早期,各地政府、革命团体、红军各部队的旗帜、印信、袖章、徽章均未统一。1931年3月1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总参谋部印制《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规定把五角星提到旗顶一侧,突出党的领导地位;镰刀锤子放在旗中央,突出工农阶级地位;五星、镰锤一律用金黄色,以增强美感。不过,各苏区使用的旗帜,有的还保留有"镰刀斧头"的式样。这是川陕省长赤县(今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政治保卫局保卫队队旗。旗幅右上方为顶角向上的五星,旗中间为金黄色交叉的镰刀斧头。</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0师388团一营一连指战员宣誓签名的国旗</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是 1953 年 6 月 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54 军 130师388团一营一连指战员宣誓签名的国旗。</p> <p class="ql-block">离退休老党员用亲手编织的中国结缀成的党旗</p><p class="ql-block">为庆祝建党80周年,全国妇联30余名离退休老党员亲手编织905个中国结缀成了一面党旗。这些老党员有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党旗凝聚着他们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也是千千万万老党员员红心永远向党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达南极点上空时展示的国旗 </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是搭乘"神舟"六号飞行到达南极点上空时展示的国旗,上面有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和首次到达南极点的中国考察团队员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仪式上,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编号100的旗。</p><p class="ql-block">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仪式上,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编号100的红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