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困境,探寻生命奥义一一读《我与地坛》

济宁王海青

<p class="ql-block">直面人生困境 探寻生命奥义</p><p class="ql-block">——读《我与地坛》 </p><p class="ql-block"> 文/ 王海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犁先生说过,要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最好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人生经历。读《我与地坛》之前,我就首先了解了史铁生的人生经历。21岁,是史铁生人生的转折点。在21岁前,他的身体是健康的,而且还是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人。21岁以后,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可以说,他的多半生一直陷于肉体与精神的困境。他曾经三次自杀未遂,后来一步步转变思想,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让生命放出了光芒。史铁生的一生,让我想到罗曼罗兰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史铁生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身体的残疾、患病,让他的关注视角、作品的主题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从我读过的莫言、贾平凹的作品看,他们更多的是对社会、人性的纵深进行探索与呈现。而史铁生的作品更多的是对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进行审视与探求。他的作品的特点,用2002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的授奖词来形容,最确切不过,虽然这是对他的《病隙碎笔》作的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p><p class="ql-block">史铁生创作了350万字高品质的作品,这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作为一棵文学之树,他献给世上那么多的果实,必将营养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他在身受数十年残疾与病痛之后,又无私地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供患者与医学使用。这种高尚的品格,让人敬仰。</p><p class="ql-block">无论在史铁生生前,还是在他去世后,关于他的人与文,可谓众说纷纭。在这众多的论说里,我比较喜欢作家王开岭的《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他把史铁生与孔子、苏格拉底、李白、普希金、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类里程碑类的人物相提并论,说他是那种“以自己的生活、创造、姿态和穿越岁月时的神情,给时代绘制肖像、给人类精神添加着美、尊严和荣誉”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来他以此篇命名发行了散文集。纵观细品他的散文集《我与地坛》,我想到“直面人生困境,探寻生命奥义”十二个字。这既是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的灵魂,也是这部散文集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史铁生把他与地坛并重,不免引人遐想:地坛对他意味着什么?在读了《想念地坛》后,我有了更深入的领悟。在《想念地坛》的结尾,史铁生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出了自己与地坛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关系:“我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史铁生与地坛完全重叠了,谈到史铁生,自然会想到地坛,提到地坛,自然会记起史铁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与地坛十五年的亲密接触中,地坛对史铁生来说,是灵魂汲取营养的所在,是精神成长的“土壤”,是人生的悟道场。史铁生在这里对自己、生命、人生、命运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寻,获得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他的精神境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p><p class="ql-block">史铁生开始坦然、从容接受命运中不可改变的事实,与现实握手和解。在《我与地坛》中,他写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面对生死这样的大问题,都已经如此豁达、洒脱了,世上其它事(特别是不尽如人意的)还有什么放不下、想不开的呢?人没了执念,精神世界才能辽阔如海。</p><p class="ql-block">散文集《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体会理解母亲的爱,是一道亮色。《我与地坛》第二章,《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篇章,都让人感到他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和挚爱。这其中有对母爱的回忆,也有对自己以往不理解母爱的悔责。母爱不仅是史铁生今后大爱的重要源泉,还是引领他一步步勇于直面现实,走出人生困境,走向光明地带的灯塔。</p><p class="ql-block">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让我们明白,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史铁生在文中写道:“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生将是另一番境界。差别是世界的客观存在,承认这种存在,自己精神上才能成长。美丑、智愚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同时存在,互相成就。一般我们把美人、智者、英雄、佛祖看得太重,而忽视、轻视了硬币的另一面。对另一面体恤、包容,才能打开超出矛盾之上的广阔胸襟。</p><p class="ql-block">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经历过生命的起点,生命的过程有无限种可能,关键是面对人生的困境,怎样活出自己的精彩,如何让生命发出大的光芒。作家王蒙写过一篇文章《人生就是一次生命的燃烧》,就让我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柴禾,需要想办法让它燃烧得更充分,这样人生的价值才更大。要想生命发出更大的光芒,需要立志,有大的梦想。王阳明的《示弟立志说》,是一篇值得耐心细读的文章。一个没有明确志向,没有大的梦想的人,是很难让生命发出大的光芒的。</p><p class="ql-block">散文集《我与地坛》中的《好运设计》,论述了生命的目的与过程。史铁生告诉我们,从对目的的焦虑转到对过程的关注上,才应该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完全可以不必太在意结果,要努力把生命的过程设计得精彩一些,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