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舅舅家的记忆

程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亲属,是指因婚姻或血缘与人类个体结成的社会关系,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等亲属又称亲人或家人,其他则称为亲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中国亲属系统,传统以男系为核心,分亲属为宗亲、外亲和妻亲。亲属间,根据每个人的辈分、宗族、年纪与性别,而有特定的亲属称谓。中国人的亲属称谓,具有条理分明、尊卑有序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b></p> <p class="ql-block">宗亲</p><p class="ql-block">宗亲,以本宗男子为主体,还包括未出嫁的在室女子,及嫁入本宗的女性。其中,跟自己父系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为“堂亲”。</p><p class="ql-block">此外,对于本宗在室女子仍属宗亲,一旦出嫁则属于丈夫家族,为外亲。以下为方便理解,本宗所有女子(包括丈夫)亦列在宗亲之中。</p><p class="ql-block">直系亲属</p><p class="ql-block">高祖:祖父的祖父称为“高祖父”。祖父的祖母称为“高祖母”。</p><p class="ql-block">曾祖: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父”。祖父的母亲称为“曾祖母”。</p><p class="ql-block">祖:父亲的父亲称为“祖父”,口语称“爷爷”。父亲的母亲称为“祖母”,口语称“奶奶”。</p><p class="ql-block">父母:称为“父亲”。父亲妻子称为“母亲”。</p><p class="ql-block">自己</p><p class="ql-block">子: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子”、“女”。子的妻子,称为“媳”;女的丈夫称为“女婿”。</p><p class="ql-block">孙:子女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孙”、“孙女”。孙的妻子称为“孙媳”;孙女的丈夫称为“孙女婿”。</p><p class="ql-block">曾孙:孙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曾孙”、“曾孙女”。</p><p class="ql-block">玄孙:曾孙子女称为“玄孙”。</p><p class="ql-block">来孙:玄孙子女称为“来孙”。</p><p class="ql-block">晜孙:来孙子女称为“晜孙”。</p><p class="ql-block">仍孙:晜孙子女称为“仍孙”。</p><p class="ql-block">云孙:仍孙子女称为“云孙”。</p><p class="ql-block">耳孙:《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p> <p class="ql-block">同胞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合称为“同胞兄弟姐妹”,也称“亲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兄亲:父母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者称为“兄亲”,也称“亲哥哥”。兄的妻子称为“嫂”。</p><p class="ql-block">弟亲:父母的儿子中,比自己年幼者称为“弟亲”,也称“亲弟弟”。弟的妻子称为“弟媳”,或偏口语化称为“婶子”。</p><p class="ql-block">姊亲:父母的女儿中,比自己年长者称为“姊亲”,也称“亲姐姐”。姐的丈夫称为“姐夫”。</p><p class="ql-block">妹亲:父母的女儿中,比自己年幼者称为“妹亲”,也称“亲妹妹”。妹的丈夫称为“妹夫”。</p><p class="ql-block">父之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伯父:祖父的儿子中,比父亲年长者称为“伯父”。伯父的妻子称为“伯母”。</p><p class="ql-block">叔父:祖父的儿子中,比父亲年幼者称为“叔父”。叔父的妻子称为“叔母”,或偏口语化称为“婶”。</p><p class="ql-block">姑母:祖父的女儿称为“姑母”。姑母的丈夫称为“姑丈”。</p><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之子女</p><p class="ql-block">侄:对于男性,兄弟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侄”、“侄女”。</p><p class="ql-block">外甥:对于男性,姐妹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外甥”、“外甥女”。</p><p class="ql-block">内侄:对于女性(包括其夫),兄弟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内侄”、“内侄女”。</p><p class="ql-block">姨甥:对于女性(包括其夫),姐妹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姨甥”、“姨甥女”。</p><p class="ql-block">堂亲</p><p class="ql-block">堂亲是指跟自己父系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堂亲可分为“亲堂”和“远堂”,而远堂又分为“同房远堂”和“异房远堂”。</p><p class="ql-block">亲堂,为与自己同源于祖父的亲属。包括父亲之兄(伯父)或父亲之弟(叔父)之子女,合称“堂兄弟姐妹”,再按其与自己之年纪与性别差异分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上述亲堂与自己有同一祖父。</p><p class="ql-block">堂兄:叔父或伯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者称为“堂兄”。</p><p class="ql-block">堂弟:叔父或伯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幼者称为“堂弟”。</p><p class="ql-block">堂姐:叔父或伯父的女儿中,比自己年长者称为“堂姐”。</p><p class="ql-block">堂妹:叔父或伯父的女儿中,比自己年幼者称为“堂妹”。</p><p class="ql-block">同房远堂,为与自己非同源于祖父,而同源与曾祖父的亲属。</p><p class="ql-block">同房远堂的长辈包括:父亲之伯父或叔父,即祖父之兄或弟,合称“叔伯祖父”,再按其与自己祖父之年纪差异分称“伯祖父”、“叔祖父”;父亲之堂同辈,合称“堂叔伯父”,再按其与自己父亲之年纪与性别差异分称“堂伯父”、“堂叔父”、“堂姑母”。</p><p class="ql-block">伯祖父:父亲之伯父,即祖父之兄、比自己祖父年长者称为“伯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伯公”。</p><p class="ql-block">叔祖父:父亲之叔父,即祖父之弟、比自己祖父年轻者称为“叔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叔公”。</p><p class="ql-block">姑祖母:父亲之姑母,即祖父之姐妹称为“姑祖母”。</p><p class="ql-block">堂伯父:父亲的堂兄称为“堂伯父”。</p><p class="ql-block">堂叔父:父亲的堂弟称为“堂叔父”。</p><p class="ql-block">堂姑母:父亲的堂姐妹称为“堂姑母”。</p><p class="ql-block">同房远堂的同辈包括:堂伯或堂叔之儿子或女儿,合称“再从兄弟姐妹”,再按其与自己之年纪与性别差异分称“再从兄”、“再从弟”、“再从姐”、“再从妹”。上述同房远堂的同辈与自己有同一高祖父。</p><p class="ql-block">再从兄:堂叔或堂伯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的称为“再从兄”。</p><p class="ql-block">再从弟:堂叔或堂伯的儿子中,比自己年幼的称为“再从弟”。</p><p class="ql-block">再从姐:堂叔或堂伯的女儿中,比自己年长的称为“再从姐”。</p><p class="ql-block">再从妹:堂叔或堂伯的女儿中,比自己年幼的称为“再从妹”。</p><p class="ql-block">异房远堂,为与自己非同源于祖父或曾祖父,而同源于高祖父或更先辈的亲属。以下主要叙述同源于高祖父的亲属。</p><p class="ql-block">对自己而言属异房,而对自己父亲而言属同房的远堂长辈包括:父亲之伯祖父或叔祖父,父亲之堂伯父或堂叔父,父亲之再从兄或再从弟。</p><p class="ql-block">曾伯祖父:父亲之伯祖父,即祖父之伯父,即曾祖父之兄,称为“曾伯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曾伯公”。</p><p class="ql-block">曾叔祖父:父亲之叔祖父,即祖父之叔父,即曾祖父之弟,称为“曾叔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曾叔公”。</p><p class="ql-block">曾姑祖母:父亲之姑祖母,即祖父之姑母,即曾祖父之姐妹,称为“曾姑祖母”。</p><p class="ql-block">族伯祖父:父亲之堂伯父,即祖父之堂兄,称为“族伯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族伯公”。</p><p class="ql-block">族叔祖父:父亲之堂叔父,即祖父之堂弟,称为“族叔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族叔公”。</p><p class="ql-block">族姑祖母:父亲之堂姑母,即祖父之堂姐妹,称为“族姑祖母”。</p><p class="ql-block">族伯父:父亲之再从兄,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子,称为“族伯父”。</p><p class="ql-block">族叔父:父亲之再从弟,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子,称为“族叔父”。</p><p class="ql-block">族姑母:父亲的再从姐妹,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女,称为“族姑母”。</p><p class="ql-block">异房远堂的同辈包括:族伯或族叔之儿子或女儿,合称“族兄弟姊妹”,又称“三从兄弟姐妹”,再按其与自己之年纪与性别差异分称“族兄”(三从兄)、“族弟”(三从弟)、“族姐”(三从姐)、“族妹”(三从妹)。上述异房之远堂同辈与自己有同一高祖父。</p><p class="ql-block">族兄: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的称为“族兄”。</p><p class="ql-block">族弟: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幼的称为“族弟”。</p><p class="ql-block">族姐: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女儿中,比自己年长的称为“族姐”。</p><p class="ql-block">族妹:族伯父或族叔父的女儿中,比自己年幼的称为“族妹”。</p><p class="ql-block">此外,同源于更先辈的亲属,则长辈统称“族伯叔祖父”、“族伯叔父”,同辈统称“族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外亲</p><p class="ql-block">外亲,是指女系血亲相联系的亲属,包括与母亲有关的亲属和与出嫁女儿相联系的亲属等。与母亲有关的亲戚,例如外祖父母、舅、姨及表兄弟姐妹等。与出嫁女儿相联系的亲戚,例如女婿、外孙子女和姑父及其子女、亲家等。</p><p class="ql-block">其中,借着父亲的姐妹或母亲的兄弟姐妹而连结的亲属称为“表亲”,而前者父方表亲又称为“姑表亲”,后者母方的表亲又称为“姨表亲”。</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的外亲概念范围很窄。例如母族仅算及上下两代,即上溯至母之父母(外祖父母),旁及母之兄弟姐妹(舅、姨),下至母之兄弟姐妹之子(表兄弟姐妹)。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外亲概念的范围也有所扩大,例如母亲的表亲也称为表亲(表舅、表姨等)。</p><p class="ql-block">祖母族</p><p class="ql-block">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即父亲的舅父,称为“舅祖”,“舅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舅公”,“舅爷爷”。舅祖父妻子称为“舅祖母”,或偏口语化称为“妗婆”,“舅婆”,“舅奶奶”。</p><p class="ql-block">姨祖母:祖母的姐妹,即父亲的姨母,称为“姨祖母”,或偏口语化称为“姨婆”,”姨奶奶“。姨祖母丈夫称为“姨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姨公”。</p><p class="ql-block">母族</p><p class="ql-block">外祖父:母亲的父亲称为“外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外公”。</p><p class="ql-block">外祖母: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或偏口语化称为“外婆”。</p><p class="ql-block">舅父:母亲的兄弟称为“舅父”。舅父的妻子称为“舅母”,或偏口语化称为“妗”。</p><p class="ql-block">姨母:母亲的姐妹称为“姨母”。姨母丈夫称为“姨丈”,也称“姨父”或“姨夫”。</p><p class="ql-block">表亲</p><p class="ql-block">表亲,是指借着母亲的兄弟姐妹或父亲的姐妹而连结的亲属。</p><p class="ql-block">自己与父亲姐妹的子女,称为姑表亲(姑表兄弟姐妹);自己与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称为姨表亲(姨表兄弟姐妹、从母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此外,父母的表亲,及母亲的堂亲也为表亲。</p><p class="ql-block">表亲的长辈,包括父母的表兄弟姐妹,及母亲的堂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表伯父:父亲的表兄称为“表伯父”。</p><p class="ql-block">表叔父:父亲的表弟称为“表叔父”。</p><p class="ql-block">表姑母:父亲的表姐和表妹称为“表姑母”。</p><p class="ql-block">表舅父:母亲的表兄和表弟称为“表舅父”。</p><p class="ql-block">表姨母:母亲的表姐和表妹称为“表姨母”。</p><p class="ql-block">堂舅父:母亲的堂兄和堂弟称为“堂舅父”。</p><p class="ql-block">堂姨母:母亲的堂姐和堂妹称为“堂姨母”。</p><p class="ql-block">表亲的同辈,称为“表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表兄: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者称为“表兄”“表哥”。</p><p class="ql-block">表弟: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幼者称为“表弟”。</p><p class="ql-block">表姐: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女儿中,比自己年长者称为“表姐”“表姊”。</p><p class="ql-block">表妹:姑母及姨母、舅父的女儿中,比自己年幼者称为“表妹”。</p><p class="ql-block">妻亲</p><p class="ql-block">妻亲,是指借自己的妻子而连结的亲属。</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以男系为核心,女子出嫁则属丈夫宗族,故没有所谓“夫亲”。但女性对于丈夫的父母、兄弟姐妹,亦有特定的称谓。</p><p class="ql-block">妻之父母</p><p class="ql-block">岳父:妻子的父亲称为“岳父”。</p><p class="ql-block">岳母:妻子的母亲称为“岳母”。</p><p class="ql-block">妻之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内兄:妻子兄长称为“内兄”,或偏口语化称“大舅哥”。</p><p class="ql-block">内弟:妻子弟弟称为“内弟”,或偏口语化称“小舅子”。</p><p class="ql-block">妻姐:妻子姐姐称为“妻姐”,或偏口语化称“大姨姐”。</p><p class="ql-block">妻妹:妻子妹妹称为“妻妹”,或偏口语化称“小姨子”。</p><p class="ql-block">此外,与妻子姐妹的丈夫之间称为“连襟”。</p><p class="ql-block">内兄弟的子女</p><p class="ql-block">侄:内兄弟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侄”、“侄女”。</p><p class="ql-block">女性称夫家亲属</p><p class="ql-block">公:丈夫的父亲,称为“公公”。</p><p class="ql-block">婆:丈夫的母亲,称为“婆婆”。</p><p class="ql-block">伯:丈夫的兄长,称为“伯”,或偏口语化称“大伯哥”。</p><p class="ql-block">叔:丈夫的弟弟,称为“叔”,或偏口语化称“小叔子”。</p><p class="ql-block">姑:丈夫的姐妹,称为“姑”。偏口语化,称丈夫的姐姐为“大姑姐”,称丈夫的妹妹为“小姑子”。</p><p class="ql-block">此外,与丈夫兄弟的妻子之间称为“妯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