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饭后茶余空闲时刻,大家谈论最多的都是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无论怎么聊最后都回归到孩子的身上。或许孩子是我们永远无法绕开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早上在单位饭堂吃早点,大家围坐在一起不知不觉又说到了孩子们的问题叛逆啊,心理问题啊,离家出走啊,早恋呀等等。其间有个女同事就说起了自己曾经两次离家出走的经历,一次是小学五年级,也不过是去了较远的好朋友的家,说远吧也在同一个村,而且在同一条胡同里,晚上迟迟不回家也没有大人来找,自己觉得害怕也就灰溜溜的回家,大人也不曾询问,只是狠狠的瞪了一眼,这一瞪也令她心惊胆战,好长时间也心有余悸不敢再造次。初三的时候面临升学毕业,她又是家中老大家长反对继续上学,想让她早早工作贴补家用,她为了争取继续上学的权利,不得已离家出走,所谓的出走,也是跑到了田间地头的水渠里,中午太阳暖暖的躺在水渠里,也不觉得害怕而且还有点自鸣得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也有点小怕,正在这时,村中的喇叭响起来通知:某某某,赶快回家,家里人在找你,家里人很着急。她说听到这个通知后,她立马害怕了,浑身发抖,两腿瑟瑟,感觉自己从水渠里都爬不起来,通知一声接一声,她的害怕日渐加剧,两腿颤抖,一路小跑跑回家,正好奶奶在院子里,她就躲在奶奶的身后,奶奶抚摸着他的头,但是她依然是全身发抖,她爸从大门走了进来直奔向她,奶奶挥挥手说:去去,孩子知错了。离家出走到此画上句号。</p><p class="ql-block"> 80年代的孩子所谓的离家出走也不过是去邻居家伙伴家玩玩或去田间地头躲躲,夜幕降临自然回家永远都不会走出村庄,更不要说乡镇了,那时交通相对滞后各种信息也比较闭塞,孩子们胆量也小,相对比较恋家依恋大人,什么抑郁呀玩失踪了等等,好像少之甚少!更关键的是每个孩子的身边总有一个安慰或安抚的人,孩子们的情绪相对稳定。出错率相对较少!</p><p class="ql-block"> 00后的孩子,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感觉好像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敢,如今的孩子离家出走,动辄走出县城甚至来到省城,胆大的就是跨省出走,便捷的交通工具壮了他们的胆,手中的余钱,口袋的手机,丰富了他们的想象,也助长了他们离家出走的念头,滋长了他们的野心。社会的浮躁,家长的忙碌,使孩子身边少了一个安慰安抚的人,自然孩子的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p><p class="ql-block"> 早年的出走不过是村域间的走动。而今的出走说大了就是地球村周游。今非昔日,此出走与彼出走不可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孩子交交心,拉拉手,互相拥抱,彼此温暖,别忘了我们不仅有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我们更需要家人的互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的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