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国中国:梵蒂冈大教堂

红萝卜

意大利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自从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便陷入了分裂,一直到1870年才统一。历时1100年之久的罗马神权国家就此终结,庇护九世不情愿地放弃了一切世俗权利,退居梵蒂冈建立教皇国,成为意大利的国中国,亦是世界上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最小的国家,人口六百余,大多为神职人员。 参观大教堂是每个来到罗马游客的必选项目,为此我们一早出发,8点多跨进梵蒂冈国步行到达广场,只见长长的队伍已绕围廊一周。乖乖,就这样的场面导游说还没达到最高记录。 绕左长廊的排队人群 建于1506年至1626年的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年—1514年3月11日)、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建筑和艺术大师不断设计并完善,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 请橫屏观看 <p class="ql-block">教堂前面是能容纳30万人的圣伯多禄广场,出自意大利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贝尔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之手,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仿佛两条手臂环抱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p> 廊顶上的人物雕像 <p class="ql-block">廊顶与教堂平顶</p> 右长廊的开口 长廊的一段 请橫屏观看 圣彼得大教堂与广场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钥匙形状。 教堂与广场的平面图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俯瞰圣彼得大教堂夜景</p> 米字形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进圣伯多禄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感慨。 方尖碑与雕像群 方尖碑与喷泉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立着耶稣的雕像,两边是其12个门徒的雕像。</p> 大教堂前左是圣彼得的雕像,面带微笑,右手握着耶稣给他的两把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位列耶稣12门徒之首,成为天主教的教宗。他来到罗马传教,被罗马皇帝处死,圣彼得大教堂即为纪念他而建造。 <p class="ql-block">教堂前右雕像是耶稣的另一重要使徒圣保罗(右手持剑),他曾是在耶稣回天国之后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后来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被耶稣用光芒罩住并与之对话,从而得以认识耶稣,从一个祸害基督教的人转变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成为基督教最伟大的传教士。</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中的圣门(TheHoly Door),只在每25年(最近的一次打开是2000年)举行一次的圣年(禧年)才打开,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开启圣门的教皇需将自己的徽章钉在门上,现在门上已有26枚徽章,时间跨度有650年。下一次打开圣门是2025年,如果有幸明年圣诞节可以去走一次。</p> <p class="ql-block">圣门最上方的雕塑为两把交叉的钥匙与教皇皇冠</p> 靠近圣彼得广场左侧长廊有一组群雕——《不期而遇的天使》(Angels Unawares),是加拿大雕塑家迪茂德•施马尔兹(Timothy Schmalz)的作品。这组雕塑以青铜和陶土制作而成,描绘了来自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移民群体同时挤在一艘船上,于2019年9月29日为第105届世界移民与难民日安置在圣彼得广场上。 排队两个多小时中,抓拍了一些神职人员和有特点的参观者。 穿制服的学生 终于进大殿了。500根立柱支撑的巨大的建筑空间和450尊艺术价值极其珍贵的雕像,让人立刻感受到灵魂的巨大冲击力。 平时出入的大门 门上的雕像 人物雕像一 人物雕像二 圣门的背面 拱顶 教堂最大的穹顶直径达42米,顶高约138米,由米开朗基罗设计。 穹顶下是贝尔尼尼的旷世杰作—青铜华盖(The Papal Altar & Baldacchino),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祭坛的四个角上,有45米的高大壁柱4根,每根柱脚下部均有一座巨大的雕像屹立在四块坚硬的大理石上,塑造的是隆吉诺、艾丽娜、维罗尼卡和安德列阿等圣人形象。华盖内顶有一只金色和平鸽。 <p class="ql-block">华盖前面通向圣彼得墓室的圆形入口</p> 可惜教堂三宝之一的青铜华盖因装修被遮挡得严严实实,只能下载网络图片。 仰视穹顶与青铜华盖内顶 宗教仪式的盛大场面 第二件宝贝:圣彼得宝座同样出于大雕刻家贝尔尼尼之手。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彩色玻璃上,一只和平鸽在天使的伴随下向下飞翔。 图片来自网络 宝座前正在举行祷告,我们不能入内,只拍到局部。 <p class="ql-block">第三件: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又名《圣母哀痛》、《哀悼基督》。圣母怀抱死去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基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p> 玻璃罩中的雕像 图片来自网络 大门处有贝尔尼尼雕塑的《圣水钵》,水钵呈贝壳状,两个小天使捧着,一种安慰、一种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艺术家把小天使和圣水放在一起,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视水为上帝赐予人的圣洁之物,水是生命之源。 肉鼓鼓、胖乎乎的小天使 教堂里拱形的殿顶、高大的立柱,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金碧辉煌,美仑美奂。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 拱顶和雕塑 立柱一 立柱二 教皇雕像 <p class="ql-block">圣人雕像</p> 石雕《亚历山大七世纪念碑》是贝尔尼尼80岁高龄时(1678年)所作的最后一个雕刻作品,也称《五圣图》,是圣彼得大教堂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群雕中间最高处便是亚历山大七世教皇,呈跪姿全神祷告,并不理会在柩衣下探头挥动沙漏警示时日无多的死神骨架。座下围的四位圣者雕像,彰显了教皇的美德,这是由其他五位艺术家协助贝尔尼尼完成的。左侧外边怀抱儿童的是“慈爱(charity)”之神,她神情充满爱怜;右侧外边脚踩在地球的英国之上的是“现实(truth,意指教皇对英国新教的徒劳压制)”之神(也有“真理”之神的说法),是由两位艺术家联手合作的。 上图中的左侧雕像 上图中的右侧雕像 铺在地上的一幅图标,是象征耶稣的十字架和彼得手握的天堂钥匙。 <p class="ql-block">口衔橄榄枝的鸽子被称为神灵信鸽,来自于圣经故事。大洪水消停后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诺亚开窗放出乌鸦却一去不返,又放出一鸽子,因四处是水鸽子无奈飞了回来,过了7天诺亚又放出鸽子,这次鸽子衔着橄榄枝回来了,说明地面的水退了,后人将鸽子口衔橄榄枝代表和平来临。</p> <p class="ql-block">墙上雕刻的神灵信鸽</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地面上镶拼的神灵信鸽</p> <p class="ql-block">镶嵌画《主显圣容》,1520年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3月28日或4月6日—1520年4月6日)的封笔之作,是圣彼得教堂最美丽的镶嵌画之一。</p><p class="ql-block">此画包含了两个戏剧性的场景。上方是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上山,突然间在他们的面前露出真容,面如朗日,衣裳洁白生辉,圣光和云朵将耶稣托起。在耶稣两边飞腾的是摩西和以利亚,小山顶上躺卧着的是吓坏了的门徒(从左至右):雅各掩面伏地,彼得惊恐万状,而约翰则被惊吓得晕头转向。下方则是被附魔的孩子,画中众人夸张的手势和互动的表情,以及借助多个光源更加渲染了强烈的感情参与。</p> 右下上身裸露的是被附魔的孩子 镶嵌画《谎言》,原作兰施卡利1604年的作品,这幅镶嵌画制作于1727年。这是圣经里一段故事,第一个基督教团体“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个信徒亚拿尼亚试图欺骗圣灵,将出卖田产所得私自留下一部分,却向圣彼得谎称全部奉献,当即倒毙,三小时后他的妻子撒非喇不知已发生的情况,又向圣彼得重复了丈夫的谎言,也当场倒毙。 右下是倒毙的妻子 教堂里的壁画都是用很小的马赛克镶拼起来的,需要找准角度借助光线才能看出来。我们在导游带领下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谎言》中局部可见的马赛克 由于工程浩大、工艺繁杂、要求严苛,一位艺术家一生可能只完成了一件作品,所以后世已无人再做,全都成了绝品。这些绝无仅有的无价资产,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了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脚趾上后人修复的痕迹非常明显 <p class="ql-block">镶嵌画《圣母显圣图》,图中右下的红衣金发少女是童年的圣母玛丽亚。</p> 巨幅壁画与真人的对比 从教堂出来还有一道风景不能错过,那就是教堂左侧帅气的教皇瑞士卫队士兵。 卫队成立于1506年,据说他们特别有契约精神。1527年5月6日,在罗马之劫中,时任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卡洛斯一世率领3万大军包围罗马,意图抓捕教皇。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掩护教皇撤离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阵亡,余下的42名士兵成功掩护教皇安全撤离罗马。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 5月6日也因此被作为瑞士近卫队重要的纪念日。 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据说500多年不变的制服还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排队两个多小时,游览两个多小时,腿酸(站或走)手酸(拍照)脖子酸(抬头仰视)加上肚子也提抗议,但确确实实是值了,因为如此高水平的建筑和艺术难得一见。 <p class="ql-block">注:有关的介绍文字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免费,讲解25 €。</p><p class="ql-block"> 除女士的随身小包外,进入教堂不允许带其他形式的背(挎)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