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上音”,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学校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前身是1927年11月27日由蔡元培和萧友梅共同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p> <p class="ql-block">1927年初名为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解放后,学校曾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p><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是一所公办大学,属于艺术类高校。学校是欧洲音乐学院联盟和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等</p><p class="ql-block">学校现设有作曲指挥系、音乐学系、管弦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民族音乐系、音乐教育系、音乐工程系、艺术管理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音乐戏剧系、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等。现有全日制学生2,841人,教职工517人,专任教师317人,留学生75人次,附中附小学生720人。主校园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汾阳路校区)和零陵路520号(零陵路校区),占地面积82,15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小学同学哥俩好,JIA同学(左)从大洋彼岸回沪探亲,专程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参观,WENG同学回到曾经任教工作过十多年的母校充当向导</p> <p class="ql-block">JIA同学伉俪</p> <p class="ql-block">十八层教学楼是上音的主教学大楼,作曲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学系、声乐歌剧系、音乐教育系、音乐戏剧系、艺术管理系等都集中在这栋大楼里</p> <p class="ql-block">学校学科体系完备,是全国最早拥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专业音乐学院,形成了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应用“四轮驱动”的音乐学科综合体系。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音“音乐与舞蹈学”获A+评级,并列全国第一;“艺术学理论”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20%;“戏剧与影视学”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30%。在2018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艺术(音乐)类A+。2023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持续获优。办学层次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设有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办有附中和附小,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一贯制艺术教育体制</p> <p class="ql-block">老院长办公楼建于1910年代,原为上海犹太人俱乐部,后为上音办公楼,贺绿汀、桑桐等老院长都曾在此办公。这栋楼也见证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老外国专家楼建于1920年代,曾经被用作比利时驻沪领事馆,后被上音用来办公和接待专家,众多国内外音乐专家和教授曾在此留下交流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楼南侧,建于1920年代,曾经被用作比利时驻沪领事馆,也是上音的老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上音老图书馆的北侧紧邻淮海中路</p> <p class="ql-block">现今院长办公的行政楼是上音行政团队工作的地方,和老图书馆楼毗邻</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他是清光绪年间进士,曾被授为翰林编修,后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个法令——《大学令》,热心鼓励和扶持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6年~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践了对中国教育制度民主性质的改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创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p><p class="ql-block">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蔡元培主持“大学院”(即教育部)时,特设“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提出“各种姐妹艺术,各种流派的艺术家都要接触,要善于兼收并蓄,师法西人之长,同时不要忘记我国伟大文明传统,在作画上一定要保存东方人气质、中国画的神韵。要综合,思考,升华,变化,化出的东西要纯,否则不中不西,消化不良,断难有成就!”蔡元培派遣音乐家萧友梅在沪设立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前身),蔡元培兼首任院长</p> <p class="ql-block">1936年蔡元培在上海音乐学院手植松树下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萧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字思鹤,又名雪明,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p><p class="ql-block">1901年萧友梅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音乐学校。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1912年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同时进入莱比锡大学研究教育学 ,1916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1927年与蔡元培先生共同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并担任教务主任。他在办学中坚定爱国主义立场,于1928年带领师生创作出版爱国歌曲专刊《革命与国耻》,拉开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批抗战救亡歌曲创作的序幕,并创作《国难歌》《五四纪念爱国歌》《问》等一系列爱国音乐作品。1929年,学校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亲任校长,使国立音专在困境中得以发展</p> <p class="ql-block">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后应萧友梅之邀出任上海国立音专教务长和教授,他作为理论作曲组唯一的专任教员,教授的专业课多达11门,同时兼授音乐史和领略法两门基础课。以《音乐史》为例,他的参考书目就多达28本,其中24本都是西文的,4本是中文的。黄自创造了不少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次”。发起创办了第一个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上海管弦乐团,并亲任团长。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交响乐《怀旧》。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实现其“要产生民族化新音乐”的理想。为电影创作的《都市风光幻想曲》是中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准的电影片头曲,并介绍爱徒贺绿汀为该片创作插曲,由此将其带入电影行业。创作的《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花非花》等具有久唱不衰的生命力。赵元任曾给予极高评价:“黄自的旋律是流畅的”,“和声大半是朴实的如其为人”,“黄自对于中国字在乐句里轻重音的配置,可以说严格得要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辞去教务主任之职全力从事教学和编写《音乐史》《和声学》两部论著。光为此积累史料就有两万余件,并都做了批注。然而,1938年5月9日因伤寒病去世,凝结了八年心血的两部著作终未能完成,年仅34岁。他是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人民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的雕塑座落在上海青浦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意暇苑内</p><p class="ql-block">贺绿汀(1903年7月20日~1999年4月27日),又名贺楷,湖南省邵东市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教育家</p><p class="ql-block">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从1949年~1999年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他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还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p> 参观就从老图书馆旧址开始 <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基金会副秘书长ZOU老师(右一)专门全程陪同并安排讲解员详细解说</p> <p class="ql-block">德国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式的山墙</p> <p class="ql-block">以敦煌壁画反弹琵琶图像为背景的东方乐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藏族法螺中间是一条龙,围绕周边的是十二生肖</p> 这些文字介绍了上音歌剧院建设过程中,领导、专家、音乐家、建筑师们的倾力协调、发奋工作的场景 <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上音歌剧院)位于淮海中路汾阳路口原上音附小所在地,是集文艺演出、艺术普及、原创基地和国际交流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上海市财政出资投资建造,由法国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法国徐氏声学、英国剧院设计咨询公司等中外团队联合设计</p><p class="ql-block">它是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使整个建筑物悬浮于弹簧隔振器之上,以最大限度减少地铁管道振动带来的影响。歌剧院的外观设计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领航船头,内部设计则充满了艺术感和功能性,拥有极高的声学标准</p> <p class="ql-block">上音歌剧院包括:1,200座的中型歌剧厅:适合各类歌剧、音乐会和交响乐演出;4个排演厅:分别用于歌剧、管弦乐、合唱和民乐排练;专业学术报告厅:用于举办学术讲座和艺术交流活动;先进的声学设备:包括可升降的反声板和字幕显示屏,能提供多语言字幕,满足不同需要的演出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舞台上拍摄观众席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这是设在上音歌剧院中的管弦乐队排练厅</p> <p class="ql-block">南、中、北教学楼和十八层教学楼隔空相望,共担上音的教学重任</p> <p class="ql-block">这是基于学校大礼堂改建的贺绿汀音乐厅,2003年改建落成,和老办公楼毗邻,原为上海犹太人俱乐部的一部分。舞台面积110平方米,可容纳三管编制的乐队演奏,观众席766座</p> 这是设在食堂一楼的小卖部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淮海中路汾阳路口的上音歌剧院正在上演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带来的五部话剧:日出、茶馆、哗变、杜甫、正红旗下,我们也想买两张票来看看,可惜票子早已售罄</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选用的歌曲是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二级教授、<span style="font-size:18px;">男中音歌唱家</span>廖昌永自己最珍爱的保留节目《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他1968年10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95年7月获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1998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在多场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包括“第41届法国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和“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在职业生涯中,与多明戈、卡雷拉斯等多位国际大师合作,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是亚洲少数几位杰出的歌剧演唱家之一。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上音歌剧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的态度,目前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所世界顶尖或一流音乐院校,签署了学术交流及合作办学的战略协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