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碧波万顷的闽南海域中,静静地躺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鼓浪屿,她以那独有的韵味,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温柔,让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旅人,无不沉醉于那份难以言喻的美丽与宁静之中。鼓浪屿的美,美在自然山水,美在人文历史的古韵,美在林巧稚的医者仁心,美在舒婷诗歌的意境里,美在中西合璧的建筑里,也美在文化音乐里……她不仅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砖一瓦,每一树一花,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过往的故事。行走在这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既能感受到西方建筑的浪漫典雅,又能体会到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许多游客心目中,厦门的魅力归功于鼓浪屿,她位于厦门的西南,海域“鹭江”将厦门市区与鼓浪屿岛分割开来。宋朝以前,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有人居住的历史,始于唐代。唐时来自中原的陈、薛等家族先后迁居到鼓浪屿岛上,务农为生,始称“新城”、“嘉禾里”,南宋时期也叫成“五龙屿”。“鼓浪屿”之名,始于明代,因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礁石,石上有洞,每当涨潮时,浪涌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之为“鼓浪石”,鼓浪屿因鼓浪石而名。著名诗人舒婷亦有“失语的石头”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名字之美。这个名字,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轻轻铺展在人们的心田,带着几分古典的韵味与海岛的风情,引人无限遐想。“鼓”字,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它不单是乐器的象征,更似那晨曦初照时,海浪轻拍岸边,与礁石共舞的节拍,悠扬而深远。这“鼓”声,穿透了岁月的长廊,讲述着岛上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探寻那些被时光雕琢的痕迹。“浪”虽未直接出现于名中,但“屿”字已悄然蕴含了海的意境。屿,是海中的小岛,是波涛中的宁静之地,它静静地伫立于碧波万顷之中,仿佛是大海特意为旅人留下的温柔栖息地。每当潮起潮落,浪花轻抚着屿岸,那份细腻与柔情,便化作了对鼓浪屿无尽的向往与眷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鼓浪屿”三字合而为一,更是一种意境的升华。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在这个名字里,有历史的沉淀,有自然的和谐,有人文的温暖,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关于美、关于梦想、关于远方的动人画卷。鼓浪屿,这个名字,就像是一首未完的诗,等待着每一个踏足其上的旅人,用自己的脚步去续写,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那份独属于它的,细腻而深邃的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历史之美。鼓浪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郑成功屯兵抗清的遗址、古代文人的诗词题刻等。鼓浪屿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见证者,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足球队、幼儿园都在此创立,近代的弘一法师、马约翰、林巧稚、卢戆章等知名人物都曾与鼓浪屿结下不解之缘,让人在游览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在于她那份独特的多元文化交融,这里曾是西方列强租界地,留下了许多西式建筑,如哥特式教堂、罗马式圆柱,与中式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万国建筑博览”景观。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象征,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深刻感受到鼓浪屿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蕴。鼓浪屿,她是一首未完的诗,一幅待续的画,一本厚重的书,等待着每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人,去细细品味,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人文历史之美。在这里,时间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成为了记录美好、沉淀情感的温柔笔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自然之美。鼓浪屿拥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翠绿的山峦,以及迷人的沙滩和海上落日,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沙滩细腻柔软,如同铺开的金色绸缎,赤足踏上去,每一粒沙似乎都在轻轻按摩着脚底,带走旅途的疲惫。沿着蜿蜒的小径深入岛内,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茂密的树叶间漏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条绿色隧道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不时传来鸟鸣虫唱,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让人心旷神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海风的咸味,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在进行一场身心的洗礼。登上日光岩,极目远眺,整个鼓浪屿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海天一色,近处红瓦绿树,错落有致的欧式建筑与中式古厝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绝美画面。夕阳时分,天边渐渐染上橘红,余晖洒满整个岛屿,每一栋建筑、每一条小巷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辉,美得令人心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建筑之美。岛上现存有1000余座各式建筑,涵盖了古罗马、哥特式、伊斯兰等多种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的汇集地”,展现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每座建筑,如同一颗颗精心雕琢的珍珠,散落在蜿蜒曲折的小巷与郁郁葱葱的植被之间,它们不仅仅是砖石木结构的堆砌,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每一栋都承载着丰富的故事与历史的痕迹。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色彩斑斓的南洋风格建筑,它们以鲜艳的红、黄、蓝、绿等色彩点缀外墙,配以精致的雕花门窗和优雅的拱形廊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一种热烈而又不失温婉的热带风情。这些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小楼,屋顶覆盖着红色的陶瓦,檐角飞翘,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入了南洋及欧洲建筑元素的灵动与浪漫。而穿插其间的,还有不少古朴典雅的中式庭院和庙宇,它们以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展现着中国古典建筑之美。庙宇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为这座小岛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这些古老建筑上,金色的光辉与斑驳的树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鼓浪屿上还有许多融合了中西合璧特色的别墅,它们或隐于绿树丛中,或临海而建,设计巧妙,既保留了西方建筑的几何美感,又不失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这些别墅的每一扇窗、每一道门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关于爱与梦想、离别与重逢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细细品味。鼓浪屿的建筑之美,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华丽与精致,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深度与历史记忆。每一砖一瓦,每一道裂痕,都是时间的低语,讲述着过去与现在的对话,让人在欣赏之余,更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在这里,建筑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体,而是有温度、有灵魂的艺术品,静静地诉说着鼓浪屿不朽的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文化之美。诗人舒婷长期定居在鼓浪屿,她的家被绿树和鲜花所包围,海浪为她昼夜伴奏,花香装点她的梦境。舒婷在鼓浪屿上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日光岩下的三角梅》尤为著名,被镌刻在日光岩下的花岗石壁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鼓浪屿的自然美景,更寄托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舒婷的诗歌中充满了对鼓浪屿的浪漫想象和细腻描绘,使得鼓浪屿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的地方。作家巴金多次来到鼓浪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南国的梦》一文中写道:“我的眼前尽是明亮的阳光和明亮的绿树,在这个花与树、海水与阳光的土地上,我们做了两小时南国的梦。”巴金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怀念。在巴金的笔下,鼓浪屿不仅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梦幻和回忆的“南国之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林语堂在鼓浪屿接受了四年的中学教育,这是他与西洋生活初次接触的地方。鼓浪屿上的绿草如茵的运动场、西洋音乐等都深深吸引了他,开启了他“脚踏中西文化”的旅程。林语堂在《八十自叙》和《林语堂自传》中详细描述了他在鼓浪屿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位大师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和对鼓浪屿的深厚情感。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晚年在鼓浪屿日光岩闭关修行,期间创作了《清凉歌集》等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也展现了他对鼓浪屿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感悟。弘一法师的修行和创作经历为鼓浪屿增添了一份宗教和艺术的氛围,使得这座小岛更加神秘而富有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名音乐家姚璎格对鼓浪屿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她常常通过音乐来表达对鼓浪屿之美的感受,将鼓浪屿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姚璎格的音乐作品不仅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还融入了西方音乐元素,展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她对鼓浪屿历史、文化和音乐的研究和感悟,使得她的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情感与深度。郭沫若登临日光岩后,挥毫写下《登日光岩》一诗,其中“屹立鹭江第一峰”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鼓浪屿自然风光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感慨。郭沫若的登临不仅让他领略到了鼓浪屿的壮丽景色,更激发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鼓浪屿以其独特的文化之美吸引了无数名人,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笔触和音乐作品,将鼓浪屿的自然风光、人文情怀和历史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这座小岛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梦幻和魅力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日光岩之美。它不仅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更是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的典范。踏上通往日光岩的小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偶尔探出头来的野花,它们似乎在用最质朴的方式欢迎着每一位访客。随着脚步的逐渐升高,海风也愈发清新,带着海水的咸香与花草的芬芳,轻轻拂过面颊,仿佛能吹散心中所有的烦恼与尘埃。终于,当我们站在日光岩之巅,眼前豁然开朗,一幅无与伦比的美景画卷缓缓展开。远处,蔚蓝的大海与天际相接,波光粼粼,一望无际,让人心胸开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宁静。近处,鼓浪屿的红瓦绿树、错落有致的欧式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柔和而温暖的光泽,仿佛每一栋建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静静地诉说着过往与现在。日光岩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壮观景色,更在于那份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力量。站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所有的喧嚣与忙碌都被隔绝在外,只剩下自己与这片天地间的对话。你会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让这份清新与宁静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体会生命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音乐之美。鼓浪屿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岛上的音乐文化积淀深厚,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人才,并建有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鼓浪屿一直是一座很有音乐气质的岛屿,岛上诞生过很多音乐人才,殷承宗、许斐平等国际音乐大师均出生在鼓浪屿。虽然现在岛上的音乐人才渐渐离开,但住在岛上的居民依然保持着热爱音乐的传统,每逢大节日,便自发组织家庭音乐会,让美妙的音乐声充盈整座岛屿,属于这座岛屿独有的音乐文化底蕴,成就了鼓浪屿“琴岛”、“音乐之岛”的雅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鼓浪屿,民众有自己的音乐厅,有全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还有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于2000年1月落成,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景区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这座钢琴博物馆是华侨胡友义先生将自己收藏的70台钢琴运送回国,与原鼓浪屿区政府合作创建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两座馆楼,这70台钢琴分别产于欧洲、美洲、澳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的许多钢琴还经历了两次大战的岁月,就连钢琴上作为装饰物而存在的烛台灯饰,也有了百年以上历史。它们以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远渡重洋,落户在了鼓浪屿的钢琴博物馆,虽然它们经历了不少的大风大浪和日晒雨淋,但是在得到厦门调音师们的完善养护后,不仅音色纯正,外观也依然保持了当初典雅古朴的气质,散发着“乐器之王”矜贵无比的气质。这些钢琴之中不乏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古老的手摇钢琴、还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可以说游客在岛上参观了一次钢琴博物馆,就等于是生动地浏览了一遍世界钢琴发展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转角之美。鼓浪屿鼓新路18号,两条街巷交汇形成了一个45度夹角,一栋三层红色砖楼,状如海上帆船,亭亭玉立,木质路牌,怀旧而复古,增添了文艺气息,因此这里被人们称为“最美转角”,转角遇见爱。岛上随处可见三角梅,因花朵呈三角而名,是厦门的市花。舒婷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诗中写道:即使身在异乡他水,只要想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眼光便柔和如梦,心,不知是悲是喜。1956年,蔡其矫曾写下《鼓浪屿之歌》,称赞鼓浪屿是“彩色的楼船”,这首诗由江吼、杨扬等三人谱成曲,至今传唱。舒婷说,“蔡其矫先生半世纪前的名篇,像岛上矗立的鼓浪石,每一击天风海涛,都有深厚弘扬的回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鼓浪屿的转角,浪漫如微风轻拂面庞,惊喜似转角后的那一抹阳光。巷弄曲折而幽静,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仿佛步入了一个迷人的街巷,引人探寻,引人遐想。时光在这里变得缓慢,漫步在幽长的小巷,鲜艳的三角梅、凌霄花热烈绽放,点缀着墙头屋角,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转角处,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爱的故事,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又仿佛在期待着新的相遇。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就会遇见那份惊喜,遇见那份爱。鼓浪屿,这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海岛,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治愈人心的地方。老别墅随处可见,复古、宁静、悠远,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式的浮雕,交织出一幅万国建筑的壮丽画卷。在这里,转角遇到爱,不仅是一场浪漫的邂逅,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鼓浪屿的秋,等你来邂逅,等你来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晨曦之美。在晨曦初露的时刻,展现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当第一缕阳光羞涩地探出地平线,天边渐渐染上了一抹温柔的橘红,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这一刻苏醒,鼓浪屿也缓缓揭开了她神秘而宁静的面纱。晨曦中,海风轻拂,带着几分凉意和清新,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让人的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净化。海面上,波光粼粼,金色的阳光洒在波浪上,像是无数颗细碎的宝石在跳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远处,渔舟点点,渔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与海面、天空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面。走在鼓浪屿的小巷里,石板路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光泽,两旁的古建筑在晨曦的照耀下更显古朴与庄重。偶尔,一两声鸟鸣从屋檐下传来,清脆悦耳,为这宁静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站在高处眺望,整个鼓浪屿仿佛被一层薄薄的金纱所覆盖,既神秘又迷人。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此刻的鼓浪屿,没有了白日的喧嚣与繁华,只有一份宁静与祥和,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鼓浪屿的晨曦,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我们都会想起这个清晨的鼓浪屿,让那份宁静与美好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与勇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落日之美。日落时分,鼓浪屿更添几分柔情与神秘。夕阳如血,将海面染成一片金黄,海浪轻拍着岸边,似乎在低语着古老的歌谣。站在日光岩顶,俯瞰全岛,万籁俱寂,只余下风的低吟与心的跳动,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留下自己与这片美丽的岛屿,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鼓浪屿的落日之美,不仅在于其壮丽的景象,更在于其带来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鼓浪屿的落日景象壮丽而迷人,夕阳西下时,天空被染成橘红色,半个天空仿佛被抹上了一层橘红色的颜料,云朵在落日的映照下变成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五彩斑斓的颜色,如同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夕阳的光芒笼罩着天空和大地,海面上波光粼粼,金黄色的光芒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宁静和祥和。站在海边,看着夕阳渐渐沉入海平线,不禁让人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种美虽然短暂,但却让人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流逝。无论是站在海边远眺夕阳沉入海平线,还是漫步在沙滩上感受海风的轻拂,鼓浪屿的落日总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感动和心灵的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夜色之美。当夜幕降临,鼓浪屿展现出它别样的美。人潮散去,这座岛屿显得更加真实而迷人在静谧的夜色中,你可以感受到鼓浪屿独特的生命张力,仿佛每一朵花都在海风的吹拂下更加绚烂。古建筑在夜色中更显厚重,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华灯初上,海天一色,你仿佛可以成为那水中央的俏佳人,邂逅鼓浪屿的美丽夜景。鼓浪屿的夜晚迷人而神秘,微风拂面间,仿佛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听见琴声悠扬,在这个宛如童话的岛上,我们与星光相伴,荡漾在夜色中的每一寸空气,感受着它带来的无限美好与自由。夜晚的鼓浪屿,如同一位守夜人,将你引领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让我们共同沉浸于星光的海洋中,在这片夜色下,留下属于我们的记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浪屿之美,不仅仅在于她的自然风光,更在于那份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淀。无论是郑成功的英姿飒爽,还是林巧稚的医者仁心,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而岛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咖啡馆,也藏着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聆听。鼓浪屿,她是一首未完的诗,一幅待续的画,每一次的相遇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的离别都藏着再次重逢的期许。在这里,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让人愿意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份独属于鼓浪屿的,静谧而深远的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6日于耕读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编:张振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副总编:曲德家、刘明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监: 孙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编: 孙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编审:聂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执行编辑:孟文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责任编辑:聂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术编辑:丹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编委:陈红梅、李素宏、聂金萍、何玉敏、郭亚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聂金萍、唐莉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校对: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乐:云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撰文:耕读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版式设计: 慎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期制作:辽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点:鼓浪屿国家风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2024年11月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