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国歌》母本地

烛光

11月6日,抚顺市考古专家、原抚顺博物馆副馆长、抚顺考古总队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客座教授张波;原抚顺市委办公厅退休干部、抚顺历史文物摄影师赖晓原;辽宁省青年作家、抚顺地方历史研究者李想;抚顺地方史志收藏家、辽宁省第十届全民读书“最佳藏书人”获得者辛宝贵和抚顺文物保护志愿者、纪实摄影师魏连重(本人)一行5人,来到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南三家村,参观了南三家村村史馆,观看了抗联英雄、“血盟救国军”总司令孙铭武的英雄事迹和他们创作的《血盟救国军军歌》,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母本。最后,祭拜了孙铭武一家三兄弟的烈士墓。 南三家村村史馆。 南三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单井鑫热情接待了我们。 单书记详细为我们讲述了南三家村的历史。 单书记向我们讲述了抗联英雄、“血盟救国军”总司令孙铭武的英雄事迹。 在2014年9月由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南三家村人,名叫孙铭武(18899月—19321月19日),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总司令。 <div> 孙铭武,原名孙明武,字述周,1889年生于辽宁省清原县南三家村。家中有良田百亩,是当地的大户人家。1908年,孙铭武考入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警官教练所,毕业后曾任兴京县四区区官兼地方保甲团团总。1915年任清原罕羊区区官,兴京东昌区区官。1916年,在千金寨协助张榕组织辽东护国军参与“讨袁”。1919年任奉军第16师工兵第3连连长,后晋升第3营营长。1924年任吉长镇守使第8旅运输队中校大队长,不久充任昌黎县警察局局长,直隶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div>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回乡积极动员乡民亲友举旗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孙铭武同志为总司令,同年,孙铭武同志被汉奸于芷山杀害。面对敌人,他毫不畏惧,慷概赴死,时年43岁。 孙铭武、孙耀祖(孙铭宸),这是一对同胞兄弟。之所以说到这两位,是因为他们不仅已经被人遗忘了很久,并且他们的背后更鲜为人知的是:这两位兄弟是最早参与《血盟救国军军歌》的词作者,也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国歌的母本。 这是《血盟救国军军歌》。 这是《血盟救国军军歌》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对比。<div> 歌词表达了东北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坚定意志。孙铭武等3位作词者,用“起来”呼唤全国民众,第一次把“中华民族”写到了歌曲中,《血盟救国军军歌》也成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母本”。<br></div> 李想拍摄。 参观完南三家村村史馆,我们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单井鑫合影。 随后,单书记领我们前往抗联英雄孙铭武、孙耀祖烈士墓。 清原满族自治县于1993年10月立的“永垂不朽”碑。 这是背面的碑文。 单书记向我们讲述抗联英雄孙铭武的家庭历史。<div> 李想拍摄。</div> 孙铭武、孙耀祖烈士墓在苍松中屹立。<div> 南三家村是抗联英雄孙铭武的老家,在南三家村的“后沟”有孙铭武一家三兄弟的烈士墓。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组织发动400多人,成立“血盟救国军”,孙铭武任总司令。1932年被汉奸杀害,年仅43岁。<br></div> 孙铭武烈士墓。 墓碑背面刻有孙铭武烈士的遗言。 孙耀祖烈士墓。 墓碑背面刻有孙耀祖烈士的遗言。 “千古流芳”忠烈祠。 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团总指挥李春润呈写的请恤文摘要。 抗联英雄孙铭武、孙耀祖烈士永垂不朽!<div> 非常感谢南三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单井鑫对我们的热情接待和详细讲解,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我们要牢记历史,唱着国歌,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div> 摄影及编辑:魏连重 网名: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