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晋山西”前,心如莲花推荐:“老师,您们去山西旅游,一定得去看看木塔”。</p> <p class="ql-block"> 木塔,在山西省应县境内,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成,为辽代萧皇后倡建。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牟尼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木塔,在1958年以邮票形式登上“国家名片”,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6年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近木塔的第一个感觉是古朴、厚重、庄严,一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木塔,继承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焕发着独特的韵味。当年,被慕名来访的建筑大师梁思成称为“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p> <p class="ql-block"> “崛耸木威冠古今,扶摇直透万重云。”木塔高67.31米,呈平面八角形,为“明五暗四,一共九层”结构。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九九归真”的佛教哲学思想,又巧妙地利用力学原理,确保了塔体的稳定与持久。空旷的广场,更显现出木塔的高大感,此时的木塔真如匾额上所书的“天柱地轴”一般,矗立在苍茫的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 进入木塔底层的大门,正面有一尊高11米的释迦牟尼佛祖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周围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线条流畅,色彩绚烂,生动展现了当年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木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杰作,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塔内外挂满了历朝历代的诗文牌匾,既有帝王的御笔匾额,如明成祖朱棣的“峻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的“天下奇观”;又有文人墨客的抒怀之作共60余面。每一面牌匾都是书法艺术的展示,字体或刚劲有力,或温婉秀美。在这座书法宝库面前,让我这位书法爱好者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木塔,尽管走过了近千年,但依然病瑕绝迹。木塔所用木材主要是华北落叶松及槐树、榆树,光建塔就用了三千余立方米,约2600多吨。由于当地气候干旱,风大少雨的缘故,风沙对木料的变质构不成重大的威胁。每年清明前后,许多麻燕飞临木塔,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担当起“护塔卫士”的角色,从而亦保证了木塔的千年不朽。这,成为一大奇观。不过,因时节已过,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许多鸽子,在塔上逍遥自在的行走着。</p> <p class="ql-block"> 木塔,尽管走过了近千年,但仍然雷打不动。大家都知道,木材最怕雷击。但木塔伫立千年,为何没有遭到雷击损毁呢?原来,塔上有一个高达10米的塔刹,它通体用金属组成,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铁轴,就插在了横梁架构之上。外面还有八根铁链子,紧紧地扒着塔顶,形成一个伞形的避雷器。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 木塔,尽管走过了近千年,但依然屹立不倒。木塔,经历了40多次地震,200多次炮弹袭击和常年大风后,还稳稳地走向千年。斗拱,是位重要“功臣”。整座塔没有用一根铁钉,木塔从上到下共用到了54种480朵斗拱,全靠榫和卯按照复杂和简单程度施于不同的位置。斗拱把一个大结构件变成许多小木块,互相之间又有榫卯联结在一起。地震时产生的力是一个水平方向的惯性力,由于斗拱是很多小木块组成,彼此之间还有一定的缝隙,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这样,地震能量和炮火的冲击力等,都被它慢慢消耗掉了。应县木塔,是中国斗拱登峰造极的建筑作品,有“斗拱博物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斗拱,常常通过榫卯结构进行连接,使得建筑物既稳固又美观。榫卯,一凸一凹,一盈一亏,阴阳结合。它既能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又能可拆卸可组装不伤构件无损建筑。“榫卯之妙,在于无声”。但,榫卯无声胜有声,它告诉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的人生哲学。</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探寻中国唐宋的建筑艺术,需要去日本寻找。是吗?你可能太不了解祖国的建筑史了。其实,只需一座应县木塔,就可以完败什么日本的所有木构建筑了。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的:“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个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木塔这个名字太普通太土气了,并没有同为“世界三大奇塔”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叫起来有意境,显得有气派。是吗?你可能太不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了。“木”,名符其实,整座塔都是木材构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求实精神,接地气服水土。“木”,在五行元素中象征生长、升发,代表新生、希望和向上的力量。如果你再去现场体验一番,木塔这名字太有内涵,太有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 我走出景区,看看时间还早,就跟大门口一位做买卖的兄弟聊了一会天。他告诉我,当地有个习俗。应县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听父母讲木塔的故事,这是“听塔”。学会走路后,跟父母去“看塔”,接着去“登塔”。长大后,孩子从父母那里传承过来,给别人讲木塔的故事,这是“说塔”。成了家,还须请一个塔模型回家供着,这是“敬塔”。木塔,已成为应县百姓心中的一种标志,一种敬仰,一种独特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那么应县木塔是史诗中斑斓的一页。期待,应县木塔再度续写下一个璀璨的千年。</p> <p class="ql-block">(走晋山西之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