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淮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设立山阳郡以来,一直是历代郡、州、路、府的治所。历史上的淮安府管辖九县两州,从明代到清代共有199位知府在此供职。这里不仅审理过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赈灾案”,还与《窦娥冤》《施公案》等名剧的创作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漫步在淮安府署的古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雄踞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1千米左右,占地近2万平方米。府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步入府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雄伟的大门,门上“淮安府署”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两侧各有一尊石狮子守卫着入口处,威武庄严。穿过大门,便能看到府衙内的建筑布局,每一处都透露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38号。走进府衙,仿佛走进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府衙内的建筑错落有致,每一栋房屋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大堂、二堂、三堂依次排列,每一步都让人感受到古代官衙的庄严肃穆。大堂前的照壁长达七丈,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案,彰显出府衙的气派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仪门,不仅是府衙的礼仪之门,更是历史的见证。在封建时代,新官上任、上级官员来访时,都要在仪门前下轿,由等待的官员迎入仪门。当遇到祭祀大典、喜庆活动或皇帝颁发大典时,仪门也会大开。进入仪门有严格的规定,上级官员走中间的正门,府内工作人员走生门,冈犯走死门。西边的清代淮安府衙仪门前,还保留着一块清光绪年间的告示碑,碑文上的“钦加三品衔补用道江南淮安府正堂”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淮安府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淮安府衙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人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府衙内的介绍牌匾上,清晰地写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淮安府衙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府衙内房屋众多,分东、中、西三路而建。大门对面有一座七丈长的照壁,大门后是仪门,两侧各有牌坊一座,名为“表海明邦”、“长淮重镇”。走进府衙,仿佛走进了一个庞大的古代建筑群。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共同构成了淮安府衙的完整体系。参观者们沿着古道前行,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欣赏那些精美的建筑细节,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戒石坊是皇帝赐给府衙作为官场箴规的建筑,南面题写的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所撰的“公生明”三个大字。戒石坊前方就是淮安府衙大堂,大堂南面有东西两排房屋并列而建,分别是淮安府的六科,按古时左文右武的习俗,东侧为吏、户、礼三科,西侧为兵、刑、工三科,对应中央六部,是淮安府衙内的法定机构,也是知府办事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特征,大木构架为叠梁式,属小式做法。檐下斜撑的花纹与雕刻都吸取了地方做法。大堂建筑设前廊,顶部采用乌篷轩做法。两山为悬山式屋顶,五花山墙;建筑的屋顶用瓦也是民居中常用的青灰陶瓦,而非琉璃瓦件。正脊用板瓦砌筑成清水脊,两端置鱼吻;墙体则采用常用的青砖砌筑三七墙。砌筑时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降低了造价,有保温效果,是淮安地区民居中常用的砌墙方法。大堂内宽敞明亮,屋顶覆盖瓦片,前方设有石阶入口,并放置了几座灯笼装饰,显得庄重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大堂占地500多平方米,进入大堂首先看到的是由皇帝钦赐、宋代思想家朱熹撰写的“忠爱”二字的匾额,意为忠于皇帝,爱护子民。这里是淮安知府升堂办案、颁布大典的地方。大堂内悬挂着红色灯笼,下面是一张书桌椅组合,上面摆放了一些物品。右侧墙上有两排红底黄字的对联,左侧也挂有一些横批,整个空间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大堂前有一副有趣的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p> <p class="ql-block">这副楹联不仅表达了古代官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无论身处何位,都要心系百姓,为民服务。这副楹联悬挂在大堂前,仿佛在向每一个走进府衙的人传递着一种精神和信念。</p> <p class="ql-block">大堂、二堂之间有“三槐台”,二堂后为官宅上房,再后为“镇淮堂”。府衙内的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共同构成了淮安府衙的完整体系。参观者们沿着古道前行,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欣赏那些精美的建筑细节,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府衙内的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处室内空间内,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俭养廉”,内部摆设了一些书籍和桌椅等物品,显得简洁而雅致。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官衙的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p> <p class="ql-block">古代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精巧,装饰精美。一间房间内,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盏红色灯笼,墙壁则采用了灰色砖石材质,并配以木质梁柱结构,整个空间显得古朴而庄重。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口,旁边有一棵大树遮挡着阳光。大门上挂满了绿色植物装饰品,并贴有一些告示纸条。这样的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气息。府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淮安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p> <p class="ql-block">拜印台,老爷的官印就供奉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一条石板路穿过茂密的绿树丛间,通向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大门两侧各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守卫着入口,整个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感觉。这样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作画的情景,仿佛穿越回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庭院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群由木质结构构成,屋顶覆盖青瓦,门窗格栅精致细腻。门口两侧各有一位身穿传统服饰的人站立,显得庄重而典雅。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也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小学堂清新雅致,是给府上小姐们专用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湖边的风景画。画面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塔楼,位于一个小岛之上</p> <p class="ql-block">有点苏州园林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越级告状笞打50!</p> <p class="ql-block">人骨吊灯,阴森恐怖。</p> <p class="ql-block">满清十大酷刑?</p> <p class="ql-block">这个刑罚太离谱了!</p> <p class="ql-block">刽子手!</p> <p class="ql-block">腰斩台,太过残忍,清雍正年间被废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