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无柄契丹文官印的赏析(锈色篇1)

兰雪斋后人

在《金代官印汇考》一书中,收录不少珍稀契丹文官印。这些契丹文官印,由于“契丹文”文字属于消亡的死文字,再加以这些文字,被“叠篆化”,基本失去契丹文的本源面貌,则更加难以破解。<br> 在《金代官印汇考》一书中收录了一款“七字契丹大字”官印:<br> 此印20世纪80年代初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村出土。铜铸,方形体.板状柄,印而凿刻契丹大字叠篆阳文两行七字: 印文设计精美,凿刻较为规整。边长7.6厘米.宽7.6厘米,通高4.87厘米。<br> 这七个契丹大字叠篆印文释成契丹楷体大字.可以解读出契丹文大字,五个;第三字、第四字不识;其中最后两个契丹文大字的“叠篆体”,目前解读为“之印”。<br> 这种官印,我们只能从简单的视图,包括黑白照片和印文的拓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这种官印的内容,即所谓的“过眼”,无法真正地的“过手”、“过眼”。<br> 欣赏和把玩这种契丹文官印的真实原貌,特别是欣赏契丹文叠篆书体之美,进而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九叠篆”,这种书体的演化过程。<br> 幸运是,笔者收藏到一款这种的官印,美中不足的是,这款官印,没有印柄,是印柄被砸去,还是制作过程的半成品,没有焊接印柄,由于印背被厚重的硬锈遮盖,初步印象,是印柄丢失!<br> 下面是笔者从赏析角度,研究这方印章的过程,这方印章是生坑“绿黑硬锈”: 以上照片,为这方印章刚出世时候的照片、表面是黑褐色的硬锈,下面是被硬锈盖住的绿锈,绿锈层下是附着在印章表面的红色“赤铜矿”层,这三层不同性质的锈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印章的表面硬锈层。<br> 当你亲手抚摸,用放大镜,现代化手机的照相功能等工具,仔细观察这种硬锈层,下面是印背不同部位的硬锈,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演示图:<br> 可以看出这些自然天成的硬锈,实际是点状锈点,它们并不是均匀分布,出现出由稀而密的状态。<br> 在印背上有一块原拾宝人利用工具铲挖去一小块硬锈,形成的露铜区块,下面是这一区块的不同放大倍数手机的照片:<br> 在同一光线下,相同部位的硬锈,在不同放大倍数下,颜色由黑绿到浅绿,再到微微淡绿,而硬锈点也逐渐放大,呈现出菱状形态。<br> 下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出锈点的真实本貌。为某种自然界“盐类化合物”的“结晶体”:<br> 原拾宝者初步清除了印面的锈色,使得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印章的印面,下面我们的重点,仍然放在硬锈的形态上,看看附着在印文笔划线条上硬锈的状态。<br> 下面是不同角度拍摄的印面的放大照片:<br>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这种“阳文”印文,其印文表面锈重,而形成阴文的底部,锈轻,是微小颗粒。 上面是不同部位硬锈,可以看出有不同锈色。下面是同一部位不同放大倍数的照片: 印文的阳文部分表面锈重,颗粒大,阴文沟底锈轻,颗粒微小,高科技照片表现的“淋漓尽致”!<br> 下面是印面“露铜”部分的放大示意图:<br> 这四种“露铜”形式,第一种是硬锈层被工具的铲挖,去掉表面硬锈层。仍然留存有部分细小硬锈点,第二种可能在外力作用下,部分硬锈层字体整体脱落,露出附着在青铜印章表面的“赤铜矿层”,这种锈层是在大自然的氧化作用,青铜器表面生成锈层,薄而致密,呈现红色或淡红色,对青铜器起保护作用。<br> 第二行的两张照片,是这种“赤铜矿层”在自然情况下的不同状态。<br> 下面的图片,是这方契丹文印章上三种露铜类型: 这方“契丹文七字”印章,为我们提供了北方出土青铜制品,其锈色生成机理的真实标本,在《艺术品的铜和青铜》一书中写到,<br> “古代和历史时期的金属器皿在腐蚀过程中形成的铜氧化物是赤铜矿(Cu2O),这是红色的氧化亚铜。”<br> “典型的氧化亚铜呈现出暗红色到橙红色,有时具有金刚石般的光泽。如果结晶很好,赤铜矿也可显现橙黄色。事实上,赤铜矿可以显现出一系列颜色:黄色、橙色、红色以及暗棕色,这取决于它含有的杂质,……。”<br> 在“赤铜矿层”上,常常是蓝绿锈,这些锈的基本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r> “作为腐蚀的产物,……,只有两种铜的碳酸铜矿物是最重要,它们是孔雀石[CuCO3˙Cu(OH)2]和蓝铜矿[2CuCO3˙Cu(OH)2]。”<br> “它(孔雀石)却是埋藏于土壤中的铜合金器器物腐蚀过程中生成铜锈的重要组成,在土壤环境中,金属基体上的最初腐蚀产物是赤铜矿,而孔雀石通常形成与赤铜矿层之上。正是由于这层腐蚀产物生成的均匀性,使得许多青铜器上的铜锈十分迷人。”<br>“ 有时,在抛光的腐蚀青铜器样品上能够看到一个显著特征,既有多层孔雀石与赤铜矿交替排布形成锈层。”<br>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就是古钱币的“红斑绿锈”:<br> 这种“红斑绿锈”在这方契丹文印章的印面上也存在:、 这种“红斑绿锈”,恰恰说明了青铜器的“赤铜矿”锈与“孔雀石”锈的生成机理和相互关系。 现在问题是印背上黑色硬锈是什么物质,下面是印背上锈色的种类: 下篇文章,笔者将试图解释这种硬锈的秘密。作为一个话题的“引子”,下面这张照片是利用荣耀手机,拍摄高倍数印背上某一部位的照片,初拍摄到这张照片时候,令笔者十分惊异: 照片显示,这些结晶硬锈颗粒许多是红色,一部分是蓝绿色晶体,更多地是褐色,好像是红色颗粒,氧化褪色所致,它们在人们的视觉中会形成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