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去年早些时候就想到扬州瓜洲古渡公园一游,但听说古渡公园南园仍在修缮没有对外开放,就打消立即成行的念头。今年从网上了解到古渡公园南园已经修缮一新、展露新姿迎接游客的到来。今天(2024年10月9日)从扬州火车站坐16路公交车到瓜洲桥下车,步行一段距离就达到刻有“瓜洲古渡”牌坊。</h1> <h1>看到牌坊的背面有“诗渡瓜州”立刻让我感觉到瓜洲古渡公园一定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历史上文人墨客梦想的精神家园意境犹存。</h1> <h1>很快来到瓜洲古渡公园北门,只见门的牌匾上写着“江河天地”四个大字,我想瓜洲处在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与镇江三山隔江相望,这里江水浩渺,水云相接,用这四个字,代表这里有水天相接的宏伟气象。看到北大门建筑风格应该属于带有禅意的唐式门楼,这与“诗渡瓜洲”主题很契合</h1> <h1>北大门两边有副楹联,写有“空波两岸明,地分吴楚星辰内;桂楫中流望,水迫沧溟宇宙间。”听说是扬州大学华干林先生从唐人吟咏瓜洲的诗句中采集的。楹联的书写者是是全国著名书法家刘金凯先生。<br></h1> <h1>瓜洲是历史文化古镇始于晋、盛于唐,有着悠久历史,很多文化名人在此留下过墨痕印记,宋朝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便写于这里。</h1> <h1>古渡公园北园的彤云阁是公园地标性建筑,采用三层重檐官仿古建筑,建筑总高度约26米,结构采用钢木混合形式,内设电梯,可供旅客登高览胜远望:可见南面长江如带,吴山点点;北面绿杨城郭,古今辉映。古老的伊娄河在我们脚下静静流淌,向人们讲述着这座瓜洲古镇的千年历史故事。可惜今天大门紧闭未能入内登高观景,令人遗憾。</h1><br> <h1>我们看到彤云阁是整个古渡公园中体量最大的建筑,它的建筑特征为官式楼阁,从四个方向看完全是一样的对称形式,以突出建筑的庄重巍峨。屋顶采用三重檐十字脊,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即四个山面都是歇山式,故又称“四面歇山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非常特别的屋顶形式。</h1> <h1>根据瓜洲历史资料记载,彤云阁始建于宋代,原是瓜洲城东龟山上的一座寺庙,又名龟山寺,后更名为玉皇阁。彤云阁历史上曾经屡建屡废,据说在乾隆年间曾经修缮过一次,有清代文人王豫的《彤云阁记》为证。</h1> <h1>乾隆四十四年,王豫尚处幼年,他跟着其祖父去游览彤云阁。他祖父是一位绅士,看到彤云阁已破败不堪,便捐出银两,请来工匠,花了三个月时间,对彤云阁进行了修缮。王豫所撰《彤云阁记》的石刻,就在今彤云阁院子里。</h1> <h1>笔墨丰润稳重“彤云阁”三个大字是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书写。彤云阁四周有不少楹联,最为著名的楹联是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写的“登临襟抱阔,水影天光前处镜;吸纳气神清,斜坡石径那边桥。”纪宝成先生是瓜洲人,他出生贫苦,但一生励志,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十二年,是新中国最知名的大学校长之一。</h1> <h1>纪宝成先生对家乡建设十分关心,尤其是对瓜洲由盛而衰常感痛惜。当他听说瓜洲建成了古渡公园的消息,十分高兴,特地来游,并赋诗一首:</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七律 《游瓜洲古渡公园》</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商旅如云千百载, 齐公改水利生民。</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放翁豪迈瓜洲渡, 太白动情扬子津。</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伊娄河边桑梓地, 彤云阁外故乡云。</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携亲结友园中步, 解得乡愁重万钧。</span></div></h1> <h1>彤云阁北面为广场,广场北首置铁犀一尊。为了驯服经常泛滥成灾的洪水,常常将铸有铁兽动物放置江边,以镇水妖。</h1> <h1>稍后我们来到瓜洲古渡公园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瓜洲古渡公园”匾牌,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管俊书写的。</h1> <h1>公园门口有一块伊娄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h1> <h1>伊娄运河开凿于唐朝开元年间,已静静流淌了近1300年,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伊娄河的开凿使瓜洲成为长江与运河交汇点,并把渡口从扬子津移到瓜洲,瓜洲千年古渡的历史由此开启。</h1> <h1>从唐至清,瓜洲一直是江南漕运的重要节点和转运基地。瓜洲渡与镇江的西津渡也是长江重要的对渡码头,加上瓜洲城与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共同扼守长江门户,从此瓜洲逐渐繁荣兴盛。所以说瓜洲是因长江而生,因运河而盛。</h1> <h1>我在古渡公园南园打卡留影。看到两边楹联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据说是采用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书愤》中的诗句。</h1> <h1>古代扬州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说。清代瓜洲有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叫锦春园。相传锦春园原名叫“吴园”,乾隆南巡到瓜洲,曾作为行宫。但乾隆觉得吴园的名字与“无缘”谐音,不吉利,便赐名为“锦春园”,并多次为园林题写匾额、楹联、诗词。这在《瓜洲续志》和《扬州画舫录》中都有详细记载。</h1> <h1>古瓜洲在历史上非常繁华,据《嘉庆瓜洲志》记载,明清时期瓜洲曾有著名的十景:石桥踏月、天池夜雨、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江钓艇、金山塔灯、银岭晴岚。可惜这些著名风景在岁月中逐渐消失了。</h1> <h1>银岭塔原是一座自来水塔,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了契合公园意境,在这次改造中,设计人员将它改造成一座景观塔。取意瓜洲古十景中“银岭晴岚”。银岭也正好与镇江的金山相呼应。登高远眺,长江如带,隔岸金焦两山尽收眼底。</h1> <h1>在上中学的时期我就读过冯梦龙《警世通言》。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仍在记忆中:“明朝万历年间,京城名妓杜十娘,偶遇江南布政司的公子李甲,二人情投意合。李甲为此不顾学业,流连青楼,耗尽了钱财,鸨母将其斥逐。于是杜十娘便设计赎身从良。李甲在好友柳遇春的帮助下,以三百两纹银赎出杜十娘。二人拟逃回浙东老家,行至瓜州古渡之时,邻船新安人富商子弟孙富,窥得杜十娘貌美如花,为之倾倒。次日,孙富假意与李甲接近,饮酒畅谈,谈到杜十娘时,李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孙富以伦常利害说服李甲,并允以千金买下杜十娘。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假意应允。第二天,杜十娘穿上盛装,在二人交换钱银之际,打开随身珍藏的百宝箱,将珍藏的满箱珠宝展示人前,而后一一抛入江中,随后投江自尽……”沉箱亭,是为纪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说而建的。</h1> <h1>仔细观察发现,沉香亭下面是一艘石化的古船造型,八根廊柱撑起了八角形的飞檐穹顶。扬州著名书法家蒋永义书写“沉香亭”三个字。</h1> <h1>沉香亭旁边汉白玉的女子雕像就是杜十娘,是出自扬州雕塑大师常再盛老师之手。</h1> <h1>古渡广场景区牌楼上写有“含江口”,是取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之意。</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古时扬州有广陵潮,瓜洲有长江潮,登上亭子可以看到长江潮起潮落,所以取名观潮亭。观潮亭前留下我的身影。</h1> <h1>观潮亭前的“瓜洲古渡”石碑,是瓜洲的形象名片,也是游人到瓜洲的打卡点,但题字却没有落款。这一块碑是有故事的。那是1980年,中日外交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件——唐代佛学大师鉴真的塑像从日本回中国巡展。按照鉴真东渡线路,需要经过瓜洲,有关部门要求树立“瓜洲古渡”标志。因为事情比较急,一时找不到书法名家题字,于是瓜洲闸管理处就在瓜洲找了个会写毛笔字的人,这人名字叫张发清,是瓜洲浴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因嫌当时给他的毛笔小,他便撕开棉袄,用棉絮醮墨,在报纸上写下“瓜洲古渡”四个大字。虽然他不是专业书法家,也没有专业工具,但字体苍劲有力,也应了一句话“高手在民间”,由此可见瓜洲的人文底蕴厚重。</h1><br> <h1>洗心堂~因为主持开挖伊娄河的润州刺史齐浣字洗心,这个堂就是纪念齐浣而建的。瓜洲因运河而兴盛,齐浣对于瓜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没有齐浣就没有伊娄运河,没有伊娄河就没有瓜洲渡,就更没有瓜洲历史上的繁荣。洗心亭内,有用扬州漆艺的手法做成的齐浣像。</h1> <h1>公元737年诗仙李白对润州刺史齐浣开凿了二十五里的伊娄运河,缩短了运河入江航程,减少了航运风险,更成就了瓜洲的千年繁华。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称赞齐浣的功绩:“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李白也因此成为宣传伊娄运河的第一人。<br></h1> <h1>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张若虚、王安石、苏轼、陆游、杨万里等,都在瓜洲留下了诗词歌赋。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描写瓜洲的诗词有近万首,因此瓜洲也被誉为“诗渡”。</h1> <h1>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横空出世,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为纪念先贤,传承文化,全国首家以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为内容的主题展馆~张若虚纪念馆暨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在瓜洲镇。</h1> <h1>中午时光我们在此品尝了古渡锅盖面,味道鲜美,价廉物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