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五千年 【南北朝】

简乐

<p class="ql-block">文字:简乐</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71236405</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瓜步之战</span></p> <p class="ql-block">  自西晋覆灭,南北分裂后,广大中原人民就陷入了无边的苦难之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代代优秀人物前赴后继,致力于统一的英雄时代。</p><p class="ql-block"> 因宋文帝的年号为元嘉,故这场大规模北伐被称为元嘉北伐,或者元嘉之战;又因为此战中,拓跋焘兵临长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叫瓜步之战。后世大词人辛弃疾曾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内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之句,说得正是这段千古教训。</p><p class="ql-block"> 刘裕本无远大理想。第一次北伐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仍是繁衍子孙,过舒坦日子。自义熙四年(408)结发夫人臧氏病死后,他寻花问柳的勾当便无人约束了,又接连纳了袁、孙、吕三个如夫人。义熙九年(413)袁氏生五子义恭,孙氏生六子义宜。义熙十一年(415),吕氏生七子义季。刘裕成了梦寐以求的“多仔公”,很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 剪除异己之后,刘裕以长弟刘道怜为荆州刺史,控制上游,以十九岁的长子刘义符为兖州刺史,控制北府,自己以宰相控制扬州和朝政,刘氏家族的势力得到空前巩固,刘裕觉得志愿都已达到,更无其他事情可做。</p><p class="ql-block"> 但是,自从朝廷加授刘裕为太傅,特许刘裕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参拜不名之后,刘裕的心态突然起了波澜。东晋最高荣誉官是所谓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傅排列第二。东晋臣子觐见皇帝,上殿不得佩剑著履,入朝必须疾走(称为“趋”),行礼必须呼名。从汉以来,臣子荣授太傅职务的本来就不多,享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参拜不名等殊荣的更少。刘裕环首四顾,无人可与自己比肩,固然十分得意;但抬头一看白痴天子尽在咫尺,自己犹在皇帝宝座之下,又觉得怅然若失。于是,刘裕做起了皇帝梦。</p><p class="ql-block"> 当皇帝自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时髦的做法不是直接弑君篡位,而是诱使当政的皇帝自觉才能浅薄,心甘情愿地让位,称为“禅让”。这不仅要求受位者有权有势,而且要求受位者立有顺应全国民意的盖世奇功。当时只有北伐后秦,收复汉晋故都长安与洛阳,才是顺应全国民意的盖世奇功。刘裕焦虑地等待机会。</p><p class="ql-block"> 义熙十二年(416)正月,鲁宗之之子鲁轨在后秦的支持下,率兵围攻雍州的襄阳,给了刘裕北伐后秦的借口。二月。刘裕自封为中外大都督,宣布北伐。然而朝廷大臣纷纷进言阻止。这并不奇怪,他们的思想比老百姓要复杂,主要是担心北伐万一失败,偏安之局难保,影响到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有刘裕死去长婿徐逵之的叔父徐羡之一言不发。有人询问其中的缘故,徐羡之道:“我官位刚到五品,志愿便已满足。于今慕容超、谯纵均已平定,大晋疆域东西万余里,相公仍不满足,还要平定后秦。相公的思想与我们大相径庭,深不可测,还是不干预得好。”徐羡之已经看出刘裕要立功当皇帝的企图。北魏大臣崔浩听说刘裕准备北伐,一语破的指出:“刘裕是晋安帝的曹操(意思是刘裕在行事上跟曹操性质一致,都是想要篡位的权臣)。”</p><p class="ql-block"> 八月,刘裕长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刘穆之为左仆射、中军将军府军司,徐羡之为太尉左司马,共同负责太尉留府事;令徐州刺史刘怀慎负责京师保卫工作。一切安排妥当,刘裕宣告发兵。</p><p class="ql-block"> 北伐前锋分水陆五路,其中,彭城内史刘遵考、将军沈林子率军由汴水经荥阳入黄河西征,将军王镇恶、檀道济率兵顺淮、淝直取许昌、洛阳。这两路人马是北伐军的主力。刘遵考是刘裕的族弟。王镇恶是前秦宰相王猛的嫡孙,前秦被后秦取代,遂奔东晋,发誓要灭后秦以雪恨。此二人甚得刘裕信任。新野太守朱超石、将军胡藩率步兵径赴武关(今陕西丹凤),冀州刺史王懿率水军由淮转泗、济、清诸水入黄河。这水陆三路作为前二路的侧应和后援。刘裕亲率主力沿王懿所行路线北上。</p><p class="ql-block"> 不到两个月,王镇恶、檀道济一路军行神速,连克项城、许昌、成皋(今河南荥阳上街镇),占领洛阳;刘遵考、沈林子一路劈波斩浪,进入黄河。同时,王懿一路攻占了北魏的滑台(今河南滑县);朱超石、胡藩一路北渡黄河,牵制住北魏军队;沈田子、傅弘之一路向西穿插,十分顺利。刘裕率领主力也到了彭城。</p><p class="ql-block"> 眼见大功指日可建,刘裕迫不及待,于十一月派左长史王弘还建康,向朝廷索取“九锡”。这“九锡”是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赐给的九种一般只有君主才能享用的器物,从汉以来,索取“九锡”成为权臣篡位的一个阶梯。十二月,刘裕的心腹刘穆之在建康病死。消息传到长安,新任从事中郎谢晦见刘裕仍在偎香楼玉,大为着急。他屡次进谏,阐明利害,才使得刘裕恍然大悟?原来,刘穆之留守建康,本事刘裕的“定心丸”,现在突然死去,局势难免发生变化,如有不测,就前功尽弃了。事业终究比女人重要,刘裕断然将姚氏遣出,遥令徐羡之代刘穆之主掌太尉留府事务,以12岁的次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王修为安西长史,王镇恶为安西司马,沈林子、毛德祖为安西中兵参军,率兵1万,共同辅助义真镇守长安,自己则于十二月仓促返回建康。</p><p class="ql-block"> 关中父老听说刘裕姚离开,纷纷含泪挽留,说:“亡国奴不沾王化,迄今已有百年。始见相公,人人相贺。长安汉代皇陵,是相公祖宗坟墓,咸阳汉代宫殿,是相公祖宗宅舍,相公难道忍心抛弃吗?”刘裕全然不为所动。在这关键时候,谁也不能使刘裕回心转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