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观念摄影并非像一些滥竽充数者想象的那样是一种人人可顺手操弄的把戏,事实上,它虽然并不刻意要求艺术家自己握有高超的操作技能,却特别要求艺术家要具备良好的反省现存文化的思维能力。一幅好的观念摄影作品并不意味着通过高技术指标呈现其所摄对象,符合美的形式原则,重要的是,要通过图像有力地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独异的精神观念。但是,摄影师为了和普通拍照拉开距离,观念摄影师越来越重视拍摄技术和工艺制作的呈现,强调摄影本体语言有较高的门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同时,将装置,行为艺术形式作为摄影表达的辅助因素,从而在保持现实介入和文化反思的基础上刻意与当代艺术保持距离。参考文献《中国摄影简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图文:Momo</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从纪实向观念的转变与过渡中,两种摄影方式并不相克,只是在摄影的表达方式多了一种手法,使摄影的语言更为丰富。在运用“摄影”表达“观念”时,应考虑摄影在其中扮演的究竟是“记录”工具的角色还是“语言”工具的角色。如果是前者就不是观念摄影,如果是后者,当可以接受,因为摄影只有作为表达某种观念的“语言”工具时,才是必须的,才与观念产生不可割舍的关系摄影必须是观念的成果,而非记录的工具。既然是一种语言,用来表达艺术家或是摄影师的主观意图的语言。那么这其中的摄影师的主观的表达就融入了先入为主的导演成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对于观念摄影有两个误区,一是有些人把关于记录行为艺术的影像当作观念摄影,这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记录方式。给这种行为艺术做了一个具有人性的记录方式。二是有人把凡是作品中带有主观意图的作品都称之为观念摄影。凡摄影创作,只要按动快门,都会带有摄影者的主观意图与个体的倾向选择,按此标准所有的作品皆可称为观念摄影作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