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游】游西双版纳 赏傣族风情

礁石鸣琴

<p class="ql-block"><b>  在西双版纳旅游的几天,几乎每天都被傣族的风情包围着,吃的是傣家饭菜,走的是各个傣族文化园的路,看的是傣族风情。通过几天来的游览观赏,觉得西双版纳文化基本就是傣族文化,西双版纳风情基本就是傣族风情!</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游览了几个傣家傣族文化园,观赏领略了西双版纳傣族的多种非物质遗产和傣族人的风采。</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过去也称泰族或掸族。是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国家都有的一个民族族群,只是由于国界的划分使其归属不同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使我国的泰族与邻近国家的泰族得以区別,中国中央政府特别赐这个民族为傣族。就连傣族的“傣”字,也是新造的文字。“傣”字在后来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才正式进入官方的字典中。</b></p><p class="ql-block"><b> 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据说很多傣族人与比邻的老挝、缅甸和泰国北部的泰族人有亲戚关系。</b></p><p class="ql-block"><b> 西双版纳聚居着我国的12个小数民族,唯独就只有一个傣族自治州。足可见证傣族在西双版纳的份量。</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的导游激动地向我们表示了傣族人对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的敬仰和感恩之情。言之他们每个寨子的寨门口上都会悬挂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画像!他们对1961年周总理不顾舟车劳顿、不畏险阻亲自来到西双版纳视察。并穿上傣族民族服装出席了当年的傣族新年泼水节一事记忆犹新,并感恩戴德!</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游客参观傣族人的吊脚楼(又叫竹楼)。随着乡村振兴的热潮,傣族村寨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来多用作放置农具杂物、圈养生畜的竹楼底层,很多被辟成傣族文化展示区或傣族小商品售卖场所了!</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傣族人唱歌跳舞娱乐时常用的象脚鼓。因其形状像大象的脚而得名。而我觉得象脚鼓外形更像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b></p><p class="ql-block"><b> 象脚鼓它是用一整段轻质木材中心掏空制作而成,鼓身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绷紧,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人有自已的文字和语言。傣族人的文字和语言与缅甸、泰国的泰族人的文字、语言比较接近,但又有很多不同。</b></p><p class="ql-block"><b> 傣族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多种方言,以傣语为主。</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以傣文出版的出版物。</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傣族人家自用的《傣汉词典》。</b></p> <p class="ql-block">  傣族民居多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特点是房屋的下层架空,以适应西双版纳多雨、湿热和地震频繁的自然环境。</p> <p class="ql-block">  傣族民居叫竹楼,但建材并不局限于竹材,更多的是由竹木材建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居住空间,下层则用于饲养牲畜、停车和存放杂物。</p> <p class="ql-block">  由于傣族村寨村民的生活质素的极大改观,我们游览过程中发现不少的傣民民居建成院落式的,活像别墅的样子,但风格上还是保持着傣族民居的总体风格。</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傣族人在用古老的织布机编织傣族人特有的织物。这种织布机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早就被现代人弃置了。这傣族俏多妮(傣族漂亮女子的昵称)在这织布只是一种表演,旨在向游客展示傣族人过往的生产方式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人喜欢把植物果实或种子放到臼里舂成粉末,或制作食物,或用其入药。</b></p> <p class="ql-block"><b>  泼水节是傣族少数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洗净罪恶和不快,以及新生的祝福。泼水节通常是在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现在作为一项旅游项目天天都是泼水节,而且一天开几场,每场都吸引不少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b></p> <p class="ql-block"><b>  泼水的场地的用水设施配置,不同的园区村寨各有不同。多是在场地的周边设置很多大型水桶储水供水,让泼水者用水盆或水勺挠水泼水。而傣族民族文化村的泼水场地有点与众不同,文化村把场地建成一个适度下凹、不漏水(有给排水开关)的浅盆式的场地,泼水活动开始前给浅盆场地灌上水,泼水时参与者涉入水中(水深在膝盖以下),只要弯下腰,每个参与者都有足够的水源参加“战斗”。</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我们到访西双版纳的季节已经入秋,天气有点凉,现场参与的游客大打折扣。如若天气炎热的日子,恐怕这场地都觉得有点小。</b></p> <p class="ql-block"><b>  泼水活动开始前,活动主持人带领一众工作人员(多是靓女俏多妮)先是祭奠上苍的仪式,然后由一众靓女俏多妮人捧一勺清水天女散花般的洒向观众席!给观众席上的众人送上祝福!</b></p><p class="ql-block"><b> 哈!哈!好在导游事先有提醒:观赏泼水不要坐得太靠前!要注意保护好手中的相机和电子产品!</b></p><p class="ql-block"><b> 结果有惊无险!</b></p> <p class="ql-block"><b>  这边厢,众人忙于检查各自的相机、电孑产品有否中“福”的时候,那边厢,水池里巳经大干仗了!</b></p><p class="ql-block"><b> …… ……</b></p> <p class="ql-block"><b>  我忙操起相机拍了两张,发现未能抓到激烈的瞬间。遂把相机调到高速连拍,意欲能抓取若干激烈镜头。</b></p> <p class="ql-block"><b>  “啪、啪、啪!啪、啪、啪!一秒五张,高速连拍,记录着泼水活动的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当活动主持人宣布泼水活动结束的话音刚落,观赏者和参与者都大呼“过瘾”!</b></p> <p class="ql-block"><b>  孔雀是傣族人最珍视和喜爱的鸟类,它代表着吉祥如意。在傣族人的村寨或文化园或傣族人经营酒店民宿,几乎都会见到孔雀的雕像或活体的孔雀,充分表现了傣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人喜养孔雀,放飞孔雀是傣族民族文化村的重头戏。看罢泼水活动立马动身去孔雀园占据有利位置观赏孔雀舞和孔雀放飞。</b></p> <p class="ql-block"><b>  孔雀山庄的孔雀舞和放飞孔雀表演场地选在一个绿树环绕的池塘边上,水塘的对岸是孔雀放养的地方。水塘的宽度约六、七十米。据说只要孔雀饲养员一声哨响,诺大的孔雀就会拍翼展翅飞越池塘来到饲养员身边。</b></p> <p class="ql-block"><b>  对岸有人站立的地方就是孔雀放养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且特别喜欢跳孔雀舞。孔雀放飞前,先来表演一段孔雀舞。</b></p> <p class="ql-block"><b>  孔雀舞的故事多是孔雀王子与孔雀公主的故事,故先出场的必定是皇宫的仆人和乐队、护卫,……</b></p> <p class="ql-block"><b>  乐队出场!准确地说是象脚鼓乐队出场!</b></p><p class="ql-block"><b> 乐队打起了象脚鼓。</b></p> <p class="ql-block"><b>  象脚鼓乐队还跳起了傣族男人最擅长的抡鼓舞。</b></p> <p class="ql-block"><b>  孔雀王子和孔雀公主终于出场了!孔雀王子和孔雀公子在仆人们的簇拥下款款而来……。</b></p> <p class="ql-block"><b>  孔雀王子和孔雀公主双双跳起了双人舞。</b></p> <p class="ql-block"><b>  孔雀王子与孔雀公主一轮抛摔、托举、旋转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舞蹈形体动作,简直不输专业舞蹈演员(据说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村寨里村民)。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b></p> <p class="ql-block"><b>  随着孔雀舞演员的退场,一阵紧急的集合哨子声,当观众们以为什么事时,三三两两的孔雀从水塘的对岸扑腾扑腾着翅膀向刚才孔雀王子和孔雀公主跳舞的地坪飞来!</b></p> <p class="ql-block"><b>  哦!原来哨子声是孔雀起飞的命令!</b></p><p class="ql-block"><b> 我想这哨音应该是日常孔雀喂食的哨音吧,演员们跳舞的地坪是孔雀日常进食的场所,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吹哨喂食,使孔雀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旦哨音响起,孔雀们就不管饲养员是否喂食,都扑腾扑腾的向进食地坪飞去。</b></p> <p class="ql-block"><b>  孔雀们三五成群地飞来……。</b></p> <p class="ql-block"><b>  单次拍摄的孔雀多是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的,影像尚嫌气氛不够气势,不够嘘撼!遂将相机固定,将模式调至多重曝光,瞋准时机多次按下快门,才拍得这张算有点气氛的“孔雀齐飞”。</b></p><p class="ql-block"><b> 当然,多重曝光必然会造成背影过曝。只好后期给背景减曝,或換底了!</b></p> <p class="ql-block"><b>  饲养员给飞来的孔雀群撒上几把稻谷玉谷之类的饲料后,孔雀们饱餐一顿后,又扑腾扑腾地飞回放养地去了。</b></p><p class="ql-block"><b> 观赏的游人也依依不舍地边回味着在傣族文化园区的愉快感受,陆陆续续地登上归途!</b></p> <p class="ql-block"><b>  文章完成于2024年11月6日</b></p><p class="ql-block"><b> 摄影编辑 : 礁石鸣琴</b></p><p class="ql-block"><b> 文字编撰 : 礁石鸣琴</b></p><p class="ql-block"><b> 模板设计 : 礁石鸣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