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情系老家大院

金牛张德8407980

<p class="ql-block">我家乡富顺县邓井关镇,座落在沱江支流滏溪河边,是有着上千年产井盐和盐运史的水乡古镇。</p><p class="ql-block">据县志记载:因一邓姓人家在此凿穿盐井发富,将这口盐井起名“邓井”,人们至此聚居,商賈云集。宋朝时期巳在此设关卡征税,随着居民增多,市井繁华政府派官员管理起名邓井关镇。</p><p class="ql-block">因盐设市,上百年的繁华成就了很多富商,他们在古镇两岸沿河而建豪宅,留下不少古建筑院落。</p> <p class="ql-block">下图老照片是著名摄影家孙明经先生,1938年为宣传自贡盐运抗战来到富顺县邓井关镇,拍下的珍贵史料。这里往下游约一公里便是滏溪河与沱江汇合处,是自贡井盐外运和出川的必经水路。</p><p class="ql-block">1960年前我家就居住在这滏溪河边的舒家院子。</p> <p class="ql-block">家乡河边房屋大都是沿江而建的土木结构房。1961年河边盐船上一产妇做饭发生意外火灾,风吹火星引燃岸边民房烧毁大片房屋,我家居住的舒家院子也毁于大火中。</p><p class="ql-block">灾情发生后,镇政府分别把灾民安置到“人民会堂”、“观音阁”、“利生堂”、“六合殿”等大院居住。党和政府的关心,灾民有了安身之处都非常感动。</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40多家受灾户,被安置在一座叫“利生堂”的大院居住。</p><p class="ql-block">这大院巳有200多年历史,是一个叫何利生的大地主修建的四合院迴廊式庭院,以自己名字起名“利生堂”(由大小两进带天井的院子组成)解放后被政府没收曾用做镇医院临时住院部,灾民入住后撒走。</p> <p class="ql-block">我们40多户100多人住入利生堂大院后,成为一个独立居民小组。</p><p class="ql-block">大院里都是灾民,同样遭遇,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难,邻居们非常团结互相帮助去克服战胜困难,共度难关。</p><p class="ql-block">记得1961年搬进大院时我只有11岁,那时还没自来水,为解决饮水问题大人们动手,在院子外山坡下把一个小水井扩大挖深,改造成了大的山泉水井,解决了大院100多人的饮用水。</p><p class="ql-block">(下图是2001年回家乡时拍的院内一角,大院已成危房无居民,正在改造维修成宗教场所。标红线的地方是我家当年居住的房屋位置。)</p> <p class="ql-block">1981年家乡发生特大洪灾,大河涨水小河满,沱江水倒灌,古镇很多房屋被淹,我家居住的大院位置较高也遭泱,鱼民的小舟都停在了观音阁大院二楼位置。(镇上洪灾照片)</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我在市里进修学习,得知家乡遭水灾马上请假回家,公交车驶向郊外离家还有十多公里的地方,一小桥被淹无法通行,我只好下车淌水过桥小跑往家赶。</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乡看见的是古镇一片汪洋,通往大院的那段街道水深已四五米,于是我坐上抗洪抢险舟赶到“对岸”,一打听:大院被淹,居民已转移到坡上学校。</p><p class="ql-block">我马上又赶到安置点见到了父母、爱人和孩子及大院邻居们。看到大家安全撤离,我心中的担忧也放下了。</p><p class="ql-block">在安置点听邻居讲:洪水涨得很快,一夜之间院子通往外面的道路被淹没,院子低一层的屋子开始进水,从大门撤离已出不去了,此时有邻居提议:大家只带贵重物品用梯子从后墻天井处爬出去,于是邻居找来木楼梯,年青人扶着老人,抱着小孩,把他们从梯子上一个个首先救出去,随后救援队赶到增加了梯子,很快把所有居民安全转移到后山十八中学安置。</p><p class="ql-block">听完邻居讲述我非常感动,诚挚感谢洪灾时我不在家,邻里对我父母妻儿的救助!</p><p class="ql-block">大院居民们临危不乱,团结一心抗洪自救的精神令我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这场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第二天我和邻居们赶紧回到大院,齐心协力清除洪水带进院子的泥沙杂草,消毒清洗家园。</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我们几十户人居住的,“利生堂”大院是封闭式设计,只有进出的大门和后院出入担水的小门,外人很难轻易进出。居民每家轮流值班巡查,夜晚12点后关闭大小门,没发生过盗窃及不安全事件。</p><p class="ql-block">大院居民同饮一井水,和睦相处,从没发生吵架打架事件,邻里团结友爱,谁家有难大家帮,亲如一家,几十年如一日,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年青一代同读一小学,中学,同时上山下乡,是发小,闺蜜。大院老中青居民在这友好氛围中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随着古老院落房屋出现腐杇,年久失修成危房,加上院内各家人丁兴旺,先后在市里买房离开了老院子。我退休后也随之离开了家乡。</p><p class="ql-block">现在这大院无居民,被改造维修成了宗教场所。</p> <p class="ql-block">邻居们虽然离开了老院子这个大家庭,但大家都很怀念那些年的很多往事,惦念着相亲相爱同舟共济的那份情感。</p><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26日,在家乡弟妹们精心策划组织下,我们“利生堂”大院成功举办了第一次邻里联谊聚会。邻居们得知消息有的从重庆,成都,贵阳,琛圳等地回家乡参加聚会,情景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后大院邻居再相见非常激动,互相问好!祝福!老少欢聚一堂畅聊分别后各家情况和惦念。</p><p class="ql-block">随后大院邻居建了微信群,续起了邻里乡情的桥梁。</p><p class="ql-block">2018,2019,又连续举办了两届大院邻里联谊会。后来由于疫情因素联谊会没再举办了。(图片是大院邻居三次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照片是我陪95岁老妈专程从成都回家乡参加聚会。</p><p class="ql-block">我妈妈是镇医院妇产医师,也是大院里的老辈,院子里的小孩很多都是她接的生,老人家在镇上德高望众。我老妈在联谊会上讲话,才思敏捷朗诵:《陋室铭》。</p> <p class="ql-block">在老家大院生活了几十年,我最感动的是邻居们和睦相处,热爱家庭,热爱生活,团结互助,这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永远值得怀念发扬。</p><p class="ql-block">近些年政府对古镇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振兴,沿河易淹房屋全部拆迁,居民搬入了高处新楼房,两岸修建成了居民休闲的滨河公园。(文中图片已达上线,无法再展示照片,谢谢理解)</p><p class="ql-block">老家大院真情永存!祝福:邻里乡亲、儿时玩伴、同学朋友们:多多保重,阖家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祝福: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金牛張德</p><p class="ql-block">照片/自拍+家乡史料图</p><p class="ql-block">音乐/《我的祖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