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与天坛遥相对应,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是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84年5月24日,地坛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地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皇祗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皇祗室建筑群位于方泽坛南,坐南朝北,大门北向,为琉璃门形式,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方券洞一座。皇祗室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斗拱为一斗二升交麻叶,山花为金钱绶带。殿内梁架为彻上明造。室内正中设汉白玉须弥座,高0.86米,阔1.91米,进深1.61米,上奉“皇地祇”牌位神龛。东西两壁各设须弥座一座,高0.86米,长5.14米,宽0.87米,上面供奉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诸神位。次间与梢间前后金柱间东西两边各设三座须弥座,高0.8米,方1.6米,上奉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六帝牌位。每逢夏至大祀方泽时,由礼部侍郎将诸神位请至祭坛上安置于各自的神位上,祭祀完毕后又请回此殿安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由太常寺官员来此上香行礼。</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明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方泽坛。</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方泽坛改称地坛。</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6月,建方泽坛祭拜二殿[3] 。</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八年(1730年),地坛斋宫重建[4] 。</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地坛神库的南殿及两井亭建成 。</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地坛方泽坛将黄琉璃砖坛面改换为艾青石铺墁 。</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清帝溥仪为筹款救济日本灾民,而首次开放地坛[1] 。</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1925年),地坛辟为“京兆公园”向巿民开放[1] ,并在皇祇室设“通俗图书馆”。</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兆公园改称“市民公园”。</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侵华日军修建西郊机场,将征地内居民迁移到地坛居住,地坛遂停止开放。</p><p class="ql-block">1957年4月,市民公园恢复并改称“地坛公园”。</p><p class="ql-block">1965年,地坛钟楼拆除。</p><p class="ql-block">1986年,地坛皇祇室被辟为“地坛文物陈列室” 。</p> <p class="ql-block"> 地坛是仅次于天坛的第二大坛,建筑从总体平面布局到围墙、方泽坛的建造以及一系列建筑上都体现出来了“方”、“阴”、“黄”等中国古代认为的大地的属性和特征,从而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和阳数为母题而不断重复出现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p> <p class="ql-block"> 方泽坛拜坛并不高大,却隐含着象征、对比、夸张、透视效果、视错觉、突出光影等一系列建筑艺术手法。</p> <p class="ql-block"> 首先,利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古代“天圆地方”“天阳地阴”和“天青地黄”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其次,最大限度地净化周围的建筑物(方泽坛内不种植草一木),使其尽可能地以较简练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简洁的环境。全坛方形平面由外向内的向心式重复构图,使位于中心的那座体量不高不低的方形拜坛显得异常突出。同时,将坛的内外两层墙有意垒砌成不同的高度,这种加大远景、缩小近景、尺寸层层递进的手法,加强了透视深远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色彩运用方面全部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和过渡,形成了协调艺术整体、营造气氛的作用。拜坛侧面贴黄色琉璃面砖,既表明其皇家建筑规格,又是地的象征。方泽坛以白色为主色调,与周围鲜艳的红色和黄色相间的围墙形成鲜明对比,白色的棂星门为整座建筑增添了高洁的感觉,而白色与红色之间又以灰砖作为分割和过渡,这样使整组建筑既反映了大地的朴实,色彩上又不致非常单调。而方泽坛外围苍松翠柏的映衬,又使拜坛的轮廓十分鲜明。</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p class="ql-block">内外墙北面各三座汉白玉棂星门,均为两柱一门形式,安两扇五抹直棂槅扇门。外墙棂星门台基高0.15米、阔19.05米、深3.17米,两边设以五连礓䃰。中门净空宽3.35米、高3.7米,边门净空宽2.55米、高2.89米。内墙棂星门台基高0.15米、阔18.72米、深3.11米。中门净空宽2.57米、高2.93米,边门净空宽2.16米、高2.67米。内外墙东、西、南三面各一座汉白玉棂星门,均为两柱一门形式。外墙棂星门台基高0.15米、阔5.46米、深3.15米。门净空宽2.52米、高2.88米。内壝墙棂星门台基高0.15米、阔5米、深3.15米。门净空宽2.13米、高2.5米 。</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p><p class="ql-block">方泽坛,俗称拜坛或拜台,北向,平面正方形,二层,上层高1.28米,边长20.28米,下层高1.25米,边长35.84米,上下两层各八级台阶。坛面墁正方形白色石块。上层坛面的中心是用36块边长1.06米的正方形艾叶青石铺墁成纵横各六块的方形平面。其四周又划分为八个区,每区以64块(8乘8)边长82厘米的正方形艾叶青石铺墁成每边为八块的正方形。下层又分为16个区(2乘8),每区同样以64块(8乘8)方艾叶青石铺墁成每边为八块的正方形。上下两层坛台台阶均为八级,下层台阶宽3.8米,上层台阶宽3.4米,均为青白石所制。</p> <p class="ql-block">地坛秋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