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有幸故地重游,与兄长一家一起来到了小时候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和县县城历阳镇,去寻找儿时的记忆。 和县位于长江北岸,隶属马鞍山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古称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南北朝时,北齐与南梁在历阳议和,故将历阳改称和州,以纪念“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这段历史。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div> 我们之所以对和县县城念念不忘,是因为这里是母亲的老家,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自打从小记事起,我最爱的就是和县的糕点。因为只要有人去和县,或者和县来人,总是要带上和县特有的什么一品酥、玉带糕之类的糕点。</div><div> 母亲很早就离开了家乡和县,只有二姨娘和二姨父一直在和县棉织厂(后来改名为和县帆布厂)工作。他们是双职工,在当时的县城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了。最为遗憾的是二姨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生孩子,但是他们两口子又特别喜欢小孩,所以,兄长和我,以及裕溪口老姨家的孩子们就时常利用假期去和县陪二姨他们住上一段时间。</div><div> 来到了和县县城,出现在眼前的是宽敞的公路,穿梭的车辆,鳞次栉比的楼房,以及一条条热闹非凡的美食街……看到眼前这幅景象,真让人怀疑是走错了地方,难道这里就是儿时记忆中的和县县城吗?看来,曾经的古城、四合院、古井等等儿时的印象只能在记忆中寻找。</div><div> 我记得第一次去和县,是1972年的暑假,当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这也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所以记忆特别深刻。当年,从铜陵到和县,先得坐火车到芜湖,再从芜湖市的裕溪口乘轮渡过江。一下轮渡,新鲜感就层出不穷,接下来不断出现的一桩桩一件件新奇事物不仅让我大开眼界,也彻底的改变了我的认知。</div><div> 首先感到奇特的是用人力三轮来载客。当年,中巴车和出租车都还没有出现,县城也不通公交车,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人力三轮车。这种三轮车还比较大,最多能坐8个人,骑手很辛苦,特别是上坡路,要站起来艰难地一脚一脚地踩,好在码头去县城的上坡不太陡,即便坐满了乘客,三轮车的骑手也能应付的了。</div><div> 第二件奇事就是县城里看不到一块田和地。在我的脑海里认为和县是个小县城,应该比不上铜陵市。当年的铜陵市建市较迟,加上境内山地丘陵连绵纵横,城市乡村犬牙交错,造成了稻田和菜地随处可见。而和县城中,因为人口密集,街道狭窄,房屋拥挤,土地有限,所以只能到城外才能看到田地。</div><div> 最感惊奇的是,姨娘家住在一个古色古香的由青砖小瓦盖成的四合院里。这座四合院有两进深,原是地主家的私宅,解放后分了出去,当时小院里住着6户人家,也包括原先地主家。四合院中间的院子里有一口很深的水井,井沿很高,从井口那一道道深深的绳子印痕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口有年代的水井。住在这里的人,吃的是井水,用的也是井水,甚至街上卖的冰水也是加上糖精的白开水,放在井中冰镇而成的。</div><div> 我出生在铜陵市,平日看到的只是一栋栋卧室加披厦的职工住宅,哪里见过这么古老的四合院。抱有极大好奇心的我,不仅一家一家地串门去看,而且还大胆地站在井沿上伸头探查井中的秘密。吓得大人们把我一把拽了下来,并且责备了许多天……</div><div> 姨娘家住在四合院的最前部,即刚进门左手边的一个单间。房间不大,只能在走廊里烧饭,烧的是蜂窝煤,也是在这里,我学会了用煤炉煮饭。第二年再去和县时,姨娘家已经搬到了厂里的职工住宅,房子变大了,我们去玩也就更方便了。<br></div><div> 白天大人们去上班,我一个人呆在四合院的家中,感到十分无聊。如果没有小伙伴玩耍,就一个人在县城中四处法溜达,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div><div> 四合院附近有一个邮电局,邮电局门前摆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信封和信纸,一位老者坐在桌前,专门帮人写信。我总喜欢站在旁边看老者与人交谈或者在写信,有时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在邮电局的不远处,也是每晚最热闹的地方——两层楼的电影院。当时,我还没见过两层楼的电影院,所以只要看电影我总是要跑到二层上面去,就算是站在二层也不愿意到一层去坐着看。</div><div> 和县是一座古城,本该有一圈完整的城墙,但是当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县城的建设,全城的城墙已经被拆得支离破碎,多处地方都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只有一处雄伟壮观的鼓楼,也就是镇淮楼还算完整,只是孤零零地矗立在城外。鼓楼斑驳的高墙上长满了野草,四周被低矮的平房和连片的菜地包围着,看到它,一种沉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div><div> 我们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漫步,一边寻找着旧时的印迹,一边交谈着各自的感受。沧海桑田,恍如隔世,记忆中的四合院早已不见踪影,幽静的小巷里出现了一座观音阁;两层楼的电影院也被拆除,原来的地方变成了停车场;不起眼的小花园成为了远近有名的陋石公园。原本孤悬城外的鼓楼已经成为县城中心的地标建筑。鼓楼作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了彻底地修缮,现在免费对游人开放。登上鼓楼,不仅能够了解到和县的历史,站在楼上,视野开阔,还给人一种欲穷千里目的感觉……</div><div> 记得我最后一次去和县,是在1984年的暑假,当时姨父与姨娘已经退休,他们依然住在工厂旁的平房里。我没呆几天就离开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过了。如今,一晃40年过去了,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很多记忆却涌上心头,让人激动得难以自己……</div><div> 回到铜陵,我思前想后,决定写下这段文字,一来是表达对两位老人的怀念,二来也是记录一下儿时的美好记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