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堡里的古建筑四合院不再象当年那么风彩,更不显往日的生辉,现在便成了历史遗留下的一点影耀的历史产物。</p> <p class="ql-block">简单点说,院落的东西南北都是用青砖瓦盖起来的房屋,就称得上是四合院了,当年整齐雄伟青一色的四合院风光无限,房顶中间两头用砖雕刻的龙头须须有神,房屋两边的码头上用方砖雕刻的牡丹花大放光彩,当年我的父亲是泥瓦匠,在砖上雕刻也是一绝,在方里五村无人可比,因为家里有这个传统,所以我不论走到那里看见古建筑上的雕刻都要多看几眼,砖雕刻也是建筑上古色古香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和一种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当年原始住过四合院的人们,好像也显示出了家庭历史的背景和生活富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记忆中堡里还有七处落魄的四合院还依然在风雨中飘泊,坚守着自已的岗位。</p> <p class="ql-block">堡里最大的四合院是我童年时候住过的旧院,位于村里老戏台后西巷,紧靠村里的西堡墙,院的面积也很大,人们称谓是堡里最大的院落,分别为东院和西院,两院串通联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西院原来是个大场,后来人们在院里盖了七间土北房和2间东土草房,西边便是养骡马的牲口房和公用厕所,南边是加工粮食的一盘石碾和停放马车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东院是四合院,据听说我家祖上用几斗小米买上了四合院的三间西瓦房,院里住了九户人家,大人和小孩共有四十多人,所居住的人身份都有各自不同的专长和爱好。</p><p class="ql-block">有在外地当工人的,有在旧军队里当过兵的,有泥瓦匠和装订布鞋手艺的,有制作三抓火炉锅帽的,还有赶牛马大车和当羊倌放羊的,有的还是村里老戏班里唱大戏的。</p><p class="ql-block">院里住的人口多,就像一个大家庭,生活虽然很苦,但每天人们生活有序,参加生产队劳动,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人们出出进进,你来我往,还是流露出一种自然的幸福感,全大院人和睦相处,每天过着和谐安逸的生活,坐在家里炕上就能看到孩子们在院里欢天喜地打闹玩耍的情景。夏天吃了晚饭,人们围在四合院房檐下的格台上坐一圈歇凉,借着月光谈论着“張家长李家短”的新鲜事,或者谈古论今,一直坐到深更半夜才回家睡觉。</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每年春节到来之际,三十晚上,全院大人小孩围着篝火,热光扑在每个人的脸上火辣辣的,大人仰脸笑着,孩子们高兴的跳着,精神十足欢天喜地的迎接着春节的到来。</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生活的改善,人们盖上了新居逐渐的搬迁外出,疏散了人口,逐步的都离开了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四合院经历了百年的磨练,变成了孤独的老人,已是墙裂瓦落,东倒西歪,无人修复,无人居住,无可奈何花落去,己成了人们过去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