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古镇

赵光

锦溪古镇,在苏州的昆山,是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南宋以后,因为宋孝宗的陈姓宠妃葬在这里,此地曾经称作陈墓800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才恢复锦溪的古名。<div>  20多年前,老友笑和曾经告诉我说,锦溪比它附近的周庄和乌镇、西塘,还要有韵味。可惜一直没机会来此一游。</div> 2024年11月5日 <div>  前几天刚刚从贵州旅行回来,身体和思绪一直沉浸在长途旅行之后的恢复之中。没想到这两天楼上装修,噪音弄得人心烦,所以午饭后直接开车跑到了锦溪。</div> 出发前,上网略微了解了一下现在的锦溪,对百度里介绍的锦溪八景,还有那些小有名气的博物馆,有了一些了解。但是真正想见到的,还是古镇的古韵,不知能否如愿。 这两个月在嘉兴陪孙子读书,也转了一些苏、锡、杭周边的知名古镇。周庄和乌镇已经去过多次了,还有西塘;对这些古镇的过度商业旅游开发,确实有些难以接受,无形中抵消了许多游古镇的兴趣。 <p class="ql-block">  看着湖面上陈妃水冢,还有旁边的莲池禅寺,文昌阁,尽管时近傍晚,游人还是不少。虽然知道文昌阁里有一些文征明、祝枝山等明代文人的诗词墨迹,想想乱哄哄的难得细品,决定还是不去看了,转古镇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下午2点多,从古镇后面的停车场转进来的。到正门时,夕阳西下,水平如镜,柳丝低垂,游船也都停靠在码头了。</p> 白墙黛瓦,碧水清波,锦溪古镇渐渐安静下来的样子,还是很美的。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在江南游古镇,摸索出一条到水乡古镇旅行的经验,那就是一定要下午来。这个时候,旅行团安排的时间段已经过了,拉成队伍的大帮游客少了,古镇居民们也开始渐次回家,如倦鸟归巢,开始生火做饭,活着的古镇的烟火气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  游古镇,主要是体悟它独有的的古韵。游走在小桥流水、枕水人家、古街老巷之间,体味那些老宅、小店铺和水乡建筑里留存下来的年代感;从那些深宅大院、临水石阶、街边亭榭、古藤老树,感受水乡风韵;在寻觅名人故居,品评古镇传说的过程中,找寻穿越时空的历史感。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感觉,游古村镇就没什么意思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笑和老友说的古镇韵味,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p> 中国的江南水乡古镇,只要是能够延续千百年,保存至今,一般都缺不了几项重要的东西。 一是必有一座寺庙(或称禅院),有时还要有一座塔,一片禅林,而且还会有一段故事。这应该是一座水乡古镇和它的居民们的精神寄托。古镇的历史越久远,这禅院的规模和香火就越昌盛。现在的许多水乡古镇,禅院远近闻名,但并不一定有出家人,似乎人们对香火也不是看的那么重了,但是这些禅院在水乡古镇中的地位和分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br>  二是必有一座文昌阁或魁星阁。这样的古镇,往往人才辈出,有些名人,甚至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说来这文昌阁或魁星阁,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对文明和文化积淀的敬畏。这些地方,往往会见到状元第,进士第,大夫第的。 <p class="ql-block">   三是这样的古镇当中,除了那些官宦的府邸,肯定会有一些名人的故居;或深宅大院,或园林古楼,或陋室茅舍。无论是商人,文人,官人,或者称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作家,学问家,收藏家......,这些名人故里,就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也是古镇的文脉、商脉、人脉经久不息,古韵犹存的重要原因。</p> 四是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在古老的江南水乡,历史悠久,且仍然有人在其中饮食起居,辛勤劳作,渔樵耕读,这古镇就是活的。如果古镇里没有了如常生活的住户,没有了居民们的日常起居,没有了水乡人家的吃喝拉撒睡,只剩下现代过度的商业开发,而且是那种与水乡人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的投资性开发,甚至把居民悉数迁出,把古镇做成景区,就等于隔断了历史。这样的古镇,是很难长久持续下去的。 现在许多江南水乡古镇,周边已经发展得非常现代化了,有些甚至成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古镇边上的房子也都焕然一新,虽然还保留着传统建筑的风格,但古味儿已经荡然无存。<div>  走在古镇小巷里,蓦然回首,看着那依稀可见的历史,才会带来游水乡古镇的那些不尽乐趣。</div> <p class="ql-block">  往往在书画大家吴冠中的作品中见到的江南水乡画面,在这里转眼可拾。</p> <p class="ql-block">  可惜今天没带相机,如果有闲暇,这儿确实能出很多好片。</p> <p class="ql-block">  来锦溪的路上,车窗外的江南美丽乡村景色,已经十分诱人。临近锦溪,古镇外的车来车往,繁华街道,让人对锦溪到底儿是不是古镇,充满了未知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一旦进入古镇,古老岁月的风韵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对有些景致的享受,是不可用语言来表达的。</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样的画面,也许能够体会到,为什么这里的居民还会一代一代地留在这里,传承这样的生活。对这种生活品位的认可,是融在血液里的。</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场景,就是太让人留恋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古道西风瘦马,只有小桥流水人家。同样是夕阳西下,不见断肠人在天涯,却难忘长廊水榭小院花。</p> 这里的邮局旧址,仍然称陈墓这个老地名。只是除了门外的这只老邮筒,还在承接邮政的业务,老房子里面是个文创小店,已经与邮局和邮政业务无关了。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这是解放以后人民邮电的徽标。我们两位作为老邮电人,在这儿见到它,感觉还是很亲切的。 这一套邮电制服和这样装束的投递员,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真正有古韵的地方,是会勾起人们无限遐想的。这对年轻人,不知是在旅拍,还是在拍婚纱照,总之,应该是在寻找那个穿越时空的感觉。 古镇里的这种小铺子,多少透着点儿古老,非常接地气。 在这样的古镇里,住上一两个晚上,悠哉游哉地体验古镇居民的生活起居,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p class="ql-block">  寻个僻静之处,依水凭栏而坐,用自带的旅行茶具,沏上一壶自己带来的都匀毛尖儿,夕阳之下,看着小桥流水,船来船往,真是可以心静如水,惬意难匹,比坐在茶馆里喝茶,要感觉好得多了。</p> 七绝 锦溪古镇小憩<br>  2024年11月5日 赵光<br>  闲坐栏边泡壶茶,<br>  静看对岸小院花。<br>  鹧鸪声声人未远,<br>  石桥那边有人家。 坐在这里看夕阳,品水乡韵味,没有了喧嚣,甚至连茶馆里那种低声软语都听不到了。鹧鸪声声远去,只有游船橹声咿呀,仿佛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古镇里的古琴店铺兼作坊,如果再配上优雅的古琴曲,韵味可闻呐! 现场指制作的当地风味小吃,满街飘着诱人的烤熟了的酥饼的香气。 “荇菉”,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吗?放在长廊头上的这个位置,应该是地名吧。 这样的沿河长廊,不知已经存在了多少年,依水而建,既可为行人遮雨,又能供人凭栏而憩。多么悠闲惬意的设计呀。 站在古桥上,品味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估计也只有这个年龄的人,才有这种兴趣吧;也只有这个年龄的人,才能体味到这古镇的味道。 <p class="ql-block">  这处《金石人家》金石篆刻艺术馆,小院子不大,二层楼,书卷气十足,看着就让人觉得那么舒服。</p> <p class="ql-block">  主人在当地也是一位书法篆刻名家,楼上楼下都透着古色古香,透着主人的翰墨精气神儿。</p> 这宣卷艺术馆,大门修得很漂亮,只是里边还没有装修完。宣卷艺术,也叫宝卷宣讲,是江南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最早是讲佛经的,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徜徉在古风古韵之中,有时会觉得不知今夕何年。虽然在古镇记忆中的历史,留下的都是匆匆过客,但是江南水乡的不变风韵,才是一种活的历史。 七律 锦溪古镇<div>  2024年11月5日 赵光</div><div> 旧墙旧桥旧瓦舍,<br> 老亭老巷老长廊。<br> 临街商铺千年幌,<br> 枕水人家百样窗。<br> 粉墙黛瓦青藤老,<br> 高宅深院诗书香。<br> 岁月无言说旧事,<br> 石板小街对沧桑。</div>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是从停车场直接进了古镇,所以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收费,也没见到(不知有没有)那规模宏大的游客中心。不过倒是真切地感觉到,锦溪古镇的这样默默的不张扬的存在,给人一种独有魅力的震撼。古镇中的张省美术馆,还有古壶博物馆等几家私人博物馆,或免费或只收很便宜的门票。</p><p class="ql-block"> 在古镇中游走,虽然喜欢安静,但仍然很乐意看到那成群结队的小学生,在放学之后边嬉戏边进博物馆参观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游这样的古镇,是很轻松的。</p> <p class="ql-block">  锦溪古镇,虽不繁华,但是古韵犹存。与那些被人们宣称此生必到或者列入前多少名之中的著名古镇,要好上不知道多少。</p><p class="ql-block"> 20多年过去了,老友笑和说的没错儿。</p><p class="ql-block"> 锦溪古镇,确实要比那些名气冲天的古镇,有韵味多了,绝对值得一来,来过肯定不会后悔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