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5日 晴。吃过午饭,乘车前往德累斯顿。</p><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是易北河进入德国境内的第一座大城,它历史悠久,曾长期担任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并在一段时间内兼任过邻国波兰的首都;它拥有梦幻般的文化艺术气息,演奏出德国巴洛克时代最华美的乐章,被称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如今,它还是德国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享有“德国硅谷”之美誉。</p><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是一个大规模的城市,面积达328平方公里,位列德国城市第四位。从高处俯瞰,古老与现代建筑交融其间,有序和谐。</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初,虽然在二战中遭到灭顶之灾,又在前东德时期残败不振,但它从未丢失王族遗风和文化传承。新世纪以来,它重夺“艺术天堂”之名,科技发展独占鳌头,即便是滚滚奔腾的易北河,也特意为它“折腰”,用宽阔的河滩、平缓的水流,为它吟唱大自然的咏叹……。</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再展新颜涅槃重生的巴洛克之城</p><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是二战中受破坏程度最大的德国城市,但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它却是恢复程度最高的。</p><p class="ql-block">这个始建于1738年的巴洛克极品,由生于木匠家庭的建筑大师乔治·贝尔设计。贝尔采用圆形拱顶和砂岩拼建等建筑技术,历时17年,将大教堂建成了当时世上最大的砂石建筑——德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歌德,曾站在教堂的讲台上赞美过易北河的景致;浪漫主义作曲大师瓦格纳在此演奏过自己的名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在此首演……遗憾的是,与大多数建筑一样,圣母大教堂也没能从大轰炸中幸免,在烈火中燃烧了两天后坍塌,只剩下一堆烧黑的碎石和两道13米高的残壁屹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被轰炸前的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2005年,教堂重建工作完成。开放当天,数万人前来参加落成典礼,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当时在任的总理默克尔在内的1800名政要人员。在历经60年的废墟时光后,圣母大教堂再次矗立于易北河畔,外观庄严肃穆,塔顶纯金十字架熠熠生辉,亮丽的砂岩和灰黑的旧砖共同组成黑白相间的外观,留下了战争的痕迹,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的同时,也再次向世人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新颜。</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圣母教堂的内部装饰真的令我感叹。教堂内的彩绘玻璃窗色彩斑斓,光影交错,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彩绘玻璃窗描绘着圣经中的故事,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的府邸宫殿茨温格宫 坐落在宫殿广场附近的茨温格宫,是举世闻名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它就像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一样,是德累斯顿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茨温格宫建于1709 年,“强者”奥古斯特时代。为了装饰这座建筑,众多的雕塑家为其创作了大量无与伦比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当中的钟表是德国著名的老字号迈森瓷器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二世时期,同俄国彼得大帝和中国康熙皇帝大抵属于同一时代。欧洲建筑从中世纪的古典主义过渡到巴洛克风格,是一个从刻板到奔放的过程。这一时期,椭圆的线条和不对称的结构代替了僵化平直的构图,建筑的外部装饰、光影效果、墙体凹凸都成为建筑师注重的细节,而茨温格宫的特点就在于建筑式样和人物装饰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钟楼两侧长廊是陶瓷馆。</p> <p class="ql-block">大量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元素,以及巴洛克鼎盛期的风格,融合在一起,成为茨温格宫在建筑上独特的魅力。宫殿中间是一万平米的广场,四个巴洛克式的喷泉点缀其中,周围则有无数的雕塑装饰,美不胜收,进来完全免费。只可惜时间太短,无法全部参观。</p> <p class="ql-block">茨温格宫的走廊设计整齐有序,中心的围壁亭最早由奥古斯特二世亲自设计,后经由建筑大师珀佩曼和雕塑家佩尔泽尔的联手合作才最终完成。大门的石阶两边装饰了数量繁多的人物雕塑,内容取自古希腊传说《赫拉克勒斯的金苹果》,雕像表情丰富,栩栩如生。整个宫殿分为美术、军事、瓷器、数理及动物学5个主题博物馆区,其中美术馆的画廊里,展出了众多艺术巨擘的佳作珍品,比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让·艾蒂安·利奥塔德的《巧克力女孩》等。另外,茨温格宫也是电影大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圣母</p> <p class="ql-block">《沉睡的维纳斯》(Sleeping Venus)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乔尔乔内创作于1510年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美术馆。画作显示了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赤裸沉睡的情景。乔尔乔内未完成该画,后由提香完成景观和天空。</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王侯列队图 作者威廉·瓦尔特(Wilhelm Walther)。这幅壁画创作于1865年,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庆祝1889年的德累斯顿建成800周年活动,最终在1876年7月完成。壁画使用了27,000块迈森出产的白瓷片,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壁画,再现了从1123年到1904年间萨克森王侯的骑马雕像图。</p> <p class="ql-block">列阵图全画一共101.9米长,10.51米高,加上边框,面积一共达968平方米。主体部分共有27000块瓷砖,每块20.5厘米乘20.5厘米规格,边框上另有2000多块小瓷砖。图中除了35位历代萨克森的侯爵、公爵、选帝侯和国王,另有59位科学家、艺术家、手工业者和各界精英,其中包括列阵图的原设计者Wilhelm Walther本人。每位统治者在下边框都有署名,再往下就是35个统治者的象徽,其中最后也是最右边的象徽就是今天德累斯顿的市徽。</p> <p class="ql-block">王侯列阵图作者 威廉·瓦尔特</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全图只有一个女性形象</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的歌剧传统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一流的建筑艺术和音响效果使华美的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Semperoper)成为19世纪剧场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后来,人们在原址上又按原样进行了重建,并保留了造型精美的装饰品和装饰物,音乐传统和高艺术水准使它成为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森帕歌剧院,尽管在二战期间被摧毁,重建之后仍然让世人惊叹不已。始建成于1838和1841年之间的 Semperoper, 瓦格纳、施特劳斯、汉斯冯科,数不清的世界级作曲大师都曾在这里留下神来之笔。</p> <p class="ql-block">摧毁前的森帕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森帕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宫廷教堂(天主教圣三一大教堂)是一座雄伟华丽的巴洛克建筑,是萨克森地区最大的教堂之一,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大师盖塔诺·卡瓦瑞(Gaetano Chiaveri)负责设计建造;83米的钟塔高高耸立,78尊近3米高的圣经故事人物雕像栩栩如生,使这座教堂独具风采。</p> <p class="ql-block">原本信奉新教的奥古斯特二世为了做波兰国王而改信天主教,他的继承人奥古斯特三世(August III,1696—1763,萨克森选帝侯:1733—1763,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1734—1763)于1738—1751年在德累斯修顿建了这座教堂。奥古斯特二世死后,其遗体被安葬在波兰的克拉科夫(Krakow),心脏被放入银质小箱从波兰移送并安置在这座教堂的地窟里;在韦廷家族统治萨克森王国的829年间,所有的萨克森国王及诸侯也都安置于此。</p><p class="ql-block">1945年宫廷教堂被炸成废墟,一直到1979年才开始进行修复重建。1980年,此教堂成为萨克森主教座堂。免票。</p> <p class="ql-block">布吕尔平台 建于1739-1748年,被称为“欧洲的阳台”,在这里散步、喝咖啡、休憩,眺望歌剧院、德累斯顿美院、教堂,无疑是人生一大美事。</p> <p class="ql-block">布吕尔平台东侧向西眺望,就是热爱绘画艺术的学子心神向往的德累斯顿美院,建造于1764年的美院,地理位置极佳,靠近圣母教堂,每年来自全球各地的约600名、经过层层帅选的优秀艺术生都会在这里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著名校友包括了森帕歌剧院的建筑设计师 Gottfried Semper。</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最迷人的景致都集中在市中心的奥古斯都桥一带,紧邻桥南的宫殿广场四周,聚集着雄伟壮观的府邸宫殿,镶满精致雕饰的巴洛克建筑略显幽暗,仿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年华渐老。实际上,这些建筑绝大部分重建于二战后,还比较年轻,之所以显得幽暗、色泽黑灰,是因为用于修建的本地砂岩含铁量过高,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后,会呈现出斑驳的黑色,像是被浓烟熏过一样,这也形成了德累斯顿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一个人穿行在德累斯顿老城的教堂、宫殿、街巷中……定格这些难忘的画面,在光影当中回望它的峥嵘岁月。</p> 落日鎏金,暮云合璧。 <p class="ql-block">文化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和定义标准。 有一种非常简单,那就是“德累斯顿”。</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抓拍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浴火重生的德累斯顿,它的历史,是人间无常的又一佐证——曾是萨克森王国的骄傲,也曾在战争中变为一片废墟,如今徜徉其中,一石一砖间,都给人留下最为持久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明天去布拉格就要换司机师傅了,感谢他的辛勤付出。</p> <p class="ql-block">从王国的荣光到战时的残败,再到战后的反思与复兴,光阴变幻,就像曲折的人生故事一样,快乐与悲伤始终在德累斯顿纠缠不清。不过,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总会在典雅的古城中藏着故事,在小巧的街道间蕴含艺术,用充满现代感的科研创新彰显未来的活力,不露声色地,迷住每一个过往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期望在未来的几百年、几千年……德累斯顿仍然是时光里再度浸染的经典。</p><p class="ql-block">愿世界和平,愿时光沉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