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 襄渝铁路建设纪实》(铁道兵篇)第二集

梁宝平

<p class="ql-block">作者:李春芝</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丰碑</p><p class="ql-block">演唱:卢媛</p> <p class="ql-block">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铁道兵战士们创造的惊世伟业及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2011年清明节前一天,安康烈士陵园来了一群退伍老兵,他们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缅怀战友,祭奠长眠在此的烈士英灵,其中一位年轻的女子特别引人注目。跪在一座烈士墓碑前,女子失声大哭:</p><p class="ql-block"> "爸爸、爸爸啊,女儿来迟了……”</p><p class="ql-block"> 她就是毛恒章烈士的遗腹子女儿毛会玲。 这是毛会玲第一次随父亲生前的战友到安康烈士陵园,祭拜她从未谋过面的父亲。这么多年来,毛会玲和含辛茹苦抚养她长大的母亲,只知道毛恒章牺牲在三线建设中,至于葬在安康哪个地方却无从得知,更无从祭拜。在得知了父亲的安葬地时,她既激,又悲伤!首次站在父亲的墓前,看见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多么清晰而又模糊啊!毛会玲不禁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爸爸!”这是一声迟来的呼唤——父女相隔几十年,今天终于见面了,可她的父亲却再也听不见女儿的呼唤!那种猝然间撕心裂肺的哭天抢地,让在场的所有老兵们失声恸哭起来——但愿这惊天动地的哭声能唤醒烈士孤寂的灵魂,能让他感受到这迟来的父女亲情! </p><p class="ql-block"> 毛恒章烈士,原铁2师7团1营3连的战士,1971年从安徽霍邱县姚李镇人伍,1973年8月在安康枣阳车站的施工中不幸牺牲。当时毛恒章已被宣布退伍,想到马上就要回到父母和妻子身边,这个30岁不到的超龄战士内心充满着无比的喜悦和幸福感,尤其是知道妻子已经怀孕,新生命 即将问世,这一切多么令人陶醉与向往啊!可当他在工地上,看见还剩下 那些和好的水泥砂浆,如果放到这里将会被浪费掉,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 是:不能让国家的财物浪费掉!于是,他推起翻斗小车把水泥砂浆送往施工现场,可是山地崎岖不平,车子负重,突然下坡控制不住,随着惯性,毛恒章与水泥砂浆推车翻滚到崖坎下……</p><p class="ql-block"> 毛会玲的母亲已经从少妇变成老人,这个过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 彼时,她的丈夫毛恒章,就像流萤滑出短暂的光,倏忽间就从她的眼前消失了。多少个无眠夜里,她的相思该是多么悲凉啊!她在心里默诵过无数次苏轼的《江城子》:</p><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两茫茫! </p><p class="ql-block">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p><p class="ql-block">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p><p class="ql-block">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p><p class="ql-block">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p><p class="ql-block">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 她说:“恒章啊,我们岂止是十年的生死两茫茫!”是啊,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不,一滴眼泪落下来,就是四十多年的汉江啊!而 现为人妇、为人母的毛会玲,终于在沙明等多位叔叔的帮助下,完成了母 亲和一家人心中的念想。站在墓碑前,毛会玲深情地说道:“亲爱的爸 爸,女儿还会再来给你上香、祭扫、陪您说话的。现在,您哪儿都不去了,就把安康当故乡吧!”</p><p class="ql-block"> 逝者安息,生者铭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17年3月,原铁2师(5752部队)7团的沙明和王抗林等战友一行 </p><p class="ql-block">到达安康时,天气晴朗。其时,从沙明1996年第一次重返安康时,时任安康日报《周末》副刊部主任的中国作协会员、诗人陈敏便前去采访并编发了沙明的文章。大约2006年,沙明再次重返安康,记者刘锐萍去采访,在《安康日报·周末》上刊发的《情和路一道在延伸》一文产生很大反响,文中详细记录下了沙明与三位铁道兵战友回安康的片段:2006年5月9日下午,在安康城区一家餐厅里,几位特殊的宾客在此相聚,互问近 况,追忆往昔。其中三位是当年在安康紫阳修筑襄渝铁路的安徽籍原铁道兵老战士沙明、杨森、张广明。一晃数十年,人过中年的他们都已事业有成,原本可在家尽享天伦。然而梦牵千里,魂系三线,记忆深处挥不去的仍然是当年和战友们一道历经艰苦磨难,一起战斗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安康人民怎会忘记当年流血牺牲的铁道兵战士?铁路造福于人民,那些火红岁月的剪影,也引领着又一代安康人的人生方向。</p><p class="ql-block"> 我和沙明第一次见面是在2011年,时任安徽广播电视台驻六安记者站站长的他,和战友张广明、杨森等一行第四次回安康。从安徽六安出发前便与我们取得联系,希望此行能获得100本刊有他们铁道兵建设襄渝线专题的《旅途》刊物。当时,时任《旅途》杂志编辑部主任的我,曾参与策划襄渝铁路建设40周年征文。为了了解那段历史,我去了安康的烈士陵园。作为70后,三线的记忆于我就像一个遥远的传说。当我一个人打着伞,在秋雨瑟瑟、秋叶飘零中静静地走进安康烈士陵园,抚摸那些铁道兵、学兵、民兵烈士棱角分明的石碑和业已斑驳的碑文时,内心充满着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一种敬仰。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旅途》专题“共和国不会忘记”的应运而生。文化综合双月刊《旅途》一直反响不错,海外网站与省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多次推介,而这一期更 是深受欢迎,刊物已经没有余存。沙明知道后,恳请寄给他们两本。后来,编辑部通过多方努力,又从别的地方回购了12本赠送他们。当然,《旅途》记载的不仅是流金岁月的钢与火,更有如今清风朗月下的敬 和爱! </p><p class="ql-block"> 得知沙明一行到来的陈敏先生,盛情邀约安康文友肖照越、康涛、陈和强及沙明的老朋友王义林、陈世琴、刘锐萍等人为他们接风洗尘。王义林是一名退役军人,1979年在新疆当过9年兵,曾与沙明一起参与了寻找毛恒章烈士墓地的活动。在等待沙明到来的间隙,聊起烈士毛恒章的女儿时,王义林不停地说:“那个女娃哭得好惨啊!”这个微卷头发的中年男 子摇着头,感慨道:“铁道兵们当年太不简单了,为了修建这条铁路,死了那么多人!”还说,自己不仅有感于沙明对战友的情谊,更有感于铁道兵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还有对烈士毛恒章的敬仰之情。王义林本为安康市金融单位职工,因为仰慕铁道兵事迹而与沙明成为朋友。</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沙明一行到达小北街顾氏民居福禄堂,早有沏好的紫阳茶等他们品尝。沙明连呷了几口,谈兴愈浓:当年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工作 了4个年头,1400多天呢,一直缅怀脚下这片土地,缅怀我们的军营。这 里不仅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经历艰难岁月涤荡、为梦想努力的地方,更是我们连队的家。当初来到这儿,一片荒山,战友们硬是在山坡上铲出一块平地来,建起了台阶,盖上了土房。在紫阳高坝,发电机排的战友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驻守了几个月,为连队电力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安康关庙,那里更是让我们终生难忘!当年随部队从紫阳转场到这里进行工程收尾和配套施工,“只争朝夕绘宏图,志在四方干革命”,抬 石料、和水泥、砌涵洞、打边墙,石料重量都在300斤以上,战友们争先恐后出大力,战友毛恒章就是在关庙运送水泥沙石时牺牲的…… </p><p class="ql-block"> 沙明说他们每次回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拜长眠在这块土地上 的烈士们。 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与战友们同生共死一起战斗,熔炼了他们的血肉之情。当年,他们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那个“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年代里,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中,献出了生 命,是他们的自豪与荣光……</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记忆一直在闪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让路跑得快一些 更快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群散落于世间的铁钉子 </p><p class="ql-block"> 痛快地钉在了襄渝线上 </p><p class="ql-block"> 有越南穿行的弹痕 </p><p class="ql-block"> 有土炕上爹妈的热叮咛 </p><p class="ql-block"> 还有大红蝴蝶结飞翔的好声音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集合 从襄樊到重庆 </p><p class="ql-block"> 沿着大巴山的硬骨头 </p><p class="ql-block"> 在秦岭 汉江的脚板心 </p><p class="ql-block"> 用命夯着命地钉下去 </p><p class="ql-block"> 闪着光发出声 有的从不说痛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钉下去就不走了 就在山水间</p><p class="ql-block"> 用肉身做菩萨 </p><p class="ql-block"> 让铁与钢做好人 </p><p class="ql-block"> 让路跑得快一些 更快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人走了 脚在 </p><p class="ql-block"> 命丢了 魂在 </p><p class="ql-block"> 队伍打起背包出发 还有锅灶帐篷</p><p class="ql-block"> 把灰烬留下 </p><p class="ql-block"> ——陈敏《让路跑得快一些 更快》</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17年3月28日,我随同铁道兵沙明及安徽六安的王永祥、邢文学、 王传荣、夏修民、杨得军,江西的王文忠夫妇,西安的王抗林(女)、查 新年,学兵张有安、康福顺等一行老兵前往紫阳县的神峰山、向阳镇及月 池沟、瓦房店、芭蕉口…… </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去神峰山祭奠任玉文。任玉文是原铁2师修理营的老战士,退 伍后一直在安康紫阳县工作,退休后曾担任原紫阳县三线建设暨铁道兵志愿者协会会长,2017年1月因病去世。 </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我在紫阳县采访原铁2师10团汽车连的铁道兵和学兵时,与任玉文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个时候,任玉文脖子上挎着一个照相机,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一边忙着招呼战友们,一边四处为战友们拍照。后来,在他与紫阳县原副书记梅紫青及张青青的介绍安排下,我见到了老兵屈绪凯。1966年3月参军人伍的屈绪凯,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当时,奉命奔赴越南的中国人民铁道兵,在工地上艰苦奋战,曾涌现出许许多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1970年7月,从援越战场归国不久的铁道兵第2师奉命修建襄渝铁路,屈绪凯跟着部队从湖北经陕西石泉拉练进入紫阳工地,在陕南参加了8年的襄渝铁路建设。这期间曾任汽车连指导员,后调入团、师机关。1978年才离开陕南到山西,于第二年2月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此时,当我和他面对面谈起襄渝铁路建设历史时,这位老军人所表现出来的激动,让我倍感震撼。他放下手中的筷子和酒杯,挺直腰杆抖动着嘴唇,说:“40多年前,我们回国到紫阳修建襄渝铁路,筑路架桥,流血牺牲。当年,这儿就没有一块开阔的地方,到处山峰峭立,地势险峻,为运送铁路建设物资,我们硬是在刀劈斧切般的峭壁上抠出了一条条公路。记得1970年8月份,我带9车的物资从湖北谷城往紫阳驻地运送军需,途经安康县一个叫恒口的小镇时,因下雨坡陡道路滑,困在山上7天,当时自带的干粮吃完了,又冷又饿,是当 地的老百姓给我们提供食宿度过了几天。后来,我们在这条线上往返多次 为部队运输物资,战士们都是一些身经百战、技术娴熟的汽车兵,常年穿梭在山野间,常遭遇暴雨、塌方、冰封雪阻等,一旦发生事故,必坠入万丈山崖,车毁人亡。我们团汽车连就有两名战士,在一次运送物资的路上牺牲了,这次汽车连战友回陕南聚会,共同的心愿就是去祭奠这些英灵。”还说,这次回来后,看到在国家的大发展中,紫阳变得如此美好,当年,他们的血真的没有白流,命也没有白丢…… </p><p class="ql-block"> 屈绪凯在向我们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一旁的任玉文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 可惜,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见到冲洗出来的照片,任玉文大哥就走了。 </p><p class="ql-block"> 原铁2师老兵杨正明告诉我,任玉文当时走得很突然,他们两人都是四川南充人,不仅是1971年同时入伍到安康紫阳的新兵,也是退伍后同时 留在安康工作的老乡和战友。2017年正月初六,还沉浸在过年喜庆中的 杨正明意外地接到了老战友李志芳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李志芳颤抖着声音告诉他:任玉文走了。虽然看不见她的面容,但杨正明说:我相信,她的脸一定是苍白的!</p><p class="ql-block"> 神峰山是一座突兀、奇秀的山。站在山巅远眺,群山叠嶂,祥云笼</p><p class="ql-block">罩;气象万千的汉江水日夜不停地从神峰山下静静流过。紫阳这个小县 城,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这里便土匪蜂起,小则拦路抢人,打家劫舍;大则围城占县,据山为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紫阳县工委、县人民政府、县公安局和驻军负责人便联合组成剿匪指挥部,分设两个指 挥所,统一指挥全县的剿匪工作。当时,驻扎在紫阳的解放军52团、 165 团和紫阳独立营、各区武装工作队(区干队)和民兵为保卫新生人民政权,保卫人民安居乐业能过上好日子,也为了换得山青水绿,付出过很大的牺牲。那天,学兵张有安指着不远处的山林深处告诉我, 这里曾安葬着为解放紫阳、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墓虽迁到了紫阳的东山烈士陵园,但纪念碑还留在了这座山上。任玉文下葬那天,他曾专程绕到神峰山的后边,找到了这块墓碑,字迹早已剥落模糊不清,但它依然矗立在那儿。他说:道不孤,必有邻,玉文战友也该含笑九泉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战士们在襄渝线峭壁上辟建公路,排险作业</p> <p class="ql-block">  图为:战士们不怕危险,在隧道掌子面用圆木支撑战塌方</p> <p class="ql-block">  图为:作者李春芝</p> <p class="ql-block">  梁宝平小传:男,大专文化,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旬阳县5847部队3中队学兵11连,驻地为陈家老庄,承担罗家岭隧道掘进,连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p>